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工业技术   6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深入研究萘在热解生成针状焦过程的反应分子动力学。运用反应力场ReaxFF模拟该反应过程,并进行量子化学分析,推断得到萘分子在热解生焦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历程。萘分子在自由基夺氢的情况下生成自由基•C10H7, •C10H7两两结合生成1,1′-联萘,1,1′-联萘再脱氢缩合生成苝,苝再进行脱氢缩合反应,芳核也随之增大。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在萘生焦过程中,反应生成的小分子和自由基会促进萘热解反应。在针状焦生成前期,应当控制热解反应的温度和压力,适当抑制气体挥发速率,以保证小分子和自由基能够参与芳核的生长反应。  相似文献   
72.
当目的层发生恶性漏失时,通常采用酸溶水泥进行堵漏,但是目前该堵漏技术尚不成熟。现有的酸溶水泥体系以水泥等胶凝材料附加碳酸盐为主,有的酸溶率低于90%,有的酸溶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场需要。通过对影响酸溶率的主要因素的评价分析得到,优化碳酸盐加量和细度,可使水泥石的酸溶率高于90%,但很难提高到95%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泥石的酸溶率,研发了一种溶解促进剂,该促进剂通过添加有机类发泡剂和含有磺酸根的饱和烷烃作为稳定剂,在碱性条件及一定温度下能够自身分解,产生少量细小的气泡,均匀地分散在水泥浆中,在水泥凝结物基体上预留下溶蚀孔洞,为酸液腐蚀提供通道,使水泥石酸溶率及酸溶速率都得到了很大地提高,30 min水泥石酸溶率可达96%以上。经现场试验检验,该套水泥浆体系性能易于调节,不仅解决了恶性漏失的难题,而且保护了储层。   相似文献   
73.
分子结构特性决定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而决定其溶解性能。通过分子模拟研究减压渣油不同结构分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互溶性及由此导致的渣油胶体稳定性。研究表明,芳环数目越多、烷基侧链越短的分子结构内聚能密度越大,溶解度参数越大。在渣油体系中,沥青质、重胶质分子聚集形成胶核,饱和烃、芳香烃、轻胶质分子形成连续相。胶质分子结构影响其胶溶性能,侧链长度适中的胶质分子,其与沥青质、芳香分互溶性好,胶溶性能优异;沥青质的聚集程度随胶质分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芳香分、胶质分子的协同作用使沥青质、饱和烃分子稳定存在于同一体系中,因此渣油胶体稳定性取决于不同分子结构的连续性和配伍性。  相似文献   
74.
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ReaxFF模拟蒽热生焦初期的反应过程,推测得到蒽缩合生成四聚体可能的反应途径。蒽在热生焦初期,首先通过氢转移反应引发生成自由基?C14H9,自由基?C14H9与周围的蒽分子结合生成自由基?C28H19,?C28H19被周围的蒽分子夺去1个氢原子生成二聚物C28H18。二聚物C28H18通过氢转移反应生成自由基?C28H17,自由基?C28H17与周围的二聚物分子反应,可能生成三聚物C42H26,也可能生成四聚体自由基?C56H35。  相似文献   
75.
任强 《石化技术》2020,(2):169-170
煤矿生产中通风系统的构建非常关键,为了较好提升煤矿通风系统运行效益,必然需要重点围绕着通风需求予以切实满足,确保煤矿矿井生产作业的安全性。煤矿通风系统的优化创新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就可以表现出较强作用价值,针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从基本构成单元以及应用功能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强夯地基处理的优越性进行阐述,从填土情况、加固方案、改进分层总和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现场实际情况,针对强夯地基处理的过程提出检测方法,进而推进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7.
羟基锡酸锌包覆埃洛石对PVC/ABS共混物阻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羟基锡酸锌(ZnSn(OH)6)包覆埃洛石纳米管(C-HNTs)。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ZnSn(OH)6与HNTs的质量比对包覆物体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Sn(OH)6与HNTs的质量比为1∶10时,ZnSn(OH)6能够较均匀地包覆于HNTs的表面。利用氧指数测试仪、锥形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研究了CHNTs对聚氯乙烯(PVC)/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ABS)共混物的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HNTs能明显改善PVC/ABS共混物的阻燃和抑烟性能,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6%,发烟速率仅为PVC/ABS共混物的51%。添加4phr C-HNTs后的PVC/ABS共混物在850℃的炭残余量提高了14.06%,而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8.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996年部分展览会·'96中国机床工具商品展览交易会4.8-12·国际内燃机及制造设备展5.14-18·国际计算机展6.7-11·中国国际五金展6.4-7·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6.18-24·国际环保展7.2-6·'96第五届国际...  相似文献   
79.
Q235钢中夹杂物演变规律和生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控制Q23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钢的冲击韧性,采用自动扫描电镜分析了Q23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在LF精炼、中间包和连铸坯中成分和形貌的演变规律。采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钢中各类夹杂物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规律为均相的SiO2-MnO夹杂物→均相的SiO2-Al2O3-MnO-TiOx夹杂物→双相的Al2O3-SiO2-CaO包裹着MgO·Al2O3类夹杂物→多相的TiOx-SiO2-Al2O3-CaO-MnO-MnS夹杂物。样品冷却过程中均相的SiO2-MnO夹杂物发生相变析出纯SiO2导致在LF精炼初期钢中出现双相SiO2-MnO类夹杂物。加入的硅钙钡合金中铝含量较高,导致液态夹杂物在钢液中析出MgO·Al2O3,以及在LF出站钢样品中出现双相的Al2O3-SiO2-CaO包裹着MgO·Al2O3类夹杂物。含钛的夹杂物在连铸坯凝固冷却过程会析出纯的Ti3O5,并且钢中还会析出MnS析出相,因此连铸坯中存在多相的TiOx-SiO2-Al2O3-CaO-MnO-MnS夹杂物。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