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废水中磷酸铵镁浮选捕收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实验室模拟的氨氮废水 ,研究了用浮选法去除氨氮沉淀过程中生成的磷酸铵镁的捕收剂。试验的捕收剂有十二烷基脂肪酸、十四烷基脂肪酸、十六烷基脂肪酸、十二烷基磺酸钠、油酸钠五种 ,考察了不同浮选pH值和不同药剂添加量时的浮选效果 ,结果表明用上述五种药剂都可以实现磷酸铵镁的浮选去除 ,但不同药剂有不同的浮选效果。油酸钠是最佳捕收剂。  相似文献   
42.
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是监控土壤环境质量和预防土壤污染的前提。本工作对南京某铁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Hak 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铁矿区土壤8种重金属(Cd、Cr、Cu、As、Hg、Ni、Pb和V)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单一重金属评价结果表明,Hg是矿区土壤中潜在生态危害最为严重的元素,其次是Pb和Cd。Hg、Pb和Cd对土壤污染的贡献率之和高达92.72%,Cr、Cu、As、Ni和V的危害程度为轻微。多种重金属潜在危害很强、极强的土壤样品占样品总数的54.76%,影响面积达56.63%,主要分布于采矿厂、废石场、选矿厂排水口等区域,与矿区的采选布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3.
南京某铁矿选矿厂在利用含硫铁矿石选铁的过程中反浮选回收以黄铁矿为主的伴生硫矿物,但目前黄铁矿浮选的指标较差。运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测试、化学分析、XRD分析等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现有入浮原矿和浮选硫精矿中硫矿物的工艺矿物学特征,主要对黄铁矿的粒度分布及其解离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黄铁矿浮选指标较差和浮选铁尾矿含硫较高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入浮原矿的磨矿细度较低,-0.074 mm含量为60.80%;入浮原矿中黄铁矿单体解离度不高,为70.92%,不利于硫精矿品位及硫回收率的提高;硫精矿中黄铁矿单体解离度仅为8072%,连生体较多是导致其品位较低的主要原因。黄铁矿的嵌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连生体中的黄铁矿容易进一步实现单体解离。因此可通过优化药剂制度及浮选条件提高粗选的硫回收率,降低铁尾矿中的硫含量,并通过对浮选粗精矿再磨-精选提高硫精矿品位,且该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该含硫铁矿的硫资源回收工艺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4.
石灰沉淀—浮选分离法回收废水中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模拟废水进行了石灰沉淀-浮选分离法回收废水中磷的研究。包括沉淀和浮选试验。沉淀试验的目的是确定用CaO调节pH值去除磷的最佳用量、氨氮和Mg^2+的存在对磷沉淀效果的影响。通过添加CaO调节pH值沉淀废水中的磷,去除率可高达99.88%,再通过浮选的方法回收磷。浮选试验部分包括捕收剂种类、用量及调整pH值的试验,浮选的最佳条件是采用癸酸为捕收剂,浮出沉淀中磷的含量为11-16%、磷的浮选回收率为94.93%。  相似文献   
45.
某难选菱铁矿石直接压球及还原焙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某难选菱铁矿石破碎到粒度小于2 mm后,加入一定量粘结剂和内配煤与矿石压制成型后再还原焙烧,通过对成球条件、直接还原焙烧过程影响因素和磨矿磁选条件进行实验,确定了最佳条件,最终可得到铁品位92.76%、回收率为85.97%的直接还原铁产品. 结果表明,粒度小于2 mm的菱铁矿石压球后直接还原可得到高品位、高回收率直接还原铁,还原过程中球未发生粘结、碎裂、膨胀等现象,还原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46.
研究添加捕收剂对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剩余污泥气浮浓缩的影响,包括捕收剂的种类和用量、与聚丙烯酰胺的配合使用以及pH值等因素。结果表明:对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添加捕收剂后能大幅缩短污泥浓缩时间,同时降低浓缩污泥的含水率,提高浓缩效果:捕收剂SESN用量为37.5mg/L,气浮5min时,污泥的含水率从平均99.44%降至96.8%:捕收剂SEAN的用量为18.75mg/L,气浮5min可使污泥含水率从99.44%降至96.4%,体积为浓缩前的1/5;而同样的污泥用重力浓缩1h含水率仅能降到98%左右:捕收剂与聚丙烯酰胺(PAM)配合使用可以提高气浮速度和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47.
矿究了分离浮选所用药剂对在铁矿铜精矿脱水过程的影响。试验室过滤试验表明,抑制剂石灰可使铜精矿的水分由10.65%增加到16.00%,并使铜精矿沉降后的上清液浊度降低,捕收剂Z-200对沉降和过滤过程的影响比石灰小得多,用疏酸调节铜精矿矿浆的PH值可以使铜精矿水分由16.00%降低到13.41%。用ESCA等手段研究表明,石灰增加铜精矿水分是由于在黄铜矿的表面形成了亲水的CaSO4、Fe(OH)3,  相似文献   
48.
红土镍矿提镍工艺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红土镍矿处理的火法工艺技术、湿法工艺技术以及其它工艺技术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为今后低品位红土镍矿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脱磷剂种类及用量、焙烧温度对高磷鲕状赤铁矿还原产物的磨矿特性的影响,以阿尔及利亚高磷鲕状赤铁矿为对象,采用筛分分析、化学分析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还原产物可磨度、磨矿后铁和磷 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还原产物磨矿产品颗粒粒度主要分布在+0.074 mm和-0.030 mm这2个粒级,-0.074+0.045 mm和-0.045+0.030 mm粒级含量较少。②随着脱磷剂用量的增加,还原产物的可磨度升高;不同种类的 脱磷剂对还原产物可磨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aCO3+Na2CO3、CaCO3、CaCO3+CaF2、CaF2、Na2CO3。③不加脱磷剂时,+0.074 mm粒级磷主要存在于磷灰石以及部分铁中;加入CaCO3、混合脱磷剂时,磷的分布较 为集中,主要是以磷灰石的形式存在;加入Na2CO3时,磷的分布较为均匀,存在于脉石中与铁形成连生体;加入CaF2后,磷的分布较为均匀,存在于脉石以及铁中,但脱磷的效果较差。④随着焙烧温度的升 高,+0.074 mm粒级产率升高,其余粒级产率逐渐降低,还原产物的可磨度迅速降低;焙烧温度升高,+0.074 mm粒级铁品位和磷含量升高,铁和磷逐渐富集到粗粒级当中。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包头含铌炉渣进行了浮选研究,首次提出的碱式熔合-浸出-离子浮选新工艺可获得较好的铌富集效果。对熔合和浸出产品的测试及反应活化能计算发现,熔合产品的水浸过程受内扩散控制,不同的冷却条件使浸出颗粒表面形成不同结构的固态产物层,在较大程度上影响铌的浸出。红外光谱测试和溶胶聚沉值计算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胺浮选含铌胶粒时为静电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