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正> 为了了解猪日本血吸虫病的感染状况和血清学试验的反应情况,作者于1990年初在东荆河下游外滩处调查解剖放养10个月以上的牲猪10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在湖北省江汉平原东荆河下游钉螺分布密度高(3.7只/0.1lm~2)和有感染性钉螺分布(感染性螺框出现宰16.82%,钉螺感染率0.53%,感染性钉螺平均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流行区养牛户对以机代牛意愿及影响因素,基层干部对以机代牛工作的认知及工作难点,为开展以机代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血吸虫病重疫区22个县、每个县选取9个村共400养牛户进行问卷调查;选取1个开展了以机代牛的县的基层干部进行现场访谈。结果共调查8239户养牛户,愿意以机代牛的占56.51%,不愿意以机代牛的占43.49%;不同地区间以机代牛意愿相差很大,最高是77.45%,最低仅27.65%;经过统计分析,对养牛户淘汰牛意愿影响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是村疫区类型、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田块分布结构、养牛主年龄;疫区基层干部对以机代牛工作有较高的认识。结论以机代牛可先在群众意愿较高的地区整体推进,然后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疫情动态。 方法 方法 2008-2012年在湖北省选择三峡库区和汉江流域血吸 虫病潜在流行区设立固定监测点和流动监测点,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 Kato?Katz法或塑料杯顶管法调查当地居民、 流 动人口及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可疑环境开展钉螺调查, 并在三峡库区开展钉螺扩散调查。结果 结果 调查当地6~65岁 居民6 052人, IHA阳性72例, 阳性率为1.19%, 72例IHA阳性者Kato?Katz法检测均为阴性。检测流动人口5 004人, IHA 阳性68例, 阳性率为1.36%, 68例IHA阳性者Kato?Katz法检测均为阴性。钉螺调查287.07 hm2 , 未查获钉螺, 钉螺扩散及 可疑环境调查亦未发现钉螺。结论 结论 湖北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发现一定数量的IHA阳性者, 应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两种人工饲养湖北钉螺方法,建立实验室钉螺饲养的最佳方法。方法 保持实验室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一致,采用泥钵饲养法和搪瓷盘草纸饲养法,对湖北钉螺进行平行饲养观察,统计各自钉螺死亡率。结果泥钵饲养法钉螺的累计死亡率为19.08%,月平均死亡率为9.75%;搪瓷盘草纸饲养法钉螺的累计死亡率为30.08%,月平均死亡率14.28%。两种饲养方法钉螺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泥钵法饲养钉螺在提高钉螺存活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此法操作较为繁琐,大规模饲养时劳动量大,有待作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湖北省2009年和2010年小型灭螺工程进行绩效评价, 探索不同地区最优效益工程的灭螺措施。方法 参照血吸虫病防治有关指标体系, 对湖北省小型灭螺工程费用?效益、 费用?效果及费用?效用进行评价。结果 183项小型灭螺工程灭螺覆盖率为40.15%, 有螺面积下降率为32.86%。单位面积灭螺费用为0.39元/m2 , 有螺面积下降1%的费用为67.34万元。总效益为15 554.14万元 , 总效益费用比为7.03; 净效益为13 341.44万元, 净效益费用比为6.03; 政府与工程单位投资比为1∶2.11。结论 小型灭螺工程短期效果明显, 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武汉市7个区进行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和传播控制达标考核。方法按照《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对武汉市洪山、蔡甸、汉南、黄陂、江夏、东西湖、江岸7个疫情未控制区开展人畜查病和螺情调查。结果洪山、蔡甸、汉南、黄陂、江夏5个疫情控制考核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为0~1.58%,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为0~2.74%;东西湖、江岸2个传播控制考核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3.47%和1.71%,粪检未查到阳性病人及阳性耕牛。2个传播控制考核区所抽取的螺点均无感染性钉螺。结论2007年武汉市洪山、蔡甸、汉南、黄陂、江夏5区各项疫情指标已达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东西湖、江岸2区已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2021年湖北省洪涝灾害后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为相应地区血吸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0湖北省内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钉螺分布、人群及家畜血吸虫感染等疫情资料,以及相应水域警戒水位、实际水情等数据。以2014—2020年累计血吸虫病粪检阳性人数和阳性牛数、2020年钉螺分布面积、2021年5月1日至8月31日水位等数据为风险等级评估指标,以各流行县(市、区)为单位计算相应的风险指标累加值,从而综合评估各区域洪涝灾害后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等级。结果 2021年湖北省洪涝灾害发生后,湖北省基于粪检阳性人数单项风险指标的血吸虫病传播高风险流行县(市、区)2个;基于综合风险指标的4级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流行县(市、区)2个。结论 2021年汛后湖北省血吸虫病整体以中低流行风险为主,汉江流域的仙桃市和汉川市是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两个血吸虫病流行市。洪涝灾害会增加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风险,应加强汛后血吸虫病的监测与防控,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传播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阳新县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期间急性血吸虫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阳新县1998年特大洪涝在期间急性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及防治措施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汛期发生急性血吸虫病108例,以防汛抢险,游泳嬉水为主要感染方式,占病人数67.59%。15岁以下学生及15-44岁青壮年分别占病人数的29.62%和56.48%,男性感染人数占82.41%。农民、工人及养殖(渔)业人群占91.67%,暴露疫水强度大小是汛期急性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因素,接触疫水人群于第2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在湖沼地区不同流行类型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为完善血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湖北仙桃市沙湖片区37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为研究对象,其中垸内组34个,垸外组3个。开展了"建三格式厕所"、"建沼气池"、"水旱轮作"、"安全饮水"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及常规卫生血防措施。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合现场调查,收集疫情、经费投入与产出效益等资料,进行费用-效果与费用-效益分析。结果垸内组与垸外组的总效益费用比均>1;垸内组总投入、每100只活螺平均密度下降1%费用、每100人与每100头牛感染率下降1%费用、总效益费用比、净效益与净效益费用比均高于垸外组;其中垸内组净效益费用比为1.17。结论垸内组投入较高,但收益也较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策略在垸内组与垸外组均产生了血防、社会和直接经济效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5-2009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病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2005-2009年湖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病情变化趋势,为制定全省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16个监测点的人群病情监测工作,并将5年的人群病情监测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16个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类型流行村人群感染率以二类村最高,洲垸型流行区显著高于丘陵型;不同年龄组人群感染率呈现随年龄增高而逐渐升高的总体趋势,而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中则以渔民为最高。三类村和丘陵型人群感染率与2005年相比略有升高。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落实,加大查治病及其他防治措施的力度,提高防治工作质量与效果,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