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工业技术   189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LC4铝合金剥蚀及其电化学阻抗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LC4铝合金双级过时效处理板材在EXCO剥蚀溶液中的剥蚀行为及其相应的电化学阻抗谱。结果表明 ,腐蚀由晶界孔蚀发展为沿平行于表面的晶界腐蚀 ,并在晶界堆积大体积的楔形腐蚀产物 ,挤压表层晶粒而导致剥蚀。由于双级过时效处理使强化相 η均匀析出 ,降低了合金的晶间腐蚀程度 ,导致合金剥蚀程度很轻 ,主要表现为局部小面积的金属表层鼓泡剥蚀。剥蚀后 ,电化学阻抗谱由两个容抗弧组成 ,其中高频容抗弧源于合金原表面 ,而中低频容抗弧源于剥蚀后露出并与腐蚀介质接触的新界面。有可能根据这两个容抗成分的分析来定量判断合金的剥蚀程度。  相似文献   
62.
合金元素对Ti_3Al基金属间化合物热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涂盐法研究了Nb、Mo、V、Si等合金元素对Ti_3Al金属间化合物于900—950t空气中的热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_3Al基金属间化合物均遭受热腐蚀,其腐蚀进程可用电化学机理模型加以描述.Nb可以通过促进富AI氧化物层的形成而显著提高Ti;Al耐热腐蚀性能.在此基础上添加Si则可以使其耐热腐蚀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随S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耐蚀性能越好;但如果加入M。、V则会使其耐热腐蚀明显变差.但本实验中Nb、Si等合金元素的添加仍不足以使Ti3Al合金表面形成单一的Al2O3阻挡层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Na_2SO_4沉积盐引起的Ni_3Al-Fe于700一820℃空气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Ni_3Al-Fe遭受自持性的热腐蚀。热腐蚀的发生似可归因于Fe与Na_2SO_4反应的产物Na_2O与Na_2SO_4形成了Na_2O-Na_2SO_4共晶熔融盐,随后合金中Mo的氧化产物MoO_3参与电化学阴极还原反应,从而引发合金快速的热腐蚀。此外,熔盐中Na_2SO_4与MoO_3反应生成的SO_3导致了熔盐的高酸度和合金的内硫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腐蚀的进程。  相似文献   
64.
峰时效AA2090及AA8090铝-锂合金晶间腐蚀与剥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峰时效AA2090及AA8090 Al-Li合金的晶间腐蚀与剥蚀敏感性.结果表明,AA2090合金峰时效时晶内析出大量T1相.晶内T1相的优先溶解导致晶间腐蚀的电化学动力较低,合金晶间腐蚀程度较弱;而AA8090合金峰时效时由于T2相在晶界呈粗链状析出,其阳极溶解导致严重的晶问腐蚀.由于晶问腐蚀敏感性的差异,AA8090合金的剥蚀敏感性较大,而AA2090合金则出现只呈小薄片状的轻微剥蚀。  相似文献   
65.
纯铝在NaCl溶液中活化溶解时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动电位扫描、交流阻抗和恒电位集气的方法研究了纯铝在含Zn2+、In3+、Sn2+、Ga3+活化离子的0.5mol/LNaCl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这些离子促进了铝电极在中性NaCl溶液中的活化,同时抑制了铝的负差数效应,其中Zn2+和In3+对铝的活化和抑制负差数效应呈现为协同作用,比照Al-Zn-In牺牲阳极研究了Zn2+和In3+协同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了铝电极负差数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66.
自制DSP控制的开关电源系统,实现了方波、交变方波、双极性方波和直流四种模式,并应用于AZ91D镁合金的阳极氧化.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氧化膜的形貌、成分和腐蚀性能,初步探明脉冲电源的占空比,频率和电压等参数对阳极氧化过程和氧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溶液中添加In~(3+)对铝电极负差数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动电位极化、恒电位集气方法研究对纯铝在0.5mol/L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添加In3+后,使铝的活化电位负移,并且降低铝的负差数效应系数,提出铝溶解的动力学机制.探讨了In3+使铝电极在中性介质中抑制负差数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68.
本文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油漆涂层中添加三聚磷酸钛和磁性氧化铁对金属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聚磷酸钛作为活性防锈颜料,添加在涂层中能够极大地改善涂层的防护性能,磁性氧化铁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防锈颜料,但性能不及三聚磷酸钛。同时亦探讨了这两种颜料的可能防锈机理。  相似文献   
69.
本文运用交流阻抗特征频率法对海军舰用环氧树脂添加铝粉涂料配方进行评价和筛选,探讨了铝粉的不同添加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特征频率法是一种简捷、快速、有效的评价涂层防护性能的方法,表明了适量添加铝粉能够极大地改善涂层的防护性能,铝粉的最佳添加量为15%-20%(体积百分比)。  相似文献   
70.
NaCl溶液中Al-Li合金腐蚀过程的电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电化学噪声技术,结合电化学阻抗谱及极化曲线测量,研究了峰时效,AA2195-T8铝合金在3.0%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腐蚀初期,合金表面钝化膜上不断有孔核的形成与恢复,并导致阻抗谱上感抗成分的存在。随腐蚀时间的延长,其感抗成分消失且阻抗模值降低。阳极极化时,由于其孔蚀电位与自腐蚀电位接近,钝化电位区间很小;随腐蚀时间的延长,极化电阻先增加而后减小,自腐蚀电流则呈相反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