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208篇
医药卫生   7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孕20周内母体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指标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格和婴幼儿期神经精神发育水平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建立945名孕妇队列,留取队列孕妇血清标本,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血清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水平;收集孕妇的一般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测量新生儿出生体格和婴幼儿神经精神的发育情况等。结果 孕期母体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处于不同百分段的孕妇所分娩的活产儿出生时身长和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母体TSH水平<P5和≥ P95的新生儿出生身长和头围比母体TSH水平位于P25~P75的新生儿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头围与母体TSH-Z分呈倒"U"形分布模式(Y=33.940+0.003X-0.109X2F=4.685,P=0.009)。孕期母体TSH水平处于不同百分段的孕妇所分娩后代在出生后18~30个月时的精神发展指数(M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母体TSH水平≥ P90的婴儿MDI评价水平比母体TSH水平P25~P75的婴儿低6.39分(95% CI:2.29~10.49;P=0.002)。婴幼儿18~30个月时MDI与母体TSH-Z分亦呈倒"U"形分布模式(Y=103.249-1.524X-0.939X2F=6.616,P=0.001)。结论 孕妇血清TSH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头围,以及婴幼儿18~30个月时MDI关系密切;孕期母体TSH-Z分与新生儿头围和婴幼儿18~30个月时MDI均呈现倒"U"形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分析父亲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编调查问卷、父母行为量表(PBI)及儿童口腔不良习惯问卷对芜湖市2 201名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或主要监护人进行调查,应用卡方分割法进行不同组别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问题的比较,应用 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父亲不同的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相关性。结果 芜湖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总检出率为35.4%,男童的检出率(37.7%)高于女童的检出率(32.9%),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 5.45,P = 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敌意强制程度高的教养方式能显著增加学龄前儿童吸吮手指(OR = 2.73 95%CI = 1.39~533)、喜爱吐舌、伸舌(OR = 4.25 95%CI = 1.54~11.71)、咬嘴唇(OR = 2.45 95%CI = 1.22~4.96)、咬指甲、玩具(OR = 1.75 95%CI = 1.03~2.96)、侧边咀嚼(OR = 3.93 95%CI = 1.57~9.86 )、夜间磨牙(OR = 3.93 95%CI = 1.57~9.86 )、不良姿势(OR = 4.23 95%CI = 1.69~10.63)等口腔不良习惯的发生风险。结论 父亲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婴幼儿视屏暴露与18月龄儿童发育行为的关联,为减少婴幼儿视屏暴露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采用自制问卷对进行4-2-1体检的18月龄婴幼儿收集视屏暴露时间,同时收集其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带养者视屏暴露等信息。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3版(ASQ-3)评价婴幼儿的沟通、身体发育等能力。结果每天总的视屏时间平均为40.8 min,其中超过1 h者172人(占26.1%)。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每天总视屏时间超过1 h的婴幼儿沟通能区发育低常和低下的发生风险分别为OR=1.55(95%CI:1.05~2.28)和OR=3.57(95%CI:1.49~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的视屏暴露对儿童语言发育有消极影响,应该提高公众对婴幼儿视屏暴露危害的认识,减少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4.
青春期是童年期至成年期的过渡阶段,且该过程受生物、社会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其本身必然是跨学科范畴.本文简明梳理了青春期跨学科的发展及取得的部分进展,提出青春期跨学科研究的4个优先策略:基于队列探讨青春期发育的健康效应,发育时相与发育速度同步研究,重视遗传、表观遗传学与环境交互作用,拓展男童青春期研究.提倡科学运用青春期跨学科研究成果,在精细化研究的基础上,将多学科知识纳入到青春期系统研究框架中,互相补充和支持,交叉创新再出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脂肪重积聚(adiposity rebound,AR)提前与5岁儿童肥胖和代谢各指标的关联。方法研究基于已经建立的"马鞍山市优生优育(MABC)",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出生的单胎活产儿,连续追踪随访至5岁时的儿童,截至2019年8月份共获得有连续性儿童测量数据≥8次及代谢指标的有720例。采用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获得儿童出生情况、身长/身高、体重、腰围、人体成分、代谢指标等信息。使用χ2检验、F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一般线性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已有43.47%学龄前儿童界定为AR提前(AR≤4岁)。控制性别后,AR提前组5岁儿童超重/肥胖(OR=2.71,95%CI:1.81~4.05)、腰围超标(OR=1.88,95%CI:1.25~2.82)、体脂肪百分比≥P90(OR=2.09,95%CI:1.26~3.48)的发生风险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提前组5岁儿童胰岛素抵抗和代谢风险因子得分虽高于未提前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儿童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分别为6.0%和12.8%,且超重肥胖儿童、腰围超标、腰高比超标和体脂百分比≥P90者,胰岛素抵抗和代谢风险因子得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R提前能增加5岁超重/肥胖、腰围超标和体脂肪百分比超标的风险,且5岁儿童肥胖各指标超标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风险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家庭因素以及集体活动等对本病传播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1月19日至2月25日每日从中国6个省份公布聚集性病例的36个地市官方平台收集积聚性病例数量、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χ2检验以及曲线拟合对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聚集性病例366起1 052例,家庭聚集性病例占86.9%(914/1 052);1 046例有性别信息的聚集性病例中,男性513例(49.0%),女性533例(51.0%);病例以18~59岁青壮年为主,占68.5%(711/1 038)。