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医药卫生   135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藤黄酸对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用藤黄酸处理K562细胞,采用MTS法和台盼兰计数法测定细胞活力及增殖;碘化丙啶(PI)单染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采用AnnexinV-FTI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及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 结果 藤黄酸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藤黄酸处理后的细胞,经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死亡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核红染。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加药处理组细胞以凋亡方式为主,凋亡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凋亡相关蛋白激活,Bcr-Abl及下游的信号通路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P<0.05)。结论 藤黄酸对K562细胞具有凋亡诱导和增殖抑制作用,作用机制与caspase系统激活和Bcr-Abl增殖相关通路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992.
正黑色素瘤(melanoma)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发生于皮肤黏膜和色素膜的恶性肿瘤~([1])。近年来,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增长较快,且由于其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的复杂多样,临床上常发生漏诊和误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仅以腋窝包块为首发症状的黑色素瘤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52岁,因"发现右腋窝包块2周"于2015-07-20入院。入院2周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构建针对Caveolin-1(CAV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 4.1-CMV-neo-CAV1并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探讨siRNA抑制CAV1表达对人类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根据 GeneBank提供的CAV1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化学合成3对双链siRNA,瞬时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各转染细胞CAV1表达,筛选一个有效的siRNA序列。设计并合成能表达其小发卡结构RNA(shRNA)的DNA序列,构建CAV1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 RT-PCR法鉴定SGC7901细胞中CAV1基因的表达,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抑制CAV1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CAV1 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4.1-CMV-neo-CAV1,稳定转染靶细胞后显著降低CAV1的表达,与转染空载体组比较,增生指数及集落形成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7.98,P<0.05;t=13.19,P<0.01),生长速度亦增快。结论 RNA干扰胃癌细胞CAV1的表达促进了胃癌细胞生长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采用Meta分析初步评价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其临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 Med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1月公开发表的有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5.3软件,对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同时对不同适应症、不同对照措施、不同疗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35篇。Meta分析显示,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RR=0.83(0.51,1.3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对照措施中硝酸甘油亚组中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复方丹参亚组中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8),而不同适应症亚组和不同疗程亚组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与硝酸甘油注射液相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疗效好;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清肺益气方对肺癌干细胞样细胞(CI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肺癌细胞株A549经传代培养后,采用清肺益气方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53和Caspase-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VEGF和HIF-1α的表达,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法检测肺癌CICs体外侵袭能力变化。结果清肺益气方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且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其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逐渐增强,呈浓度依赖性,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清肺益气方的IC50为80.12μmol/m L,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肺癌细胞形态逐渐皱缩变形,坏死脱落。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清肺益气方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清肺益气方处理组细胞中Caspase-3和p5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清肺益气方处理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和HIF-1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清肺益气方处理组的侵袭细胞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均0.05)。结论清肺益气方对肺癌CICs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和蛋白p53和Caspase-3的表达,促进肺癌CICs的凋亡,削弱肺癌CICs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并抑制VEGF和HIF-1α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等多个靶点发挥抗肿瘤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地塞米松、舒芬太尼、异丙酚用于男性吸烟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70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男性吸烟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与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 mg、舒芬太尼0.1μg/kg, 2 min后静脉推注异丙酚1.5~2.5 mg/kg;氯胺酮组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 mg、舒芬太尼0.1μg/kg、氯胺酮0.1 mg/kg, 2 min后静脉推注异丙酚1.5~2.5 mg/kg。比较2组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用量、追加次数、麻醉效果、患者舒适度、不良事件及检查前、后C反应蛋白(CRP)及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观察入室即刻(T0)、药物静注完毕(T1)、胃镜通过会厌(T2)、麻醉后3 min(T3)、检查结束(T4)时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氯胺酮组与对照组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异丙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降低,T3时有所上升,而对照组T...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状动脉疾病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35例老年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按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17例,Ⅳ级18例。其中3支血管病变24例,左主干病变6例;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者25例。结果人均移植血管3.1根,无手术死亡。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消失,心功能恢复至Ⅰ级者33例,Ⅱ级2例。随访3~64个月,平均37个月,无死亡。结论对于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AH-Plus糊剂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效果及对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 9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用氧化锌糊剂和牙胶尖根充,在根治完毕后给予牙周治疗,将碘甘油注入牙周上;研究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用AH-Plus糊剂和牙胶尖...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残胃并存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和手术入路。方法: 40例根治手术中,有16例残胃并存食管下段癌均经左第七肋间胸腹联合切口入路,其中9例充分游离胃小弯侧及前次手术的吻合口而保留胃底血管,将残胃连同脾、胰尾移入胸腔内,行食管残胃吻合;4例为保留结肠中动脉的结肠代食管术;3例为单纯游离胃底保留前次手术未切断的胃左动脉主干直接行食管残胃胃底吻合。24例食管中上段癌均行结肠代食管术,其中19例为左进胸加上腹部联合切口入路结肠代食管术,左胸顶吻合11例,颈吻合8例,5例为右胸、腹部、左颈部三切口入路结肠代食管颈部吻合术,结肠进胸的入路均为胸骨后。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颈部吻合口瘘3例,经保守治疗愈合。结论: 残胃并存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和手术入路具有多样性,其中残胃并存食管下段癌行弓下吻合的除了结肠代食管外,其他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且简化了手术操作过程,而残胃并存食管中上段癌由于食管切除较长,吻合位置较高仍以结肠代食管为最主要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00.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4间本院15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5例患者全部行手术病灶清除,平均随访33个月(8个月至7年),患者恢复好,无复发。[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对骨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