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工业技术   13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1.
电沉积Ni-P合金镀层耐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不同磷含量的Ni-P合金镀层在NaCl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通过浸泡实验,得出不同磷含量的Ni-P合金镀层在w(NaCl)=5%和饱和NaCl溶液中的腐蚀数据,同时还与纯镍镀层、化学镀Ni-P合金镀层、1Cr18Ni9Ti不锈钢以及A3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2.
“广义冷脆特征温度”是解理特征应力理论提出的一个可定量评定结构钢材及其构件冷脆倾向的新的特征参量。本文介绍它的概念、特征及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83.
类维生  姚枚 《焊管》1996,19(5):23-26
在对已有典型止裂试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止裂试验的设计思想。并由此提出以落锤试样静载弯曲试验做为一种新和简易裂试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4.
InvestigationofInitialStageofElectrolessNickelDepositiononCarbonSteelWUYiyongHUXyinguoWANGYongqianYAOMei(吴宜勇,胡信国,王永前,姚枚)(Dept...  相似文献   
85.
轧后控制冷却对16MnR钢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6.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电磁共振式疲劳试验机来预制裂缝。为了简便和更为经济进行这项工作,我们采用双弹性件振动音叉的原理,设计了双弹性件音叉式疲劳机,来预制疲劳裂缝。这种试验机是由两个弹性件并联组成音叉式振动系统,利用直流电动机带动音叉的一个臂上的偏心轮,使系统发生振动,使试件疲劳开缝。这种试验机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能耗少,噪音小。由于采用两个弹性件,试验机的自由度较多,因此可以在多种尺寸的试件上预制疲劳裂纹。  相似文献   
87.
本文研究了在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两种机制分别作用的处理条件下低碳钢系列温度断裂行为阐明了不同强化机制对钢件塑一脆转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淀强化不影响材料解理特征应力 S_(c0),钢的冷脆特征温度 T~*_c 增高系由屈服极限σμ的提高引起。而在细晶强化条件下σ_y和 S_(c0)均得到提高且后者提高的幅度大于前者,故使 T~*_c 降低。  相似文献   
88.
为了研究低温对超高强度钢断裂行为的影响,采用37SiMnCrNiMoV钢的表面予裂板状试件,经正常热处理(930℃,15分,油淬,280℃回火)后,在-19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试验。随温度的变化,其断裂韧度值由85kgf·mm~(3/2)(-196℃)变到195·7kgf·mm~_(3/2)(20℃),而试样平断口区域中准解理刻面的百分数由100%(-196℃)变到15%(20℃)。本文指出了超高强度钢与低碳钢冷脆行为的差异并进行了讨论。本工作中还研究了奥氏体化保温时间,含碳量和低温回火脆性对超高强度钢低温断裂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通过两种 Al 合金表面处理方法及水煮老化处理,得到了不同界面结合状态的玻璃纤维-Al 混杂复合层板,进行了层板层间剪切强度和疲劳裂缝扩展试验,研究了界面结合强度对层板疲劳行为的影响。试验发现,当界面结合强度较高时,层板的疲劳裂缝扩展速率较低,伴随疲劳裂缝扩展而产生的脱层破坏区尺寸较小,脱层破坏发生在树脂层与增强纤维之间;界面结合强度较低时,层板的疲劳裂缝扩展速率较高,脱层区尺寸较大,脱层破坏发生在 Al 层和树脂层之间。  相似文献   
90.
本文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及透射电镜(TEM)技术对拉伸变形单晶铝([110]方向平行于拉伸轴)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直接对比了两种分析手段所得结果的异同,结果发现,单晶铝形变显微组织中表现为明显的带状特征,TEM及EBSD技术的表征结果非常吻合,但EBSD不能完全反映出位错界面的分割特征;相对于TEM而言,EBSD技术所能分析的试样区域较大,其结果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