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苷治疗组,通过检测脑组织髓过氧物酶的含量,评价炎症反应的程度;通过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的含量,评价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脑组织TNF-α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 黄芩苷治疗组能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及降低脑组织TNF-α和AQP-4的表达水平.结论 黄芩苷具有抑制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TNF-α和AQP-4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修复损伤的血脑屏障,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椎间盘突出症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体感诱发电位(SSEP)、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MEP)和自发肌电图(EMG)连续监测;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半椎板入路手术,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前入路手术。结果 术中监测发现SSEP改变3例,TcMEP改变7例,EMG改变21例,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术后无脊髓及神经根功能损害,随访2.4年至5年,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3.9%。结论 对椎间盘突症出手术,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有效保护脊髓及神经根,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患者微创钻孔穿刺尿激酶外引流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临床资料,均通过双额微创颅骨钻孔脑室置管外引流及尿激酶脑室内灌注,辅以腰椎穿刺术置换脑脊液治疗,分析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存活17例,病死率10.5%(17/19),17例存活病例术后3个月随诊,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标准,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8例,Ⅱ级(部分恢复日常生活或可独立生活)5例,Ⅲ级(日常生活需人帮助,扶拐可走)2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1例,Ⅴ级(植物生存状态)1例。结论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病情危重,早期行微创颅骨钻孔脑室外引流尿激酶灌洗,并辅以腰椎穿刺术置换脑脊液疗效显著,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65.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微创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术后24h内复查CT显示,117例血肿清除90%以上,21例血肿清除80%以上。死亡13例,其中5例死于术后再出血所致的脑疝,3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死于颅内感染、气道梗阻及消化道大出血各1例。术后生存125例,平均随访8(3~1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25例,Ⅱ级49例,Ⅲ级34例,Ⅳ级15例,Ⅴ级2例。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创伤小,术野显露充分,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5-LOX)在大鼠不同缺血时间点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及缺血6、12、24、48h组。采用阻断左肾下5条腰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模型,运用改良的Tarlov评分和HE染色的方法对脊髓模型进行评价;免疫组化染色,RT-PCR方法裣测大鼠脊髓组织中5-LOX的表达。结果Tarlov评分:假手术组10只大鼠均为4分,无一发生瘫痪,缺血48h组2只为1分,余8只完全瘫痪;HE染色:假手术组神经细胞外形清楚、结构正常,缺血24、48h组出现大量神经元坏死,组织中有灶性出血,可见脊髓组织软化;免疫组化染色评分(H—score法):5-LOX正常脊髓组织低表达,缺血6、12、24、48h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并呈递增趋势(P〈0.01);RT—PCR检测:5-LOXmRNA在正常脊髓组织表达低,在缺血6、12、24、48h脊髓组织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并呈递增趋势(P〈0.01)。结论5-LOX参与了脊髓缺血继发性的炎症反应,可作为治疗脊髓缺血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403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的年龄、术前意识状况、头颅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与患者死亡率关系进行分析对比和医学统计处理。结果:年龄、意识、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方式和并发症等因素均与患者的死亡率有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应用高密度Oligo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榄香烯对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实验分2组,实验组用含有终浓度为0.062mg/ml榄香烯作用于U251细胞24h,对照组为未行任何处理的U251细胞。抽提2组U251细胞的总RNA并逆转录合成Cy5、Cy3标记的cDNA,混合后杂交含22000个人类基因的人类高密度Oligo基因芯片,经过洗片和扫描,获得荧光信号图像并用计算机分析,随机抽取4种差异表达基因用PCR验证。结果按差异显著性标准,从22000条基因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79条,其中11个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上调,15个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下调。主要包括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凋亡、细胞骨架和运动蛋白等相关基因。结论榄香烯能够影响胶质瘤细胞相关凋亡基因的改变,而基因芯片技术有效分析其基因表达谱,有助于认识胶质瘤药物治疗的机制。  相似文献   
69.
中颅底锁孔入路颞骨岩部重要结构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颅底锁孔入路颞骨岩部的重要结构关系,提供相应的解剖依据,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在显微镜下对13具(26侧)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颞骨岩部膝状神经节、颈内动脉、内耳道内侧缘、棘孔、蝶岩沟、弓状隆起和耳蜗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经棘孔后缘垂直于蝶岩沟的交点与膝状神经节连线位于Glasscock三角中棘孔和弓状隆起连线的内侧,构成新的三角位于Glasscock三角内侧,准确定位岩骨内颈内动脉,能避开鼓膜张肌和咽鼓管;岩浅大神经是磨除颞骨岩部十分重要的标志,通过它可以定位岩部颈内动脉、耳蜗和膝状神经节;根据弓状隆起的走行定位内听道长轴。结论经棘孔后缘垂直于蝶岩沟的交点、岩浅大神经和弓状隆起为标志定位岩骨内重要结构为手术提供了安全保证;中颅底锁孔入路具有创伤小、暴露好和并发症少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处理骑跨颅中、后窝的岩斜区病变。  相似文献   
70.
次低剂量螺旋CT胸部扫描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次低剂量胸部CT扫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为试验阶段和临床观察阶段.试验阶段观察100例,次低剂量法与常规剂量法各观察50例.按体重分为<65 kg,65~75 kg,>75 kg 3组.次低剂量法扫描参数为层厚10 mm,螺距1.5,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时间360°/s.常规剂量法除管电流采用160 mA外,其余条件同次低剂量法.CT图像分为5个等级评分.将照片上所有扫描条件遮盖,由2位不知道详细资料的影像科医师分别对扫描图像质量作出5个等级评分.在对试验结果初步肯定基础上,对1462例作进一步临床应用观察.结果试验阶段,观察者1和观察者2对<65 kg,65~75 kg,>75 kg两个体重组的评分结果,经统计分析次低剂量法与常规法图像无显著性差别;但常规法得分普遍较次低计量法高.次低剂量法图像的胸壁软组织、纵隔结构以及病灶内部等的噪声较常规法要高,对密度分辨率及均匀性有一定影响,但不影响辨认小的空洞、钙化等异常.用次低剂量法作1462人次胸部扫描,未发现明显影响诊断的病例.结论次低剂量胸部扫描能够取代常规剂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