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2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对肿瘤患者应用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放化疗毒副反应减轻作用进行评价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把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予放化疗治疗;联合组予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以及放化疗联合治疗,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临床肿瘤患者毒副反应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肿瘤患者毒副反应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应用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减轻放化疗产生的毒副反应,减少患者的痛苦,有利于康复,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工作的信任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2.
肩胛骨上角区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肩胛骨上角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16具32侧成人尸标本上对肩胛骨上角区的肌肉附着、神经走行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详细观测。结果:斜方肌位于肩胛骨上角处深面筋膜增厚变白,增厚筋膜平均面积为4cm×2cm。其中有滑囊出现率12.5%(4/32),副神经位于增厚筋膜内的出现率78.12%(25/32)。副神经距肩胛骨上角最近距离为(2.0±0.6)cm。肩胛背神经主干与肩胛提肌交点距肩胛骨上角距离为(1.25±0.32)cm。结论:肩胛骨上角复杂肌肉附着及神经走行于肩胛骨上角附近时易造成卡压是肩背痛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伤口愈合快示格胶贴治疗外周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中药酊剂联合伤口愈合快示格胶贴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50%硫酸镁治疗;观察治疗后6、24、48、72h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72h后40例患者均痊愈,对照组72h后总有效率为82.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伤口愈合快示格胶贴可有效治疗外周静脉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探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对东山街道6个社区36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诊断标准[1]和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和按照社区慢性病的管理规范进行随访管理。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患者体重超标、情绪急躁、吸烟、饮酒、高脂饮食、饮食偏咸、运动量少等7项干预指标中,均有显著效果。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前瞻性研究64层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2例经数字化X线(DR)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外伤患者行64层CT各向同性的容积扫描,根据损伤部位及骨的结构,调整MPR图像显示目标骨的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对骨折不明确者调整多角度的斜面MPR图像,关节邻近调整MPR图像垂直于关节面;由2名有经验放射科医师在工作站共同调整、浏览MPR图像,比较分析多方向调整的MPR图像显示骨折的能力.结果 经64层CT多向调整MPR图像共确诊骨折43例.横断面图像结合矢状面、冠状面图像明确显示骨折35例(81.4 %,35/43例);横断面图像明确显示骨折30例(70.0 %,30/43例).结论 多层CT MPR成像对临床怀疑骨折而平片检查阴性的骨折病例能明确作出诊断;多向调整MPR提高对细微骨折的检出率,是多层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研究马鞭草对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方法:将102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用计算机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放射治疗并给其含服马鞭草煎剂;对照组放疗并含服生理盐水.每组患者从放疗疗程起,在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第8周末时评价口腔黏膜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疗开始至第2周末两组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第4周末、第6周末、第8周末,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口腔黏膜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马鞭草煎水含服可以延缓放疗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的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鼻咽癌引起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卡托普利)30例和试验组(常规治疗+卡托普利+缬沙坦)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心脏结构改变、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3.3%(22/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VEDd、IVST、LVESd试验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83.5±21.4)ng/L比(659.8±37.1) ng/L,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可以更好地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改善心室重构,逆转心室肥厚,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降钙素受体基因C1377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山东半岛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测定290名山东半岛汉族成年人和77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降钙素受体基因型并计算出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各部位骨密度是否存在相关.结果 本研究人群降钙素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1.325,P>0.05).367名受试人群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88.6%,CT型占11.4%,TT型占0%.在将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CC基因型较CT基因型在腰椎(P<0.05)、wards三角(P<0.05)有较高的骨密度.骨量正常组各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7,P>0.05).结论 CC型是山东半岛汉族人群最常见的类型,降钙素受体基因型与腰椎、wards三角部位BMD有关联,CT型具有较低骨密度,提示CTR基因型C1377T多态性可能成为胶东半岛汉族人群发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