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7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97篇
医药卫生   20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探讨巨细胞性血管母细胞瘤(GCA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免疫组化及诊断。方法对1例26岁女性发生于右前臂、同时累及皮肤、皮下软组织及尺骨中下段的巨细胞性血管母细胞瘤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X线片显示右尺骨中下段局部骨皮质欠规整,边缘骨质硬化,桡侧骨质不均匀增厚,周围软组织肿胀,未见明显骨膜反应。MRI显示右前臂软组织边界欠清,其内见T1W1等信号,T2W1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内信号欠均匀,其长轴与肢体长轴一致,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病灶呈匍匐性生长,邻近骨质受侵,皮质欠完整。巨检见右前臂皮肤呈暗红色,表面有紫色颗粒状突起,病变皮肤稍高出正常部位。镜检见骨外软组织病变浸润骨骼肌、脂肪组织,取代骨小梁间的骨髓组织。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梁索状或片状排列,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部分结节内见多少不等的组织细胞性单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细胞团内见微血管腔和单个细胞胞质空泡,内含单个或多个红细胞;部分结节内肿瘤细胞围绕在微血管周围呈同心圆排列形成洋葱皮样外观。肿瘤间质中见薄壁血窦,大血管壁不规则增厚伴黏液样变性,小血管周边嗜碱性黏液样基质内见多个细胞围成的小腔隙,小腔周围细胞增多彼此相连形成融合趋势,可能是肿瘤细胞团形成的早期形态。肿瘤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及坏死。免疫组化:vimentin弥漫(+),大部分肿瘤细胞CD34和CD31强(+),巨细胞CD68(+);肿瘤细胞聚集区内小血管周围细胞及部分卵圆形细胞、梭形细胞SMA强(+)、calponin弱(+)。结论 GCAB是一种具有独特组织学形态的罕见的先天性血管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缓慢、惰性生物学行为特点,是一种中间性软组织肿瘤。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 E(s Ig E)、皮肤点刺试验(SPT)、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与鼻部症状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5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0例,对患者分别采用s Ig E检测、SPT、外周血EOS计数测定,并对鼻炎症状进行积分;分析各结果的相关性。结果鼻炎症状积分与s Ig E检测试验、变应原SPT、外周血EOS计数无明显相关性(r=0.058,0.021,0.031,均P>0.05);s Ig E与SPT呈明显正相关(r=0.532,P<0.05),s Ig E与EOS、SPT与EOS无明显相关性(r=0.133,0.078,均P>0.05)。结论 s Ig E与SPT均可作为诊断变应性鼻炎的方法,但是无法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主诉、体征、病状和病史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3.
背景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炎性因子水平存在明显异常,但关于其在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海拔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变化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青海高原地区不同海拔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及炎性因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及高原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80例,比较不同海拔、民族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清NT-proBNP、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随访3年,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3年生存率;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并绘制Kaplan-Merier生存曲线以分析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不同海拔、民族患者舒张压及血清NT-proBNP、hs-CRP、TNF-α水平及不同海拔患者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血清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海拔及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肾衰竭、贫血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HR=0.02,95%CI(0,0.23)〕、TNF-α〔HR=6.45,95%CI(1.47,28.25)〕及海拔{3001~4000 m〔HR=0.23,95%CI(0.06,0.89)〕,>4000 m〔HR=0.31,95%CI(0.11,0.84)〕}是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Kaplan-Mer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258 ng/L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血清NT-proBNP水平≥258 ng/L者(χ2=7.824,P<0.05),血清TNF-α水平<32 ng/L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高于血清TNF-α水平≥32 ng/L水平者(χ2=13.817,P<0.01);不同海拔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5,P<0.01)。结论青海高原地区海拔越高则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越高,且汉族患者高于藏族患者;高血清NT-proBNP、TNF-α水平及高海拔是青海高原地区世居藏族、汉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血清25OH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电生理检查,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63例)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51例),抽取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D3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分析25OHD3与2型糖尿病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较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维生素D3缺乏发生率分别是79.4%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25OHD3水平低于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分别为(40.1±12.7)nmol/L与(54.4±18.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糖尿病病程负相关(P值分别为0.01和0.044)。结论低25OHD3水平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和HbA1c相关。  相似文献   
55.
