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3篇
  免费   1049篇
  国内免费   463篇
医药卫生   1079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403篇
  2020年   377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891篇
  2011年   954篇
  2010年   904篇
  2009年   722篇
  2008年   709篇
  2007年   701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478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索再狭窄(RS)的发病机制进行干预研究,复制家兔颈总动脉内膜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内膜增殖和血管重塑动态变化模型。方法选用家兔70只行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分别检测未损伤侧(N)和损伤后1d、3d、5d、7d、14d、28d、35 d管腔面积(LA)、内膜和中膜厚度及面积、以及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LA)。结果损伤后1d可见动脉内皮剥脱;3d管腔内表面可见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5~7 d新生内膜(NI)形成并增厚,14 d以后NI厚度及面积逐渐增加,至35 d达最大,同时细胞外基质(ECM)也逐渐增加。损伤后3~14 d中膜厚度及面积逐渐增加,其中14 d中膜面积明显大于N,28~35 d趋于降低。LA于损伤后5~7 d开始减少;14 d以后明显小于N。损伤后1~7 d EELA逐渐增大,至14 d达最大,28 d后开始回缩。结论家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能较好的模拟RS形成过程,内膜增殖与血管重塑均是RS形成的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及其与p38表达的关系。方法分别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W estern b lot)方法检测家兔假损伤组(S组)和损伤组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形态学改变及血管壁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α-actin)和p38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⑴内膜损伤后1 d血管中膜管腔侧、3 d管腔内表面可见增殖的VSMC,5~7 d新生内膜(NI)形成并逐渐增厚,14~35 d NI进行性增厚。各组中膜均有增殖的VSMC向腔面集聚。⑵S组动脉中膜VSMC及内皮细胞PCNA为阴性。中膜于损伤后1~14 d,NI于5~14 d PCNA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加,14 d达高峰,28 d后开始逐渐减少,且NI阳性率略高于中膜。⑶S组动脉中膜SMα-actin表达为阳性,内皮细胞为阴性。SMα-actin阳性面积于损伤后1 d开始减少,3 d最为明显,5 d后开始逐渐增加,NI阳性表达略低于中膜。⑷S组动脉中膜p38较少或无表达,损伤后1~35 d呈持续高表达,以3~14 d最为明显,NI阳性表达略高于中膜。损伤后p38表达变化与PCNA表达变化呈正相关,且早于SMα-actin表达减少。结论内膜损伤后VSMC增殖能力与其表型转化密切相关,p38参与了损伤后VSMC表型转化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周围组织组织粘连情况及其与时间关系,以期为临床缩短经皮经肝胆道内镜(PTCS)治疗间期的可行性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雄性小家猪随机分为4组:即术后第3、5、7、14 d共4组。开腹逆行穿刺置管形成模型,观察引流管周围腹膜之间的组织组织粘连情况并分级。结果所有模型管周腹膜间出现组织粘连,注入美蓝未见变色,而除管周外其他腹膜间没有组织粘连。其中3 d组组织粘连以Ⅱ级为主;5 d后各组组织粘连以Ⅲ级为主。经秩和检验统计学分析示3 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176.2,P<0.05);5 d组、7 d组及14 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76.2,P>0.05)。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第5 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引流管周围己形成完整致密组织粘连。  相似文献   
64.
