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8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通过运用氧氮分析仪、大样电解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研究高强钢尾坯不同浇铸长度洁净度。结果表明:尾坯不同浇铸长度的w(T[O])、w([N])和大型夹杂物数量是沿拉坯方向呈逐渐减小的;大型夹杂物主要为:SiO2夹杂物、含K的SiO2-Al2O3夹杂物、含Na的SiO2-Al2O3-CaO夹杂物,以及数量较少的TiN-SiO2夹杂物、MgO-CaO夹杂物和SiO2-CaO夹杂物;距尾端1.5 m时,尾坯的洁净度达到正常水平,建议尾坯切割长度大于等于1.5 m。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BaO,Li2O,B2O3等替代剂替代精炼渣中CaO,CaF2对脱硫性能的影响,展望了脱硫精炼渣替代剂的前景,为今后对深脱硫精炼渣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BaO,Li2O不仅有较好的脱硫能力,二者还能降低渣系熔点,增强精炼渣的流动性,并且使用Li2O比BaO效果要好;2)BaO加入量在5%~25%范围内较合适,Li2O在渣中的添加量小于15%较合适;3)B2O3在渣中的加入量在10%以内时可以替代CaF2,减少CaF2对炉衬的侵蚀和对环境的污染(以上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归纳总结,就B对钢的淬透性、韧性、耐磨性影响机理及应用作了简要概述,当B含量在0.005%~0.0030%时淬透性较好,为保证B对淬透性的有效作用,常采用铝、钛降氧、固氮的方法;分析了B含量、加入方式、分布、热处理以及合金的复合作用等对韧性改善的作用;也分析了热处理和合金化对含B钢耐磨性的影响,认为B元素在钢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氧氮分析仪、金相分析、大样电解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分析手段,研究了LD-氩站-CC 生产的低碳钢1个浇次不同浇铸阶段铸坯(头坯、正常坯和尾坯)的洁净度。通过对不同浇铸阶段铸坯的 w T[O] 和 w [N] 对比分析可知,开浇时钢水的二次氧化比较严重,浇铸末期钢水的二次氧化较轻;正常坯的显微夹杂物数量为 7.96个/mm 2 ,头坯和尾坯的显微夹杂物数量相对正常坯分别升高了约98%和33%,显微夹杂物主要为:Al 2 O 3 、 Al 2 O 3 -(Mn,Fe)S。正常坯中大型夹杂物数量最少,为1.91 mg/(10 kg);头坯中大型夹杂物数量最高,为8.24 mg/ (10kg),尾坯中大型夹杂物数量为2.72 mg/(10 kg),头、尾坯中大型夹杂物多伴有Na、K,说明开浇和浇铸末期结 晶器卷渣严重;尾坯中含有较多的MgO-Al 2 O 3 和Al 2 O 3 -CaO-SiO 2 -MgO夹杂物,表明浇铸末期发生了中间包漩涡 卷渣。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涟钢连铸纵裂纹产生的原因,对钢水质量、过热度、进出水温、保护渣性能、液面波动及结晶器铜板等进行了检测、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钢中部分硫含量处于较高水平,使w(Mn) /w(S)比为28.8;停产后结晶器进水温度下降幅度达到25℃,恢复生产后水温又快速上升到30~32℃;保护渣碱度波动较大,最低时达到1.1,使渣玻璃性强、导热性较好;液面波动高达6~7mm,保护渣不能均匀流入,影响结晶器的传热;另外,结晶器铜板划伤造成初生坯壳与铜板接触不良,局部温度偏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经过调整后,涟钢1号机表面纵裂纹发生率由0.50%下降到0.024%.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高强钢热轧板带在力学性能检验中出现严重的拉伸样断口中心分层现象,结合HG70C钢试验设计不同拉伸应力级别的试样,并通过金相检测和电镜观察拉伸样断口截面中心偏析带组织和裂纹的演变,从微观上分析拉伸样断口芯部分层的渐进过程,为改善钢材拉伸性能建立了实验依据。研究表明,中心偏析带颈缩阶段由于承受三向拉应力作用,导致珠光体带组织被拉长变细,并沿Z向扩展;分层断口裂纹是在应力加载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当载荷超过屈服强度时,在芯部区域存在的大量铌钛夹杂物边缘处诱发微裂纹,随着拉伸应力的增大,微裂纹相互连接,形成裂纹孔洞贯通平台,最终产生层状分离断口。  相似文献   
17.
基于RH精炼处理的内在原理,结合涟钢RH-MFB实际生产和经验数据,重点对涟钢RH-MFB精炼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精炼开始阶段的5~10 min内钢包内钢液温降较大,吹氧炉次在开始的5 min温降速度为3.3℃/min,未吹氧炉次为3.2℃/min;吹氧炉次的前10 min温降随初始碳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且温降尤为明显;对于吹氧炉次,处理过程的温降随初始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于未吹氧炉次(进站温度低于1657℃),温降则随初始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炉次的加铝量基本与计算值一致,但因测温时刻、热滞后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加铝升温的计算值与实际升温值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以电解铁片为原料制备了电解铁粉并且研究了其纯度及硬度,同时以某电解厂生产的电解铁粉为原料,研究了电解铁粉的压缩及烧结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因素组合下电解得到的电解铁片及电解铁粉纯度(质量分数)分别达到99.98%和99.99%;电解铁粉压坯密度随着压制压力的增加而增大,粒径大的铁粉更利于压制成型,但会导致孔隙尺寸大变大且分布不均匀;铁粉烧结坯密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随保温时间增加增长缓慢,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通过适当提高烧结温度和缩短烧结时间,进而提高烧结效率。  相似文献   
19.
鉴于湘钢3号、4号高炉生产出现炉况不顺、悬料、结瘤等问题,调研了2座高炉中碱金属的分布情况.通过现场取样,测定试样中碱金属含量,计算分析了2座高炉碱金属的分布与平衡.结果表明,烧结矿中碱金属含量是影响2座高炉碱负荷的主要因素,排碱主要由高炉渣完成.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防止高炉碱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利用硫印试验、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耐候钢Q450NQR1拉伸分层试样的夹杂物和显微组织,寻求产生拉伸分层的原因。结果表明:耐候钢Q450NQR1板厚中心存在严重的S、Mn的偏析,偏析带处的Nb、Ti、Cr元素较正常部位高,严重的中心偏析为心部的珠光体带状组织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条带状的MnS夹杂容易在拉伸应力作用下出现开裂,从而产生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