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例1:男,65岁。因晨起突感右侧肢体活动失灵,伴头痛,头晕一天,当地医院按“脑血栓形成”治疗2天无效而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6.4℃,呼吸18次,脉搏72次,血压136/88。神志清,大汗淋漓。心律规整,第一心音低钝,心尖区闻及2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右侧肢体肌力Ⅰ级,腱反射减弱,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PD—L1基因转染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96只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等基因肝移植组(G1)、同种异体肝移植组(G2)、AAV空载体组(G3)和PD—L1转染组(G4),每组12对。通过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将PD—L1-AAV2-RFP(RFP)经门静脉灌注夹闭法转染供肝,观察移植后大鼠中位生存时间(MS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在荧光显微镜、光镜同视野下观察RFP在移植肝的表达和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评估PD—L1蛋白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G1在观察期内全部存活;G2与G3MST分别为18(17-20)d和18(17-19)d;G4显著延长了移植肝的存活(MST29d,P〈0.05)。术后14dG4的肝功能及病理变化与术后7dG2和G3相似。G3、G4术后7d中观察到明显的红色荧光,随时间逐渐增强。移植肝PD—L1蛋白的变化趋势与RFP的表达相似。G1移植肝T细胞含量极少;术后14dG2、G3移植肝CD4^+、CD8^+、CD25^+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G4移植肝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尤以CD8^+细胞为著,与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D—L1基因转染可延长移植肝的存活,其机制可能是PD—L1基因转染增强了PD—L1/PD-1信号通路,通过抑制移植肝CD4^+、CD8^+、CD25^+T细胞浸润及其功能,从而发挥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护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于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共开展了60例泌尿外科疾病腹腔镜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制备表达针对BclGL基因的siRNA逆转录病毒,研究其对体外培养Jurkat细胞中BclGL基因的沉默效应及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siRNA预测软件获取3条siRNA 编码序列,插入pSilencer 5.1-H1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siRNA表达质粒,脂质体法转染PT67细胞包装重组逆转录病毒pSilencer 5.1-H1-BclGL,体外感染Jurkat细胞,嘌呤霉素筛选病毒感染阳性细胞克隆,实时定量 PCR 及 Western 验证干扰效率;CCK-8法体外检测BclGL基因沉默后Jurkat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表达siRNA的逆转录病毒构建成功,重组病毒表达的siRNA能有效干扰Jurkat细胞内BclGL基因的表达;BclGL表达下调可增强Jurkat细胞的增殖能力ela.结论: 成功制备了表达人BclGL基因 siRNA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并证实其对Jurkat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质膜Ca2+-ATP酶异构体2(PMCA2)基因多态性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94名噪声暴露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和听力测试,按听力学评价的结果将其分为听力损失组和听力正常组;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SA)检测其PMCA2基因上rs2289274和rs679064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在93名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工人中,rs2289274位点AA、A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16.1%、40.9%和43.0%,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为36.6%和63.4%;在101名听力正常的工人中,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8%(AA)、32.7%(AG)和51.5%(GG),等位基因频率为32.2%(A)和67.8%(G).rs6790640位点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组CC、CT和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 82.8%和17.2%,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为41.4%和58.6%;在听力正常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CC)、 76.2%(CT)和22.8%(TT); 等位基因频率为39.1%(C)和60.9%(T).两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组与听力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爆震史和累积噪声暴露量等因素进行校正后,未发现两位点中任一基因型的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度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PMCA2基因rs2289274和rs6790640两个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不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相似文献   
26.
HBV基因组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HBV基因组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系.方法 采用PCR方法,以HBV全基因组质粒为模板扩增HBV基因的各基因片段,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epG2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系,用细胞流式技术及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BV各基因产物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pcDNA3.1( )/HBs、pcDNA3.1( )/HBc、pcDNA3.1( )/HBe、pcDNA3.1( )/HBp、pcDNA3.1( )/HB-preS1、pcDNA3.1( )/HB-preS2、pcDNA3.1( )/HBx真核表达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转染的HepG2细胞系,成功地表达目的 基因.结论 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和稳定转染HepG2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各基因的功能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表达B7-DC及其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肾穿刺标本B7-DC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人及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7-DC的表达变化;使用TECs/CD4 T共培养分析TECs表达的B7-DC对CD4 T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 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小管间质性.肾炎等肾活检组织中发现B7-DC显著表达于肾小管.IFN-γ、TNF-a等炎症因子可诱导体外.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137-DC.共培养试验发现阻断B7-DC信号可增强CD4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及IL-2并促进CD4 T细胞表达CD69.结论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B7-DC并可显著下调CD4 T细胞活化,在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B7-H4在人喉癌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该分子在人喉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人喉癌组织B7-H4、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分子的表达;免疫双荧光法检测B7-H4与EMT标志物分子的共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检测62例患者中47例B7-H4阳性,阳性率75.81%;B7-H4表达在人喉癌细胞及喉癌组织浸润性淋巴细胞上,主要为胞浆及胞膜表达;此外,人喉癌组织细胞高表达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及EMT标志物如p-Smad2/3、p-Smad3、Vimentin、Snail;免疫双荧光结果显示p-Smad3、Snail、Vimentin与B7-H4共同表达于人喉癌组织细胞。结论 B7-H4广泛表达于人喉癌细胞及组织浸润性淋巴细胞,并与EMT标志物共表达,可能通过促进EMT进程导致喉癌的侵袭及转移,提示其可作为喉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29.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提高了免疫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现将教学中的一些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浆中苯并(a)芘二氢二醇环氧化物(BPDE)-白蛋白加合物作为焦炉工人多环芳烃长期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及其与尿中1-羟基芘(1-OHP)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焦化厂37名焦炉作业工人(接触组)和47名非焦炉作业人员(对照组)血浆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和尿中1-羟基芘浓度分别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血浆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和尿中1-羟基芘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42.10fmol/mg白蛋白和5.46 μmol/mol肌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16fmol/mg白蛋白,2.96 μmol/mol 肌酐,P<0.01).校正了个体的年龄、吸烟和饮酒状况后,接触组BPDE-白蛋白加合物浓度增高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1.79倍(P<0.05).接触组1-羟基芘浓度增高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2.45倍(P<0.05).并且在所有研究对象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与尿中1-羟基芘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s=0.349,P<0.01).[结论]血浆中BPDE-白蛋白加合物与尿中1-羟基芘水平显著相关,BPDE-白蛋白加合物可作为反映多环芳烃较长时期暴露的接触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