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6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前,天然气脱水的方法主要有溶液吸收法、固体干燥剂吸附法、直接冷却法以及化学反应法,其中,溶剂吸收法和固体干燥吸附法最为常用,对于溶剂吸收法来说,通常使用的都是甘醇化合物,就像乙二醇、二甘醇以及三甘醇等等.三甘醇溶液的稳定性比较好,并且易于再生,加上其吸湿性高、蒸气压低、携带的损失量小、浓溶液不会固化等优点,而被广泛的...  相似文献   
152.
以实现多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的可靠性稳健优化设计为目标,在应用可靠性随机摄动技术建立多失效模式下机械零部件可靠度约束函数的基础上,构建了可靠性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通过对其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灵敏度分析,生成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灵敏度附加项,提出了两种基于灵敏度附加目标函数的可靠性稳健优化设计模型;应用Matlab语言的优化和符号工具箱来实现新型旋转式立体车库载车台主梁结构的可靠性稳健优化设计。算例表明,提出的可靠性稳健优化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度,为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3.
根据混凝土搅拌站的设计和生产施工现状,从平面布置和带式输送机隔板结构两方面进行改进设计.在平面布置方面进行了系统规划,将搅拌站的"生产机能"与"物料流通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混凝土搅拌站中采用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对骨料进行垂直输送,缩短了骨料输送距离,使搅拌站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在实现垂直输送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其隔板,解决了普通波状挡边带落砂、粘砂和除料困难的缺陷,隔板间的骨料充实率也由原来的60%提高到80%以上,提高了搅拌站的骨料输送效率.对搅拌站进行的两方面的改进设计,提高了土地有效利用率,增强了搅拌站整体协调性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4.
石墨层间化合物阶结构的标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阶作为表征石墨层间化合物的主要参量之一,在对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依据晶体材料X射线分析原理,结合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结构特性,对几种阶结构的标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5.
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实验均证明,钻井过程中采用一种新型可变形地层封堵剂(DS--Deformable Sealant)可减少泥浆在严重衰竭地层中的漏失.采用该新型泥浆防漏措施与水基泥浆相结合,通过在几个需钻透一系列严重衰竭地层的油田应用后,结果表明可有效预防压差卡钻和泥浆漏失.本文介绍了该新型防漏措施的地质力学原理、添加新型地层封堵剂的钻井液设计(可将DS按2%~4%的体积浓度添加到水基泥浆中)、DS泥浆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6.
试验结果表明:稀土能改善低铬半钢中碳化物的形态分布,提高其综合性能,当试验经0.25%稀土变质处理后再经960℃保温3h正火处理,冲击韧性提高158%,抗磨性提高25%。  相似文献   
157.
用差热分析(DTA),结合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Sm-Fe-Si-C非晶态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温度低于900℃时,该合金晶化相为α-Fe(Si)固溶体和Sm2(Fe,Si)17Cx。α-Fe(Si)相的晶化表观激活能为431.51kJ/mol,Sm2(Fe,Si)17Cx相的晶化表观激活能为514.43kJ/mol。上在晶化初期活能变化不大,当α-Fe(Si)相的体积分数大于70%,S  相似文献   
158.
在我国大规模基础建设减速的背景下,探讨在新时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包括公园城市、海绵城市、生产性景观等新景观概念;亦讨论了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原则,要遵循生态理念、以人为本、注重文脉、彰显特色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9.
在总结分析目前国内外表面超硬涂层零件接触疲劳失效行为评估技术的基础上,依据超硬涂层零件接触疲劳失效机制模型,自主研制了一种超硬涂层材料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介绍了该试验机的设计原理和特殊功能,采用该试验机对51306纳米超硬材料涂层轴承滚动接触疲劳失效行为进行了试验评定。试验证明所研制的超硬涂层材料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智能检测控制系统能够动态探测诊断涂层轴承表面初始疲劳裂纹并实现急停,可捕捉试验轴承表面疲劳初始状态,为超硬涂层零件接触疲劳失效机制分析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0.
为提高平头塔式起重机平衡臂耳板的承载能力,改善其受力状况,在对耳板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与该机实际作业工况相符合的拉杆拉力与耳板轴线的夹角,以及平衡臂与拉杆的夹角,并在此基础上,对耳板进行强度计算,同时应用ANSYS对耳板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耳板的应力分布规律,并对原耳板进行结构优化和设计。经理论计算,优化后的耳板整体强度满足要求,受力分布均匀,受力状态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