背景 既往欺负行为的研究多聚焦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而针对3~6岁幼儿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广西3~6岁幼儿欺负行为的现状,为更好地预防幼儿欺负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3-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广西桂林市、柳州市、来宾市、南宁市、玉林市选取10所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每所幼儿园抽取小班、中班、大班各1个班,共30个班1 054例幼儿进行调查研究。使用本课题组编制的《3~6岁幼儿欺负行为评定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由各班班主任填写,借助摄像头现场观察并记录幼儿欺负行为发生状况。问卷包括基本情况、欺负行为评定量表(由间接受欺负、直接受欺负、欺负他人、对欺负的应对4个分量表组成,其中直接受欺负分量表可细分为言语欺负、身体欺负、财物欺负项目)、欺负行为发生场所。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054份,回收有效问卷982份,回收有效率为93.2%。982名幼儿中男518例,女464例;卷入欺负行为184名(占18.7%,其中间接受欺负34名、直接受欺负98名、欺负他人52名),未卷入欺负行为798名(占81.3%)。男性幼儿卷入欺负行为、欺负他人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班段幼儿卷入欺负行为、直接受欺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受欺负幼儿受到直接言语欺负发生率低于女性,直接身体欺负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班段受欺负幼儿受到直接言语欺负、间接受欺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欺负幼儿对欺负的应对分量表得分〔(19.9±4.1)分〕高于未卷入欺负行为幼儿〔(10.3±3.5)分〕(t=28.15,P<0.01)。卷入欺负行为的184名幼儿中,欺负行为发生的场所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活动室〔76例(41.3%)〕、室外活动场〔36例(19.6%)〕、过道和大厅〔34例(18.5%)〕。不同班段幼儿欺负行为发生在室外活动场、活动室、幼儿园角落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3~6岁幼儿欺负行为检出率较高,卷入欺负行为、欺负他人的幼儿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卷入欺负行为、直接受欺负幼儿在班段上存在差异;幼儿在直接受欺负时,其受言语欺负和身体受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其受言语欺负在班段中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班段幼儿在受欺负发生率、欺负行为发生场所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6.
背景 北京市出台多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而医联体作为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医联体在此期间各项措施的实施情况,为医联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采取的措施和作用等提供参考。目的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医联体作为案例,对于该医联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医联体在疫情期间如何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和目的抽样,从北京市某医联体中的核心医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受访者17例,包括1例核心医院管理人员、4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2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4例全科医生、6例患者。采用个人深度半结构式访谈,于2020年3月对17例受访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联体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基于规范化过程理论和复杂干预过程评价整合出评价框架,从措施与现有工作价值一致性、措施实施覆盖程度、措施实施效果、措施实施阻碍和/或促进因素及对医联体发展的影响这5个维度对各个措施进行评价。访谈经知情同意后录音、记录,访谈资料在NVivo软件的协助下,采用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联体在疫情期间采取的主要措施为培训、加强社区转诊预约、核心医院患者输液下转。疫情期间共举办培训2次,加强了医联体成员单位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诊疗和防护水平;但需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社区转诊预约在此期间覆盖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接收转诊患者50例,筛查出246例建议到发热门诊就诊的可疑人员;更多患者在此期间倾向社区就诊,促进了分级诊疗的实施;但转诊标准需更明确。核心医院输液患者下转380例,缓解了核心医院急诊输液压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便利、安全的输液环境,增强了医联体内部的凝聚和协作;但信息共享需加强。结论 疫情期间该医联体各成员单元团结协作,体现出医联体分级诊疗的重要作用。