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7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新活素联合多巴胺治疗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衰竭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抗右心衰竭常规治疗)34例、A组(常规治疗+新活素持续静脉滴注)33例、B组(常规治疗+新活素持续静脉滴注+多巴胺静脉滴注)37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脑钠肽(BNP)值、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心脏指数(RCI)、肺动脉平均压(PAMP)及治疗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 三组基线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BNP值:治疗后三组均下降,A组、B组低于对照组(P<0.05),B组低于A组(P<0.05),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41.2,P<0.01)。FAC、TAPSE、RCI:治疗后三组均升高,A组、B组高于对照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FAC=41.6,FTAPSE=48.0,FRCI=183.1,P均<0.01)。PAMP:治疗后三组均下降,A组、B组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建立肺上皮间质转化的体外模型,筛选出对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的丹参活性成分。方法:设立丹酚酸A(10,20,40,80,160μmol·L~(-1))组,丹酚酸B(10,20,40,80,160μmol·L~(-1))组,丹参素(10,20,40,80,160μmol·L~(-1))组,丹参酮Ⅱ_A(10,20,40,80,160μmol·L~(-1))组及空白组作用于A549细胞,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法(MTS)检测这些有效成分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以筛选出丹参有效成分的安全浓度。在安全浓度范围下,再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酚酸A组,丹酚酸B组,丹参素组及丹参酮Ⅱ_A组,用MTS法检测丹参有效成分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的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丹参有效成分对纤连蛋白(FN),I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影响。综合以上结果,筛选出抑制作用较好的丹参有效成分,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对细胞E-钙粘(E-Cad)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丹酚酸A 40μmol·L~(-1),丹酚酸B 160μmol·L~(-1),丹参素160μmol·L~(-1)对A549细胞具有毒性作用(P0.05)。在无毒浓度范围下,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A 10,20μmol·L~(-1),丹酚酸B 80μmol·L~(-1)在培养24 h后对TGF-β_1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培养72 h后,丹酚酸A 5,10,20μmol·L~(-1),丹酚酸B 40,80μmol·L~(-1)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P0.01)。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FN,COL-Ⅰ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A20μmol·L~(-1),丹酚酸B 40,80μmol·L~(-1)对FN,COL-Ⅰ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E-Cad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A 20μmol·L~(-1),丹酚酸B 80μmol·L~(-1)时,细胞E-Cad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丹酚酸A,丹酚酸B对TGF-β_1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杜绝医疗废物外流,防止医疗废物成为社会环境的公害源。方法采用建立文件、保持记录、过程监督的方式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使用、回收过程及其子过程进行控制。结果规范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杜绝了医疗废物的外流及由此引发的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运用ISO9001标准中的过程方法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院内感染及环境污染,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医院绩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患者家属心理需求与护士主动提供帮助之间的差异,旨在为一线肿瘤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信息,指导其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开展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更有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和家属这一群体健康状况的提高。方法本研究通过对肿瘤科收治的100例首次住院患者及该病房护士采用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家属心理需求排在前5位的与护士主动提供帮助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护士在为家属提供帮助时,首先要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为首次住院患者的家属提供其最先想了解的问题,如患者的预后、主要治疗过程及根据其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治疗方案等。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对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合并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组61例,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组71例,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WHR、TC、TG、CRP、HDL-C、LDL-C、Cr、HOMA-IR、SBP和DBP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组较老年高血压认知功能正常组文化程度较低(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4.26% vs.67.61%,P<0.01),BMI[(26.8±2.2)kg/m2 vs.(22.9±2.3) kg/m2,P<0.01]、WHR(0.93±0.06 vs.0.81±0.05,P <0.01)、TG[(2.3±0.6)mmol/L vs.(1.7±0.5)mmol/L,P <0.01]、FPG[(6.1±1.3)mmol/L vs.(5.2±0.9)mmol/L,P<0.01]、FINS[(21.7±12.9) mU/L vs.(9.3±3.7)mU/L,P<0.01]、HOMA-IR (5.9±3.1 vs.2.1±1.3,P<0.01)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P<0.01)、BMI(P <0.05)、WHR(P<0.05)、HOMA-IR(P<0.01)是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文化程度、BMI、WHR、HOMA-IR是老年高血压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高的文化程度是一个保护性因素,而其他几项都是危险因素.IR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初步探讨免疫细胞协同共刺激分子途径之一--B7-H1和PD-1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特点.方法 收集11例CHB患者和16例健康人的外周血肝素抗凝标本,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HB患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细胞(mDC)和T淋巴细胞上B7-H1和PD-1的表达.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mDC上B7-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69±14.49)%、(42.84±11.19)%、(33.48±14.07)%和(16.60±4.04)%.健康对照者分别为(14.66±10.11)%、(4.62±3.84)%、(1.89±2.31)%和(0.49±0.37)%,CHB患者B7-H1在T淋巴细胞和mDC上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84,t=-10.894,t=-7.378,t=-13.182;均P<0.05).CHB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上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45±6.36)%、(11.42±6.20)%和(13.03±6.71)%,健康对照者分别为(7.80±3.53)%、(7.12±2.60)%和(7.88±3.74)%.CHB患者PD-1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也均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3,t=-2.355,t=-2.439;均P<0.05).结论 B7-H1和PD-1在CHB患者外周血mDC和T淋巴细胞上表达较高.  相似文献   
2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及脉压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及脉压的特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回顾分析6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2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表现。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24h平均脉压(24hAPP)、白天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脉压(n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均〈0.01),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均〈0.05)。结论:较之中青年高血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收缩压显著升高,动态舒张压显著降低,动态脉压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同时检测患者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PG)、肌酐及C-反应蛋白(CRP)。按照颈动脉IMT厚度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并对2组年龄、病程、血压及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IMT增厚组较IMT正常组年龄较大,高血压病程较长,收缩压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PG、CRP较高; 随着IMT的增厚,高LDL-C、高FPG和高CRP的检出率增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马丽娜  冯明  马佳  周英智  黄萍 《心脏杂志》2010,22(3):373-37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成2组,NAFLD组40例,非NAFLD组50例,比较两组间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Cr)和空腹血糖(FPG)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NAFLD组与非NAFLD组在BMI(26.8±2.3与22.6±2.4,P0.01)、WHR(0.96±0.03与0.91±0.04,P0.01)、TG[(2.6±0.4)mmol/L与(2.0±0.5)mmol/L,P0.01]、HDL-C[(1.5±0.3)mmol/L与(1.7±0.4)mmol/L,P0.01]、ALT[(31±8)mmol/L与(26±7)mmol/L,P0.05]、AST[(28±7)mmol/L与(24±7)mmol/L,P0.05]、FPG[(5.2±0.8)mmol/L与(4.8±0.7)mmol/L,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P0.01)、WHR(P0.01)和TG(P0.01)是高血压病并发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MI、WHR和TG是高血压并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0.
衰弱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是具有密切关联的疾病,二者具有共通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如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内分泌代谢和神经激素调节异常等,通过上述多种潜在机制的相互作用加速了二者的疾病进程,从而共同导致老年患者的不良预后。目前针对衰弱及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干预方式有限,尤其是药物治疗尚存在局限性,深入认识衰弱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助于探索二者潜在的治疗靶点,以期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