在366起聚集性疫情中,有47.0%(172/366)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确诊病例曾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旅居史。1月19日至2月3日,首例确诊病例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旅居史占66.5%;2月4-25日聚集性病例首例确诊病例有武汉市或湖北省旅居史仅占18.2%。一代病例与二代病例发病时间间隔M为5(2~8)d,首发病例的发病—确诊时间间隔M为6(3~9)d,续发病例的发病—确诊时间间隔M为5(3~8) d。结论 聚集性疫情在武汉市和湖北省以外多地市普遍出现,家庭密切接触是造成家庭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2月4日后聚集性病例以当地一代或二代以后的病例传播为主,确诊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及夜间睡眠时间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源自2015年3-6月中国长江中下游4个城市部分3~6岁学龄前儿童问卷调查。采用自编的"学龄前儿童发育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夜间睡眠时间和质量,通过长处与困难量表(SDQ)了解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有效问卷共8 900份。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夜间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与情绪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联。结果 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率分别为9.0%、13.9%、18.9%、25.5%、13.6%和16.2%,除情绪症状异常率女童高于男童,其余各项异常率男童全部高于女童。睡眠质量好、较好和较差/很差分别为3.9%、52.9%和4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控制性别、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和父母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与夜间睡眠较短的儿童相比,夜间睡眠较长的儿童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的风险较低,OR值(95%CI)分别为0.86(0.77~0.95)、0.85(0.78~0.93)、0.85(0.79~0.92)、0.87(0.81~0.93)、0.83(0.76~0.91)和0.82(0.76~0.89);与睡眠质量好的儿童相比,睡眠质量较差/很差的儿童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的风险升高,OR值(95%CI)分别为3.26(2.40~4.42)、2.86(2.16~3.78)、2.60(2.00~3.38)、1.96(1.52~2.54)、4.02(3.06~5.27)和2.56(1.96~3.35)。结论 夜间睡眠时间短和睡眠质量差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医院剖宫产率变化和收治产妇的人群特征,为妇幼卫生政策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0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住院分娩的12 041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Robson分类系统分析各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变化,以及其与二孩政策、出生婴儿性别比之间的关系。结果 近6年医院总剖宫产率从66.9%降低至44.2%,其中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初产妇(R1+R2)降低至32.1%,经产妇无子宫疤痕者(R3+R4)降低至14.2%,早产者降低至22.9%,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然分娩组(R1、R3)、疤痕子宫再妊娠组(R5)、双胎妊娠组(R8)产妇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年度总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是110~128:100,R1组女婴多且比例稳定,R10组(早产)和经产妇组(R4、R5)男婴比例高,但R4组2015、2016年度男婴下降明显。结论 单胎头位初产妇、无子宫疤痕经产妇和早产者是医院降低剖宫产率的重点监测人群,疤痕子宫再妊娠、臀位、双胎妊娠者的剖宫产率及构成比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应用Robson分类法可提高剖宫产率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水平、妊娠结局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产科收治的105例GDM患者,依据产前空腹血糖(FBG)是否达标,分为良好组(n=55)与非良好组(n=50),分析其相关指标及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产前、产后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BG)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前与产后FBG、2 h PBG水平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患者产程中血糖水平低于非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患者代谢因素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少、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发生率低于非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44岁、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24~36.20 kg/m2是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P<0.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其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孕前BMI预测血糖控制风险的最佳截断点为21.935 kg/m2,曲线下面积为0.725,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60.00%.结论 GDM患者孕期与产后糖代谢异常表现一致,孕期有效控制血糖可以改善代谢因素不良妊娠结局,高龄妊娠、孕前超重及低文化程度的患者是临床干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0.
实施性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健康领域,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心理健康促进等。然而,中国以学校为基础的实施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介绍实施性研究在国外学校卫生领域使用的主要框架,综述其基于学校环境中在营养干预、体力活动和心理健康促进、健康危险行为预防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实施性研究应用于中国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