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9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41.
目的:总结儿童隐性脊柱裂的MR影像,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995-200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儿童隐性脊柱裂脚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结果:本组隐性脊柱裂包括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11例,硬膜下脂肪瘤9例,脊柱纵裂8例,皮毛赛6例,肠源性囊肿2例。结论:MRI是目前诊断儿童脊柱裂最有效的方法,但有其局限性,对于复杂的椎管畸形还须结合CT考虑。  相似文献   
42.
43.
患者女.16岁。烦渴、多饮、多尿6个月余,加重1周。实验室检查;尿色淡.比重小于1.005,尿渗透压低于200mmol/L,尿蛋白、尿糖及有形成分均为阴性。禁水试验(+)。加压素试验:尿渗透压上升峰值超过给药前的50%。临床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MRI表现:垂体大小形态如常.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胆管成像检查(EOB-MRC)显示胆管的能力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与23例非肝硬化患者(对照组)进行肝脏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2名影像诊断医师随机评价注射对比剂后5、10、15、20 min胆道结构及20 min时胆管树总体解剖结构的显示程度,并对照肝硬化组的Child-Pugh分级、两组的MELD评分及肝功能指标,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间每一时间点每一胆道结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注射Gd-EOB-DTPA后20 min对照组胆管树显示满意,而肝硬化组同期仅有48.72%(19/39)病例胆管树显示满意。两组肝功能指标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血清总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ROC曲线示肝硬化组Gd-EOB-DTPA注射后20 min胆管树不能充分显示的截止值为Child-Pugh分级≥A级,MELD评分≥8分,血清总胆红素≥24.64 μmol/L。结论 肝硬化患者EOB-MRC胆管树显影减弱或不显影,通过评价胆管树的显示程度可以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原发性全面强直阵挛癫痫(GTCS)发作间期静息态下全脑功能活动特点。方法:选取原发性GTCS患者21例(GTCS组),以及21名与GTCS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利手等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3.0T MR扫描仪进行梯度回波-平面回波成像(GRE-EPI),获取被试者全脑静息态数据,利用DPARSF软件进行静息态数据预处理,计算并对比GTCS组与正常对照组全脑比率低频振幅(fALFF)改变的脑区,观察fALFF改变的脑区与患者国立医院癫痫发作严重程度量表(NHS3)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TCS组较正常对照组fALFF减低的脑区为扣带回、额内侧回、右侧岛盖、左侧缘上回(t值为-4.63~-3.88,P值均<0.01),GTCS组较正常对照组fALFF升高的脑区为小脑后叶/小脑扁桃体、右侧梭状回、颞下回(t值为5.21~6.04,P值均<0.01)。GTCS患者的NHS3评分与左侧顶叶、顶下小叶、右侧枕颞内侧回、颞下回的fAIFF呈正相关(P<0.01),与额内侧回、额上回、左侧岛叶、颞上回的fALFF呈负相关(P<0.01)。结论:GTCS发作间期扣带回、额内侧回、颞下回、小脑后叶、小脑扁桃体等脑区功能活动异常,这些功能区的异常可能与GTCS患者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有关,提示借助fALFF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解释GTCS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46.
患者女,20岁,主因"妊娠6个月,头晕、乏力、咳嗽、咳痰、咯血3个月"入院。体格检查:重度贫血貌,双上肢皮肤可见散在瘀斑;腹部膨隆,宫底脐下1横指;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90×109/L,N 5.70×109/L,RBC 2.12×1012/L,HGB 73g/L,PLT 29×109/L;尿隐血(+);术前血清β-HCG318 958.0IU/L。胸部CT:两肺多发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测量值(ADC值)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可能影响ADC值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4例健康志愿者和16例腰腿痛患者进行常规T2WI及DWI扫描检查,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正常腰椎间盘ADC值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均无相关性。正常与退变椎间盘平均ADC值分别为(1.82±0.70)×10^-3mm^2/s和(1.22±0.27)×10^-3mm^2/s,正常与退变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散加权成像ADC测量值对退变椎间盘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诊断退变椎间盘时可不考虑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三聚氰胺奶粉致婴幼儿尿路结石的CT、MR影像及临床特点.方法 59例患儿均有三聚氰胺奶粉喂养史,时间2个月~3年.其中男36例,女23例,男女比率约1.56GA9551.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6岁,均数(17±1.2)个月.超声筛查均诊断为尿路结石,15例经手术证实.所有病例行CT平扫,其中1例平扫后增强扫描;同时11例行MR平扫及MRU检查.结果 CT、MR共诊断59例病儿,结石41例,8例正常,5例先天性肾、输尿管积水扩张,5例肾、输尿管不明原因积水扩张.结石直径在0.2~2.0 cm之间, CT呈形态不规则的高密度,最大CT值245 HU,最小76 HU,均数(147.8±37.8) HU.结论 超声筛查诊断为三聚氰胺奶粉结石的患儿,CT、MR检查很必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9.
少见原发椎管占位病变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少见原发椎管内肿瘤或瘤样病变的MRI形态特征。资料与方法 搜集1995~200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少见的原发椎管肿瘤或瘤样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在椎管内的多发或形态怪异的神经纤维瘤病,肠源性囊肿,淋巴瘤,血管脂肪瘤.海绵状血管瘤,节神经细胞瘤,淋巴管瘤等少罕见病例,有其特征性影像改变。结论 MRI是诊断椎管占位病变的最佳影像检查手段.对诊断少见原发椎管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有很大帮助,要确立诊断,仍须结合临床及完整的病理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比分析下颌对刃位、侧向咬合位颞下颌关节的运动解剖形态,为颞下颌关节病变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将8例新鲜尸头摆置成对刃位5例、下颌侧向咬合位3例,以颞下颌关节为中心,切割成8cm×8cm×10cm的标本块,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成斜矢状位、斜冠状位、轴位塑化断层标本共16套。下颌侧向咬合位工作侧、非工作侧关节形态改变与对刃位相对照。结果:下颌侧向咬合位工作侧,髁突在关节窝内向后、向上、向外移位,关节盘位置无变化,关节盘双板及后带受压;非工作侧,髁突向下、向前、向内侧移位,关节盘后带位置向下移位,无前移位,关节盘中带外侧位居上下关节面之间,明显受压变薄。结论:关节盘并非随髁突作同步同向运动。关节盘在髁突作滑动运动时发生移位;当转动运动、滑动运动复合出现时,关节盘发生移位;而在关节窝内发生的转动运动,关节盘不发生移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