同时发现医联体培训、转诊标准的明确及信息共享三方面仍需完善,为医联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空间分布与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山东省疫情的区域分布特征,为指导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1日山东省COVID-19确诊病例数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广义线性模型(GWGLM)分析COVID-19确诊病例数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空间异质性及其相关关系。 结果 对558例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预算支出、湖北迁入规模占比和距武汉的空间距离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口越密集、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公共预算支出越多,则确诊病例数越多;绝大多数县区的湖北迁入人口规模和距武汉的空间距离与确诊病例数呈负相关。GWGLM的R2为0.363,模型可解释COVID-19确诊病例数总变异的36.3%。 结论 GWGLM能够揭示COVID-19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有助于局域精准施策,应根据各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确诊病例数的局域关系制定不同区域的分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慢性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内Smads不同亚型信号蛋白的表达,探索不同亚型Smads蛋白及其传导的信号通路在慢性支气管哮喘小鼠慢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急性哮喘及慢性哮喘小鼠动物模型,行肺组织病理切片,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Smad 1,3,4,5,7的表达。 结果 慢性哮喘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可见杯状细胞顶部空泡化明显,支气管黏膜下及肺实质血管旁多种炎症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皱襞明显增多,上皮细胞增生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急性哮喘组小鼠的R-Smads(Smad 1,3,5)及Co-Smad(Smad 4)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I-Smad(Smad 7)表达减少(P<0.05); 慢性哮喘组BMP/Smads信号通路Smads蛋白(Smad 1,5)表达较急性哮喘组降低(P<0.05),Smad 7较急性哮喘组明显升高(P<0.05),而TGF-β1/Smads信号通路Smads蛋白(Smad 3)及Co-Smad(Smad 4)表达则较急性哮喘组进一步升高(P<0.05)。 结论 转导不同上游信号分子的Smads蛋白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慢性支气管哮喘活化状态不同,TGF-β1/Smads信号通路在慢性支气管哮喘活化,BMP/Smads信号通路在急性哮喘中活化,但在慢性哮喘中活化降低。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不同CAD/CAM全瓷修复体修复根充后前磨牙的抗折强度。方法 收集21颗因正畸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制备近面及舌尖缺损洞型。样品分为3组,第1组为直接树脂充填组;第2组为保留缺损组;第3组为纤维桩核组,然后利用IPS e.max CAD全瓷修复体进行修复,采用Rely X U200树脂黏结剂进行黏固。对所有样品进行抗折强度测试,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断裂类型。采用SPSS 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纤维桩核组全瓷修复体的抗折强度显著大于树脂充填组和保留缺损组。第1组和第2组以修复体破裂为主,第3组除修复体破裂外,还发生牙体组织破裂。结论 对于伴有功能牙尖缺损的前磨牙,建议采用纤维桩核+全瓷冠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经验与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神经内镜下微创治疗的52例颅内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其中垂体瘤20例、高血压脑出血20例、血管畸形伴血肿1例、脑外伤颅内血肿2例、胆脂瘤2例、视神经损伤2例、脑脊液鼻漏2例、亚急性有分隔硬膜下血肿1例、蛛网膜囊肿2例. 结果 除1例胆脂瘤患者术中出现岩静脉撕裂,术后并发小脑静脉性梗死而预后不良以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20例垂体瘤全切15例(75%),术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生;23例颅内血肿中血肿清除满意22例,1例脑外伤后双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一侧发生再出血,再行开颅血肿清除后恢复;2例行视神经管减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2例脑脊液鼻漏一次性修复效果良好,未发生颅内感染及复发;2例蛛网膜囊肿术后囊肿缩小,症状消失;1例亚急性有分隔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血肿清除满意;1例胆脂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MRI示肿瘤近全切除. 结论 神经内镜可在经鼻颅底手术、颅内血肿微创手术中发挥其显露范围广、深部照明好、微创高效的优势,取得简单快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