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双腔心脏起搏时不同房室间期状态下的心搏量情况.结果表明,最佳房室间期与最差房室间期状态下的心功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房室间期的选择有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2.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原发性高血压起始于儿童时期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为了更好地了解杭州市儿童的血压状况及其有关因素,我们于1990年9月~10月,首次对杭州市下城区38所小学随机抽取6所  相似文献   
23.
<正>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治疗有多种选择方法[1],包括β受体阻滞剂、左侧交感神经节切除、人工心脏起搏、ICD、基因治疗等。而国人对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更换时原左心室导线处理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10例患者,分为以下3组:拔除原导线组、保留原导线植入新导线组和续用原导线组。患者的处理主要根据CRT起搏器更换前的阈值测试和术中心脏静脉造影结果,以及是否存在和原导线相关的并发症。导线的拔除都在心脏静脉实时造影下进行,以防出现心脏静脉撕裂。结果拔除原导线组中有4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导线的拔除。保留原导线组中患者均保留了原导线,植入了新的左心室导线。续用原导线组中的患者根据术前的阈值测试续用了原导线。结论对CRT患者原左心室导线的拔除在心脏静脉造影监测下进行是安全、可行的,困难者则可保留原导线。  相似文献   
25.
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过程中,诱发心室颤动(室颤)进行除颤阈值的测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例ICD植入过程中使用T波电击法诱发室颤的相关资料,对T波电击法诱发室颤的有效性和影响诱发的相关因素做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6.
问:哪种情况需要植入心脏支架? 答:冠心病,就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出了问题。由于动脉硬化,血管里沉积了一些斑块,就像水管里生了铁锈、河道里多了淤泥一样,这样血管就会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没有血流通过。冠心病如何治疗?如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度血管病变的话,只需药物治疗即可;如果显示病变严重的话,就需要植入心脏支架了。不过,植入支架绝非就此断了病根。  相似文献   
27.
背景 目前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比例普遍偏低,这类人群的抗凝实际情况与指南存在较大差距,抗凝方案的选择缺乏临床证据。目的 调查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情况。方法 从HIS系统筛选2016年9月-2018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次诊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或既往诊断但未进行抗凝治疗的80岁以上患者5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抗凝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达比加群酯组、不抗凝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房颤动类型(持续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永久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史、出血史、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分)、抗凝治疗时间、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情况、不良反应(出血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等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出现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516例患者中接受抗凝治疗137例(26.6%),其中口服华法林21例(4.1%)、口服利伐沙班67例(13.0%)、口服达比加群酯49例(9.5%);不抗凝治疗患者379例(73.5%),其中应用单药抗血小板266例(51.6%)、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53例(10.3%)、未应用抗血小板药物60例(11.6%)。4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心力衰竭、COPD)、缺血性脑卒中史、出血史、eGFR、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出血(轻度、中度、严重)、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达比加群酯组抗凝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A2DS2-VASc评分、抗凝治疗方案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抗凝治疗方案是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HAS-BLED评分是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比例较低。不抗凝治疗(包括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增加了患者死亡、缺血性卒中风险,而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相比同样安全有效,未增加出血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8.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是国内大多导管室的心血管医师常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1989年Campeau首先[1]成功地报道了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此后该方法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的手术成功率可达96%以上[2,3].  相似文献   
29.
运用超声心动图和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测定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拉西地平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参数和血β_2-微球蛋白(血β_2-MG)、尿β_2-微球蛋白(尿β_2-MG)、尿白蛋白(尿ALB)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减轻(P<0.01),左室舒张功能部分参数,E峰加速时间(E_(AT))、E峰减速时间(E_(DT))改善(P<0.05),血β_2-MG,尿β_2-MG浓度降低(P<0.01),尿ALB排出减少(P<0.05)。表明,拉西地平能减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重量、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对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0.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是国内大多导管室的心血管医师常采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1989年Campeau首先 [1]成功地报道了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此后该方法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的手术成功率可达96 %以上[2 ,3]。与经股动脉比较 ,桡动脉径路有穿刺血管并发症较低、避免病人术后卧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 ,因此 ,经桡动脉径路已成为股动脉径路的重要补充 ,现总结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0月至2001年6月我院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