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是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的特异性受体,属配体电压双重门控的离子通道,由3种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功能复合体,目前已发现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至少存在7个亚单位,参与学习、记忆形成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等生理功能,病理情况下,NMDAR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神经毒性损害密切相关,本篇将对NMDAR的结构、功能及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毒性损害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CT诊断及鉴剐诊断。方法对本院近年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胃神经鞘瘤及10例胃间质瘤病例,CT资料完整,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特征,11例均做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胃神经鞘瘤2例位于大弯侧,1例位于小弯侧。胃间质瘤4例位于胃小弯侧,6例位于胃大弯及胃窦部,7例向胃腔内生长,2例向胃外生长,1例胃腔内外生长。胃神经鞘瘤术前均误诊为间质瘤或其它疾病。结论CT能很准确地显示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的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的关系,两者CT表现鉴别有一定困难,胃内巨大分叶样哑铃状软组织肿块是胃神经鞘瘤较特征性影像学改变,且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73.
显微手术早期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早期手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112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2例病人,共125个脑动脉瘤,其中94个行动脉瘤颈夹闭,26个夹闭瘤颈后切除瘤体,另5个动脉瘤予以瘤壁包裹加固术。术后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6例,经积极治疗后,12例逐渐恢复,4例因大片的脑梗死而出现长时间昏迷。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年10个月,其中恢复良好92例,轻残16例,重残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早期手术治疗破裂的脑动脉瘤,不仅可有效地防止再出血的危险,而且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术中一旦动脉瘤破裂,可采取暂时性阻断载瘤动脉和控制性低血压,但时间不宜过长。应用罂粟碱溶液冲洗脑池,扩充血容量,提升血压,高度扩张血管对防治脑血管痉挛具有相当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血清NO和NOS活性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CI)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8例,均采用全麻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分别于术前1h,术后1、12、72h采集静脉血5ml各2份。分别检测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本组患者18例术后3d内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意识不同程度改善;NO含量和NOS活性术前和术后1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和72h均出现进行性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明显低于术后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能够减低患者的死亡率;NO和NOS参与并影响了ACI后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去骨瓣减压后局部脑血供得到有效改善,NOS活性减低,合成NO减少,神经毒性减低,临床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侵袭性的影响及ERK/MAPK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对照组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常规培养,药物组用16 μmol·L-1姜黄素(本实验先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姜黄素作用于U251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剂量为16 μmol·L-1)处理。 Transwell侵袭小室模型法检测细胞侵袭性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表达变化。结果 Transwell侵袭小室模型法显示,在每个高倍镜视野下,对照组穿过微孔膜的细胞数平均值为160个,药物组为42个。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姜黄素作用后MMP-9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由76%降低至40%。Western blot法显示,16 μmol·L-1姜黄素分别作用于U251细胞0、24、48和96 h,ERK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pERK水平与ERK水平比值(pERK/ERK) 分别为0.48、0.42、0.35和0.22。结论 姜黄素在体外可有效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的侵袭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异常激活的ERK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曲面重建CPR)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拟诊为茎突综合征并行64排螺旋CT扫描的18例患者,分别行三维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包括曲面重建CPR)等图像后处理,测量其双侧茎突的长度和内倾斜角度。结果:18例患者(36侧)均通过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及VR和MPR(包括CPR)重建,36侧茎突中35侧显示清晰,其中1例左侧茎突缺如。茎突长度〉301mm者23侧(63.9%),内倾斜角〉25度者32侧(88.9%)。双侧茎突长度均〈30mm,同时双侧内倾斜角均〈25度者仅有1例。结论:茎突过长结合角度异常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重要依据。64排螺旋CTMPR和VR重建能清楚、直观地显示茎突在三维空间的全貌,准确地测量其长度、角度以及反应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一种较准确、且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携带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反义RNA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载体(rAAV-AsiNOS)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以及对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C6细胞培养基成分不同分为3组,即空白组[含10%胎牛血清的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培养液,n=4]、β-半乳糖苷酶基因(β-galactosidase gene z,lacz)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LacZ)组(含有rAAV-LacZ的lO%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n=4)和rAAV-AsiNOS组(含有rAAV-AsiNOS的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n=4),C6细胞生长曲线;3组同时进行培养1、3、6、12、24 h,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6细胞中NT阳性细胞百分比、iNOS和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RT-PCR)分析iNOS和VEGF mRNA表达.结果 一定感染复数的重组病毒载体rAAV-LacZ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趋势无明显影响.而rAAV-AsiNOS重组病毒载体在转染C6细胞从3d开始出现细胞生长缓慢,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M检测结果显示,NT、iNOS和VEGF阳性细胞在空白组和rAAV-LacZ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AAV-iNOS组从培养6h开始出现NT、iNOS和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下降,NT百分比分别为9.37%4±1.2%.97.3%±0.75%和4.62%±0.53%:iNOS百分比分别为18.42%±2.17%.14.29%±1.44%和8131%±1.30%;VEGF百分比分别为7.85%±0.98%,6.32%±0.78%和5.04%±0.41%,较空白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时间中,iNOS mRNA在空白组和rAAV-LacZ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AAV-iNOS组从培养6h开始出现iNOS mRNA表达下降,分别为0.46 4±0.04,0.34±0.03和0.21±0.03,较同一时间空白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iNOS反义RNA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iNOS能够抑制c6胶质瘤细胞生长增殖,能够抑制iNOS表达,从而通过抑制VEGF基因表达发挥抗胶质瘤细胞生长增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患者女,40岁,2011年因"腰痛伴左下肢放射性疼痛5 a"入院,患者于5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2 a来腰痛明显加重,咳嗽时腰痛向左下肢放射,10 d前开始出现右下肢疼痛,难以忍受,服止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疼痛逐渐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活动障碍,行走不稳,大便费力,门诊行胸腰椎MRI平扫示约平腰2/3椎间盘层面至腰3椎体层面椎管内  相似文献   
79.
插管法建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己经建立了多种CPB动物模型[1,2],本研究采用插管法尝试建立大鼠的CPB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进一步提高天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989—2003年经显微外科治疗天幕脑膜瘤患53例,其中普通型天幕脑膜瘤42例(后外侧型32例、后内侧型10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11例(前外侧型3例、后内侧型8例)。普通型天幕脑膜瘤经颢枕或枕部入路9例,枕下正中入路6例,单侧枕下入路24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经枕-天幕入路7例,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改良翼点入路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一例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视野障碍(5例)、脑神经损害(7例)、偏瘫(3例)、癫痫发作(2例)、颅内感染(4例)以及手术区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47例患接受为期7个月-8年的随访,其中恢复正常生活学习25例,改换工作11例,生活完全自理7例,部分自理4例。结论 天幕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显微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根据肿瘤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合理地使用辅助器械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可有效地提高天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