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机理.方法用链脲佐菌素造模.设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降糖治疗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取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穴,隔日针刺1次.各组均于治疗4、8周测定大鼠热痛阈值、坐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坐骨神经血流量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4周,与降糖治疗组比较,针刺治疗组热痛阈值降低,坐骨神经SNCV增加,坐骨神经血流量增加(P<0.05).治疗8周,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热痛阈值、坐骨神经SNCV与降糖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针刺治疗组坐骨神经血流量与降糖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针刺治疗改善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功能的作用与弥可保相似,但针刺治疗起效迅速,而且能明显增加坐骨神经组织血流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与减毒活卡介苗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疗效及其对哮喘患儿TH1/TF12调节的差异。方法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A、B、C3组,每组20例。A组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BCG-PSN0.5mg/次,肌注,1次偶日,共36次;B组予GINA方案+减毒活卡介苗0.1mL,皮内注射,仅1次;C组单纯GINA方案治疗。酶联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E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IL-4、IL-5及IFN-γ。结果1.疗效: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P均〈0.05)。2.治疗组治疗后IFN-γ均高于治疗前,IL-4、IL-5、IgE均低于治疗前。对于调整IL-5,A组优于B组和C组(P〈0.05,0.01);对于上调IFN-γ及下调IL-4、IgE,A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BCG—PSN的疗效优于减毒活卡介苗。2.减毒活卡介苗一次性小剂量接种对哮喘儿IL-4、IFN-γ、IgE失衡的调节与BCG-PSN多次肌注效果相当,对IL-5失衡的调节不及BCG—PSN。  相似文献   
66.
1.下列哪一项不是根治性胃癌手术时为保存消化器官的功能而至少应该保留的神经: A.迷走神经的肝支、腹腔支 B.迷走神经的胃前支 C.肝神经丛 D.腹腔神经丛  相似文献   
67.
臭氧水消毒器对微生物杀灭效果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臭氧水消毒器产生臭氧水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和载体定量杀菌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该机产生含臭氧4.20mg/L的水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5min的杀灭率均为100%;当菌液中含有10%蛋白胨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5min的杀灭率分别为55.67%、59.48%和37.44%。用消毒液流动浸泡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含臭氧4.20mg/L的水溶液作用30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9.95%、99.99%和96.94%。结论:该臭氧水消毒器产生的臭氧水具有一定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的最佳值,最佳肺动脉血管成像。方法收集了45例肺动脉栓塞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造影剂用量按1.5ml/kg,注射速率3ml/sec。扫描延迟时间用Bolus Tracking第一组20例;test Bolus为二组15例;常规计算时间为一组10例。准直器宽度2.5mm,层厚3mm。数据重建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3D)等常规方法。一、二、三组图像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阅片。结果第一组20例中19例和第二组15例图像肺动脉均清晰显示。第三组10例中4例图像模糊,第三组与第一、二组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结论肺动脉栓塞CTA血管造影中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 Bolus和Bolus Tracking较优,常规计算时间延迟图像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对成人的免疫原性。方法在济阳县乡村随机整群选择健康的15~40岁乙肝病毒(HBV)易感者591人,按0、1、6个月和0、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广东省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每剂10μg/1.0ml。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时,0、1、6个月和0、6个月两种免疫程序的有效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5.91%、86.08%,两种免疫程序产生有效抗-HBs,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332.5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95%CI为279.17mIU/ml~396.03mIU/ml)和227.4mIU/ml(95%CI为186.34mIU/ml~277.51mIU/ml)。0、1、6个月免疫程序的有效抗-HBs阳转率和GMC均高于0、6个月程序,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10μg/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接种15~40岁人群的免疫原性良好,其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0.
F344大鼠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F344大鼠树突状细胞(DC)的分离与培养方法。方法 取大鼠四肢骨骨髓细胞悬液,经梯度离心法得到DC ,加入白细胞介素(IL) - 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 ,全RPMI 16 4 0培养,经倒置显微镜、电镜及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纯度及成熟度。结果 细胞培养的第8天,经倒置显微镜、电镜观察DC出现典型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天OX6 2阳性率为8 .9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Ⅱ为2 0 . 90 %、CD86为16 98% ;第8天OX6 2阳性率为5 8. 0 7%、MHC Ⅱ为6 0 . 4 9%、CD86为6 2 . 94 % ;第15天OX6 2阳性率为84 . 6 8%、MHC Ⅱ为88 .0 3%、CD86为6 2 . 80 %。结论 用该方法得到的DC纯度可达80 %以上,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