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2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467篇
医药卫生   880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747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619篇
  2007年   536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6篇
  1966年   9篇
  1965年   20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9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4篇
  1957年   32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8篇
  1954年   6篇
  194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检测体外培养和体内发育过程中,胎鼠胸腺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Toll样受体(TLR)的表达,阐明TLR表达量与胸腺细胞发育相关性,为TLR和胸腺细胞发育分化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无菌取15d胎龄胎鼠胸腺进行体外培养(FTOC),在培养不同时间点(2d,4d,6d),检测处于不同发育期胸腺TLR的表达;同时在孕期不同天数(15~19d),分别取胎鼠胸腺,检测在体内发育过程中胸腺TLR的表达;在FTOC中加入二脱氧鸟苷培养6d以制备胸腺基质细胞,检测基质细胞与胸腺细胞TLR表达情况。结果:小鼠胸腺中检测到多种TLR。FTOC培养中:培养第2天(F2)开始检测到各种TLR,到培养第6天(F6),TLR1,TLR3,TLR6,TLR7,TLR8明显上调,而TLR4,TLR5保持低水平,TLR4在培养第6天又下降;体内发育过程中:TLR6表达量随胎龄增加有较明显上调,TLR1,TLR3-8保持低水平表达;TLR2,TLR9体内体外都未检测到明显表达。在对胸腺细胞与基质细胞TLR表达比较中发现TLR1,TLR5,TLR6,TLR7高表达于胸腺细胞。胎鼠胸腺表达某些TLR,并且在发育不同阶段表达量有所改变,提示TLR可能参与胸腺细胞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小鼠内耳毛细胞细胞膜Ca2+-ATP酶2型蛋白(PMCA2)在听觉平衡生理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利用不同基因型小鼠PMCA2-/-(突变纯合子)、PMCA2+/-(杂合子)和PMCA2+/+(野生型)为实验对象,采用听觉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耳蜗内电位(EP)检测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基因型小鼠的内耳生理功能。结果:PMCA2+/+野生型鼠的听力正常,ABR的短声(click)阈值为(13.75±11.08)dB SPL;EP均值为(91.3±11.0)mV。PMCA2+/-杂合子小鼠听力低于同窝PMCA2+/+野生型鼠,ABR的短声阈值为(63.89±12.90)dB SPL,与PMCA2+/+小鼠比较差异显著(P<0.01);PMCA2+/-小鼠没有检测出DPOAE的高频区辐值,其EP均值为(80.7±9.0)mV。PMCA2-/-小鼠的ABR在100 dB SPL无反应,表现出全聋和平衡功能失调,其EP均值为(56.6±13.0)mV;PMCA2-/-小鼠没有检测出DPOAEs。结论:PMCA2是内耳毛细胞纤毛丛上的重要Ca2+转运通道,对维持内耳的Ca2+代谢和听觉平衡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BCG初次免疫(BCG-prime),结核杆菌共表达DNA疫苗加强免疫(DNA疫苗-boost)的策略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将BCG及结核杆菌重组DNA疫苗依次免疫小鼠,通过检测CTL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以及小鼠血清抗体及细胞因子的水平,观测BCG-prime、共表达结核杆菌Ag85A/GM-CSFDNA疫苗boost策略对小鼠的免疫效果。结果:采用prime-boost免疫策略组的小鼠CTL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特异性淋巴细胞明显增殖、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NK细胞杀伤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也有一定提高,但未超过BCG单独免疫效果。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超过单独DNA疫苗免疫组。结论:在采用BCG-prime-结核杆菌DNA疫苗boost免疫策略后,能增强对小鼠的免疫效应,尤其是Th1型细胞免疫反应增强明显,为进一步在动物体内进行保护性效应试验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建成的永生细胞株在传代过程中遗传特性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对10株永生细胞株进行30代的长期传代培养,采用染色体显带、微卫星DNA及端粒酶活性检测技术,观察不同传代次数的永生细胞株二倍性、染色体核型、微卫星DNA及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永生细胞株在30代以内,在染色体二倍性、核型、微卫星DNA方面保持稳定,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结论 经EB病毒转化的永生细胞株在有限代次内遗传特征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56.
