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目的对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追踪观察治愈率、复发率,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 047例正常妊娠妇女常规筛查出BV患者748例,其中146例无症状BV未行治疗,其余602例BV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1例。实验组采用活性乳酸菌阴道胶囊2枚(0.25 g/枚:600万活性乳酸杆菌),每日1次,阴道上药,×10 d。对照组采用灭滴灵栓1枚,每日1次,阴道上药,×10 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86.0%(259/301)、79.7%(240/301),总有效率分别为89.7%(270/301)、82.4%(248/301),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为3.3%(10/301)、33.9%(102/3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阴道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7.3%(293/301)、33.2%(100/3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146例无症状BV组与实验组的胎膜早破率分别为14.4%(21/146)、4.0%(12/301),流产/早产率分别为16.4%(24/146)、4.3%(13/301),产褥感染率分别为11.0%(16/146)、3.0%(9/301),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5.5%(8/146)、1.7%(5/3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虽无显著差异,但总体预后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活性乳酸菌胶囊无毒副作用,对胎儿无影响。结论应用活性乳酸杆菌制剂治疗BV短期疗效与对照组基本相同,但治疗后阴道乳酸杆菌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疗法,改善了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探讨希恩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1例希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产后大出血是希恩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加强农村地区妇幼保健工作可降低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刘洋  杜婧  高淑丽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3007-3008
目的分析复方利血平氢氯噻嗪片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方法利用加速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稳定性试验等对比试验,研究复方利血平氢氯噻嗪片薄膜包衣的制剂工艺,并比较糖衣片与薄膜包衣片的不同理化性质。结果试验显示,复方利血平氢氯噻嗪片制剂采取薄膜包衣会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结论复方利血平氢氯噻嗪片的处方标准是30mg利血平、3.1g氢氯噻嗪、1.0g维生素B1、1.0g维生素B6、30g三硅酸镁、4.2g硫酸双肼屈嗪、1.0g混旋泛酸钙、30g氯化钾、2.1g盐酸异丙嗪,加适量辅料制成数量为1000的片剂。其中,利血平含量范围处于标示量的80.0%-120.0%,氢氯噻嗪、罗通定、氯化钾的含量为标示量的85.0%-115.0%。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断脐后,脐带脱落早、并发症少的脐带处理方法.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893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气门芯结扎脐带法,B组脐带二次剪切法,C组缩短脐带残端法.设C组为实验组,与A、B两组进行脐带脱落和修复时间、脐炎、脐出血和脐疝发生率比较.结果 实验组和A组比较脐带脱落时间P值<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三组脐部修复时间P值>0.05,差异无显著性;三组脐出血、脐疝、脐炎发生率比较P值<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采用缩短脐带残端处理法,脐带脱落早,脐炎、脐出血和脐疝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6.
慢性硬膜下血肿一般属外伤所致,钻孔引流术后易并发.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男15例,女6例,年龄36~80岁,平均37~50岁;14例有头外伤史(伤因有撞击伤8例,摔伤2例,砸伤2例,暴力力度轻微,外伤后出现临床症状10 d~3个月,平均50d).……  相似文献   
37.
1 病例举隅 1.1病例1 男性,45岁,农民,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活动障碍3个月入院.该患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在站起行走时突发左侧肢体活动无力,行走困难,约2min 即缓解,之后反复发作,数日一次至一日数次不等,发作前无任何先兆,发作时无意识障碍,均在2-3min 内自行缓解,间歇期如常人.  相似文献   
38.
随着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临床教学面临新的问题。如何使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接受全新的护理观念,建立与现代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专业化思维模式,熟练掌握现代护理方法,灵活运用知识和技巧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中专护理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1 存在的问题1.1 与现代医学模式不相适应的教学观念 目前中  相似文献   
39.
随着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的稳步提高,我国老龄群体急剧增加.目前,老年常见疾病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占据了主体,使老年患者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致残,而且是老年死亡的主要元凶,日趋严重的危害着人类所期望的寿命和生存质量,已经对现代社会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已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由于患者年龄大,机体抵抗力低,基础疾病多且病程长、病情重、预后差,因此病死率较高.同时由于患者对疾病的反应迟缓,负性情绪多,家属的期望值高,给工作量较大的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40.
儿科门诊抗菌药使用文献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淑丽 《中国药师》2007,10(5):506-507
目的:对近年文献报道的各地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促进抗菌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检索8篇文献报道49 146张处方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其各项指标。结果:儿科门诊抗菌药平均使用率63.92%,临床常用的抗菌药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平均二联使用率25.31%。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普遍存在使用率高和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