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研究依帕司他对醛糖还原酶(AR)、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探讨依帕司他抗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段行VSMC培养,用高浓度葡萄糖(22.5mmol/L)诱导AR基因表达,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依帕司他,培养3d后行VSMC计数,并用免疫组化、RT-PCR及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NF-κB及AR的表达。结果①随依帕司他浓度的增加,VSMC计数逐渐减少。②高浓度葡萄糖时NF-κB表达强阳性,加入不同浓度的依帕司他后,NF-κB表达逐渐减弱。③高浓度葡萄糖可明显诱导AR基因表达,依帕司他对其表达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①高浓度葡萄糖可促进VSMC增殖,依帕司他可抑制这一增殖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②依帕司他可抑制AR及NF-κB的表达。③依帕司他可能是通过抑制AR及NF-κB的表达继而抑制V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32.
可吸收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引 言临床上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为复位、固定、早期功能锻炼 ,其中所指的固定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本文主要对治疗骨折进行内固定时使用的可吸收内固定材料作一个初步讨论。通常所指的内固定是 :在切开复位后 ,用对人体组织无不良反应的内固定物 ,将骨折段固定 ,从而达到解剖复位和相对固定的要求。其中内固定物对人体组织的不良反应包括 :无菌性异物炎症反应、致畸形、致突变、致癌、及毒性反应等。而良好的内固定材料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足够的力学强度及强度维持时间 ,弹性模量和骨接近 ,强度逐渐衰减使骨折端得到足够的应力刺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不同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将93例首次发生AMI患者根据入院血糖水平分为4组:A组11例,入院血糖水平〈4.5mmol·L-1;B组29例,入院血糖水平≥4.5~7.0 mmol·L-1;C组38例,入院血糖水平〉7.0~11.1mmol·L-1;D组15例,入院血糖水平〉11.1mmol·L-1。分析不同入院血糖水平对ST段抬高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结果 93例患者中10例发生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率为9.3%。随着入院血糖水平的升高,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率显著升高(A组为0%、B组为3.4%、C组为10.5%、D组为33.3%)。入院血糖水平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呈正相关(r=0.49,P〈0.05),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呈正相关(r=0.58,P〈0.05)。入院血糖水平、CK-MB、CTNT、缺乏梗死前心绞痛及Killip分级≥Ⅱ级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预测因素。随着入院血糖的增高,发生慢血流-无再流的危险性增大。结论入院血糖水平是急诊PCI术中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推荐应用广泛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特发性马蹄内翻足,以提高疗效。方法广泛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特发性马蹄内翻足16例17足,年龄8个月~4岁,平均23个月。15例单足,1例为双足。术后随访2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1个月。结果畸形完全纠正13足,占81.3%;畸形复发1足,占6.3%;皮缘坏死2足,占12.5%。结论广泛软组织松解术治疗特发性马蹄内翻足,跟骨、距骨、舟骨之间可充分旋转复位,从而使畸形得到较好的纠正。  相似文献   
35.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51例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结果患儿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肢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采用Flynn评分标准:优4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6.1%。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切口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能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对三尖瓣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203例符合介封堵术适应症的腹部室间隔缺损患者行介入治疗,依据术前三尖瓣反流程度及其是否伴有肺动脉高压,分别进行术前和术后即刻、3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三尖瓣受损情况,分析轻、中和重度三尖瓣反流发生比例情况。结果165例成功实施介入手术患者中,1例(0.61%)重度三尖瓣反流;中度(2.42%)4例;轻度16例(9.7%)。观察期末总的三尖瓣反流比例为4.85%。结论对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发生三尖瓣反流的原因或与封堵器磨损腱索、导管损伤腱索和输送杆损伤腱索有关,建议在行介入治疗时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在操作过程中小心操作,按规范操作,同时还要密切注意室间隔缺损周围组织结构及形态,以减少三尖瓣反流发生。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评价醛糖还原酶(AR)在大鼠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探讨AR表达与损伤血管内膜增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阿托伐他汀和依帕司他联用对再狭窄血管中AR及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未干预组、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组、依帕司他组和阿托伐他汀+依帕司他组.除假手术组外均以通气-干燥法损伤右侧颈总动脉,并以左侧颈总动脉为对照.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左、右颈总动脉内、中膜增生情况,计算内、中膜面积及其比值,以荧光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AR及NF-κB的表达.结果 损伤血管术后1周内膜增生明显,术后2周进一步加重;AR及NF-κB表达强于对照组.与手术未干预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依帕司他组、阿托伐他汀+依帕司他组血管内膜面积、血管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AR及NF-κB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且均以阿托伐他汀+依帕司他组最为显著.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依帕司他联用可抑制AR和NF-κB表达,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及冉狭窄形成.  相似文献   
38.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64例中23例(29例次)出现早期并发症(9种),发生率为35.94%.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对症处理的方法.结果 并发症为:肺部感染8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颈部切口感染1例;食管瘘1例;术后低血压4例;低钠血症6例;脑脊液漏2例;椎动脉损伤1例;尿路感染4例.其中3例患者同时并发肺部感染和低钠血症及尿路感染.除2例肺部感染患者死亡外,其余发生并发症患者均康复.结论 颈椎创伤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较多,主要与伤情严重程度及术者操作水平、围手术期处理相关,严格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并发症治愈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可吸收生物接骨板的降解速度及降解时间,并观察邻近组织对可吸收生长接骨板的反应。方法 在实验组中,用甲壳素纤维增强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复合材料制成的可吸收生物接骨板及螺钉,包埋于20只新西兰兔右胫骨中段;在对照组中,选择8只新西兰兔,于相应部位植入金属钢板。实验组动物于手术后2、4、6、8、12周处死。对照组于术后4、8周时分别处死。所有实验组的实验动物均行生物吸收率(BAR)测定,并行病理切片观察局部组织对接骨板的反应。结果 PCL制成的生物接骨板及螺钉在动物体内降解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但不成线性关系。4周组吸收率为4.36%,6周组为7.35%,12周组为12.8%。实验组组织学表现为术后2周时即时较明显的炎症反应,6周组更明显,此后逐渐减弱,但12周时仍可见炎性细胞。同时可观察到成骨反应。植入对照组未观察到同样的结果。结论 PCL接骨板在体内可吸收,但有部分可引起较明显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同时可诱导成骨反应。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AO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型臂透视下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5~12岁小儿股骨干骨折36例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男27例,女9例;年龄4~12岁,平均7岁。闭合性骨折34例,开放性骨折2例。斜形骨折18例,横形骨折10例,螺旋形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4例。急诊手术2例,34例经皮牵引或胫骨骨牵引制动患肢消肿后(3~5 d)手术。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得到6~18个月随访,36例均获得临床骨折愈合,术后1年内均取出髓内钉内固定物,无钉道感染、骨不愈合、延迟愈合及生长发育畸形等并发症,其中有3例膝部钉尾激惹皮肤导致轻度疼痛。结论弹性髓内钉适用于儿童的股骨干骨折治疗,具有微创小切口、弹性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