建立不同民族永生细胞株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建立普米族、独龙族和怒族永生细胞为基础,探讨EB病毒转化细胞、细胞培养、冻存、复苏以及支原体检测等建立永生细胞株的技术要点及质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EB病毒转化技术建立3个民族永生细胞株;培养法和PCR法对细胞株进行支原体污染检测;染色体G显带及核型分析细胞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成功建立了3个民族B淋巴细胞永生细胞株,转化率分别为98%、86%和76%.对已建株保存的3个民族的永生细胞进行复苏培养,复苏成活率为100%.支原体污染检测均为阴性.染色体计数和G带分析显示,细胞株经早期传代培养后,仍然保持二倍体特征,未发现染色体结构畸变.结论本研究中传代培养、细胞冻存、细胞复苏和支原体污染防范等一整套技术过程是满足建库要求的.同时为大规模永生细胞库的建立和进行相应的质量监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另外,本研究还对一些影响转化的因素和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内洋地黄素特异性拮抗剂地高辛抗血清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大鼠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钠泵活性、线粒体总钙浓度以及钠泵各亚基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内洋地黄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丝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但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MIR):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45 min;生理盐水组(NS)、维拉帕米组(Ver)、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地高辛抗血清组(ADA):于再灌注前5 min经股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维拉帕米5 mg·kg-1、地高辛抗血清8.6 mg·kg-1、 17.3 mg·kg-1、34.5 mg·kg-1,容积均为5 mL·kg-1,5 min内注射完毕,其余同MIR模型组。再灌注结束后,立即取缺血区左室心肌检测心肌匀浆内洋地黄素水平、心肌细胞膜Na+ 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线粒体总钙浓度;分别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钠泵α1、α2、α3和β1亚基mRNA及蛋白水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细胞膜钠泵和Ca2+Mg2+ATP酶活性显著下降,线粒体总钙浓度升高,钠泵α1、α2、α3和β1亚基在mRNA及蛋白水平基因表达均明显下降;维拉帕米除具有降低线粒体总钙浓度外,对其它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地高辛抗血清呈剂量依赖性地显著降低心肌组织内洋地黄素水平,恢复细胞膜钠泵和Ca2+Mg2+ATP酶活性,降低线粒体总钙浓度,上调钠泵α1、α2、α3和β1亚基mRNA及蛋白水平的基因表达。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促进机体内洋地黄素分泌增加,后者通过下调心肌细胞膜上的钠泵α1、α2、α3和β1亚基基因表达抑制钠泵活性,进而抑制Ca2+Mg2+ATP酶活性,导致线粒体内钙超载,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洋地黄素特异性拮抗剂地高辛抗血清通过阻断内洋地黄素的生物学作用,上调钠泵各亚基的基因表达,发挥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组织工程包括细胞和生物支架两部分.其中细胞的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架材料的优劣.良好的生物支架应该能尽可能地模拟细胞在体内的内环境,从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微环境.纳米材料由于很好地模拟了细胞在体内的拓扑结构,从而在组织工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综述了纳米材料在各种细胞体外培养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纳米材料对细胞促进作用的机制,并对纳米材料在肝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
藏汉民族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藏汉民族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为基础,进行Haplogroup构建和系统发生分析,在全序列水平上比较核苷酸的变异,阐释可能的变异机制和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Applied Biosystems 3730DNA自动测序仪分别对40名藏族和50名汉族的标本进行线粒体DNA序列测定,应用phredPhrap 16.0软件进行全序列拼接,并以rCRS(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为标准与测定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根据MTTO-MAP的标准,通过Network方法进行Haplogroup构建和系统发生的分析,并结合其它方法对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入解读.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系统发生上,藏汉民族90个线粒体DNA序列归类到13个Haplogroups,除M9以外,其它各Haplogroup出现频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两个民族的线粒体DNA全序列比对,发现21个分布频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异位点,其中的5个为新变异位点;另外,对D-Loop区的5个突变位点进行了单倍型构建,90个标本可分为2种Supertype,发现在藏汉民族之间Supertypel和Supertype 2的分布频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藏汉民族在种族起源和系统发生上具有较近的母系遗传关系;在全序列有统计学意义的位点究竟是适应性或者中性选择,抑或是一种病理性突变尚需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提出期刊出版界、科技界和期刊评价方普遍认同的编委会运行机制优化指标体系,为期刊编委会创建、换届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运行机制优化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结果】 构建由 “编委会组织优化指标体系(宏观)”和 “编委办刊贡献考核指标体系(微观)”组成的“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运行机制优化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集期刊出版界、科技界和期刊评价方的智慧,构建了“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运行机制优化指标体系”,将宏观层面优化和微观层面考核相结合,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创建、换届或优化提供指南或参考,以期真正实现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专家办刊”,进而推动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