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永久心脏起的性、安全性及心电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 为3例双房右室或双室起博的患者植入主动螺旋电极于右室流出道,结合右室心尖部临时起搏,应用Swan-Ganz导管和心民图分别测定RVOT及RVA起搏的心电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RVOT主动螺旋电极顺利植入,起搏感知良好,RVOT起搏的QRS波向量较RVA起搏更接近自身节律,在心力衰竭鹗2中,RVOT起搏时的CO及P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右心室阳极夺获的发生情况,并对观察和处理方法作初步的探讨。方法16例植入Medtronic Insync系列的CRT患者;随访时常规进行左、右心室起搏阈值的测试,其中左心室阈值测试分别在单极和LVtip-RVring模式下进行,并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阈值测试脉宽为0.4 ms,电压从7.5 V始逐渐下降,在LVip-RVring模式行起搏阈值测试时重点观察起搏QRS形态和时限的变化,并同左心室单极和右心室起搏时的心电图比较来判别是否存在右心室阳极夺获。对存在右心室阳极夺获患者,在确认右心室阳极夺获状态下观察双心室起搏,VV间期在4、20、40、60、80 ms时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变化,了解阳极夺获对心电图及VV间期优化功能的影响。结果16例患者随访中,有4例观察到阳极夺获现象,阳极夺获的阈值为(4.75±0.00)V,相应的左心室起搏阚值为(1.19±0.01)V;阳极夺获的存在导致了VV间期优化功能的丧失;改变左心室起搏极性,降低左心室输出电压和脉宽等方法可消除右心室阳极夺获。结论CRT治疗中部分患者存在右心室阳极夺获,阳极夺获的出现可使CRT患者失去VV间期优化功能。在CRT随访过程中应注意对阳极夺获现象的观察和处理。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方法68例本院门诊或住院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低剂量组(100mg/天)及阿司匹林高剂量组(300mg/天),分别测定阿司匹林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素B2水平。结果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均能产生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两组均有阿司匹林抵抗,低剂量组占40%,高剂量组占30.3%。在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之间,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较高。结论无论阿司匹林治疗剂量高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不稳定性心绞痛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34.
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治疗有多种选择方法[1],包括β受体阻滞剂、左侧交感神经节切除、人工心脏起搏、ICD、基因治疗等.而国人对β受体阻滞剂耐受性较差,特别对于心动过缓患者不能耐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植入能防止心动过缓,降低心室复极离散度,两者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本文报道2例DDD起搏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5.
置入Mercury颈动脉支架的小型猪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Mercury颈动脉支架系统的可操作性和组织相容性等。方法选择6头雌性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体重为16.6~22.4kg,平均为19.5kg,3~4个月龄。先高脂饲料饲养16周,然后将7枚Mercury颈动脉支架置入6头巴马小型猪的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改用普通饲料饲养。支架置入前后,分别进行DSA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置入后1周用颈动脉双功能超声判断血管支架内通畅情况,第13周时复查DSA和IVUS,然后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在高脂饲料饲养后2周,动物血浆胆固醇升高达基础值的4.1倍[(2.4±0.3)mmol/L和(9.8±3.8)mmol/L]。此后血浆胆固醇基本稳定在这一高水平。第16周时,DSA显示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为(6.1±4.9)%,IVUS检查见到明显的内膜回声增强。同期预实验巴马小型猪的病理检查可见颈动脉内膜增厚,并有少量泡沫细胞和脂质沉积出现。②支架全部成功置入猪的颈动脉,支架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第13周时的DSA和IVUS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明,支架表面已被新生内膜覆盖,新生内膜以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为主,支架周围无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Mercury颈动脉支架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支架本身组织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炙甘草汤对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炙甘草汤低剂量组,炙甘草汤高剂量组。通过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注射制作DCM模型,用不同剂量炙甘草汤治疗,通过检测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评估心肌凋亡水平,自噬相关蛋白LC3-I/II,P62,Beclin-1评估心肌自噬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炙甘草汤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心力衰竭大鼠BNP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P<0.05),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FS)水平,说明炙甘草汤改善DCM模型组大鼠心功能,高剂量组尤其明显。DCM模型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降,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升高,炙甘草汤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回升,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降,说明DC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炙甘草汤抑制心肌细胞凋亡。DC模型组自噬相关蛋白LC3-II,Beclin-1表达下降,P62表达升高,炙甘草汤组LC3-II,Beclin-1表达回升,P62表达下降,说明DCM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自噬水平下降,炙甘草汤增强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结论:炙甘草汤能改善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这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增强心肌细胞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37.
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的关系。方法 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47例 (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2 5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 2 2例 )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 2 4例的血CRP浓度。结果 ACS患者组 (A组 )血CRP浓度为 15 5 4± 18 86mg/dl,非ACS患者组 (B组 )血CRP浓度为 3 98± 4 5 7mg/dl,对照组 (C组 )血CRP浓度为 3 67± 4 43mg/dl。A组与B组之间CRP浓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B组与C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CRP浓度明显升高 ,提示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 ,CRP浓度测定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8.
卜刚  黄抒伟  徐耕 《吉林医学》2013,(26):5324-5325
目的:观察主动固定电极导线阈值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成功植入永久起搏器并置放主动固定心室电极导线的31例患者进行观察随访,观察心室螺旋电极旋出后即刻、10 min、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起搏阈值变化。结果:起搏阈值在螺旋电极旋出后即刻增高(0.81±0.38)V(n=31),10分钟后下降至(0.59±0.22)V(n=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阈值变化不明显,与旋出即刻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主动固定电极螺旋旋出后即刻起搏阈值有所升高,但可在短时间内下降并能长期稳定在一个理想的水平。  相似文献   
39.
复杂冠脉病变是目前临床治疗中的热点及难点,近年来,随着内科介入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生的将其血运重建策略成为首要选择,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优势是否从此就被取代了?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对每一个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冠脉病变患者,只有仔细评价他们的冠脉病变特点以及获益风险比,才能够将危害降到最低,更大程度地发挥每种血运重建策略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复杂冠脉病变的血运重建策略选择与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通过心导管技术用聚乙烯泡沫封堵法封堵Beagle犬的左冠状动脉,建立慢性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方法: 30只10-12 kg Beagle犬,全麻后经颈总动脉用聚乙烯泡沫经导管栓塞左前降支第2对角支远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结果: 所有犬造影均成功,术中1只犬因为冠脉破裂,心包填塞死亡,2只犬术中室速室颤死亡。2只犬术中出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死亡。其余的犬均造模成功。手术即刻存活率为83.3%,术后2周内的存活率为66.6%。结论: 在X光下用聚乙烯泡沫封堵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效果明确,接近临床病理生理过程,可重复性好,比传统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更安全,可作为研究心肌缺血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