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5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对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50例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采用保守治疗)和观察组85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1年,评估治疗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及1年后,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在治疗中小型腹壁切口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中小型腹壁切口疝行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 n=57),腔镜组( n=53),开放组采用前入路腹膜外补片置入术行切口疝修补,腔镜组采...  相似文献   
103.
成都地区≥55岁人群抑郁障碍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55岁人群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成都市所辖19个区、市、县抽取样本,调查分为筛查、复查诊断2个阶段。筛查用一般情况量表、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表,复查诊断用DSMⅢR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P)。结果抑郁障碍总患病率为440%,女性高于男性。心境恶劣、抑郁症、躯体疾病伴抑郁、适应障碍是其主要类型,患病率分别为194%、087%、079%、051%。结论抑郁障碍患病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家庭随访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0例持续性非卧床式腹膜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出院后每月通过家庭随访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强调无菌操作的观念、坚持正确的导管出口处护理、操作前洗手戴口罩、保持清洁的透析环境、遵医嘱按时透析、严格控制水钠的摄入、腹膜透析管的护理、适当活动、加强营养、按时复诊的重要性。对照组每1~2个月来医院复诊。两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P<0.05),腹膜透析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庭随访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5.
食管癌患者遭遇生活事件对个性行为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遭遇生活事件后的个性行为变化,寻求干预的可能性。方法:85例初发性食管癌患者和79例正常人(对照组)接受了C型行为问卷调查,并与他们近1年遭遇的生活事件频度和紧张值比较。结果:C型行为问卷的分项比较中,食管癌组的焦虑(44.5&;#177;9.8)、抑郁(46.3&;#177;11.6)、愤怒向内(28.4&;#177;6.7)理智(48.6&;#177;11.5)、自我克制(25.3&;#177;3.2)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乐观(20.5&;#177;7.8)和社会支持(16.9&;#177;5.1)明显低于对照组(t=2.146~2.490,P均&;lt;0.05)。食管癌组发病前1年遭遇生活事件频度为(6.54&;#177;1.37)件/年,生活事件紧张值为27.08&;#177;9.16/年,而对照组同期分别为(1.15&;#177;0.41)件/年和8.89&;#177;2.06/年(t=2.284和2.209,P均&;lt;0.05),在食管癌患者按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分组后,遭遇生活事件频度高组(31例)的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愤怒向外等项得分明显高于遭遇生活事件频度低组(54例),而前者中的乐观和社会支持得分明显低于后者(t=2.109~2.343,P均&;lt;0.05),在按遭遇生活事件紧张值分组后,遭遇生活事件紧张值大组(31例)的焦虑、抑郁、愤怒、愤怒向内、愤怒向外、理智和自我克制等项得分明显高于遭遇生活事件紧张值小组(57例),而前者中的乐观和社会支持得分均明显低于后者(t=2.178~2.358,P均&;lt;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有浓厚的C型行为特征,并与其遭遇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疼痛表现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寻求可能的干预方法。方法:63例晚期肺癌患者入院后1周内分别接受了疼痛主诉分级法(CVRS)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评估。结果:全部患者疼痛主诉分级中,0级4例(6%),1级38例(60%),2级19例(30%),3级2例(3%)。在家庭支持评分比较中,疼痛程度轻患者(评分0~1级,42例)的4个条目的所有评分均明显高于疼痛程度重组(评分2~3级,21例)(t=2.138~3.325,P<0.01~0.05)。在朋友支持评分比较中,疼痛程度轻组“朋友能真正帮助我”和“我有能与我分享快乐和忧伤的朋友”等条目得分(6.43±1.56和6.57±1.23)明显高于程度重组(4.98±0.97和4.54±0.88)(t=2.175和2.809,P<0.05和0.01)。在他人支持评分比较中,疼痛程度轻组“当我需要帮助时就有人在旁”、“有人能安慰我”和“在我的生活中有人关心我的情绪”等条目评分(7.36±1.63,8.24±2.05,8.77±2.32)明显高于程度重组(5.96±1.05,6.48±1.58,6.96±1.86)(t=2.189~2.454,P均<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的疼痛表现与社会支持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0例手术标本Survivin的表达状态进行检测。结果 100例NSCLC石蜡标本中Survivin阳性率为63%,在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多因素COX回归显示:Survivin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Survivin阳性患者手术后死亡的相对危险度是Survivin阴性患者的1.86倍;(似然比检验,P〈0.05)。结论 Survivin表达状态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Survivin阳性表达的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8.
孤独感是指个体所体验到的孤独情绪状态,是由于社会交往不足或人际关系缺陷而导致的一种心态。为了了解职业中专学生的孤独感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作者对在校的职业中专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检测脑肿瘤干细胞(BTSC)标记物CD133、巢蛋白(Nes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74例脑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探讨肿瘤干细胞生存的微环境一壁龛的组成、形态及其在脑肿瘤组织中的分布. 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手术切除的74例胶质瘤标本,按照WH02000年的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级标准分为Ⅱ级22例(低级别组)、Ⅲ级27例和Ⅳ级25例(高级别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法分别检测标本中CD133的表达及其与Nestin、PCNA的共表达情况.计算并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CD133+细胞、CD133+血管和CD133+壁龛所占的百分比.并对CD133+血管和CD133+壁龛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CD133+细胞聚集于壁龛内生长,低级别组胶质瘤中CD133+壁龛阳性率较低.壁龛内增殖细胞较少,与相邻肇龛之间界限清晰,周围CD133+血管分布较少.高级别组胶质瘤中CD133+壁龛阳性率高,壁龛之间无明显界限,壁龛内细胞增殖活跃,周围可见丰富的CD133+血管分布:壁龛中除CD133+/Nestin+BTSC外,可见CD133+/Nestin-细胞、CD133/PCNA+细胞等亚群细胞;不同级别胶质瘤CD133+细胞、CD133+血管、CD133+壁龛百分比不同,且肿瘤级别越高,三者表达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壁龛与CD133+血管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00). 结论 在脑胶质瘤组织中存在着由CD133+/Nestin+BTSC和一些亚群细胞组成的壁龛结构,CD133+血管对于壁龛结构的维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应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7月-2017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骨科应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7~68岁。腕部缺损3例、手背皮瓣供区缺损4例、指端缺损9例、踝部缺损5例、小腿缺损5例;腕部创面大小为2.0 cm×2.5 cm~2.5 cm×4.0 cm,手背创面大小为1.2 cm×1.6 cm~1.4 cm×2.0 cm,指端创面大小为0.8 cm×1.2 cm~1.0 cm×1.3 cm,小腿及踝部创面大小为2.5 cm×3.0 cm~3.5 cm×5 cm。术前应用多普勒探测穿支血管,以穿支血管为中心设计推进皮瓣。术中分别以桡动脉、掌背动脉、指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等知名血管穿支为皮瓣之血管蒂,于一侧切开皮瓣,找出穿支血管,然后找出主干血管,应用会师法切取皮瓣,游离后将皮瓣向前推移覆盖创面。25例患者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例踝部缺损患者供区创面约2 cm×2 cm,行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26例皮瓣均存活,其中25例皮瓣于术后第14天拆线,创口一级愈合;另1例小腿推进皮瓣远端边角约0.5 cm×1 cm术后出现坏死,经换药后痂下愈合。术后随访1~3年,皮瓣无臃肿,外观满意,质地良好,与周围皮肤质地相近,周围关节活动无受限,手部皮瓣两点辨别觉6~8 mm,腕部及下肢皮瓣感觉恢复S3~S5,供区远端皮肤感觉S4~S5。结论 采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肢体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存活率高、外观良好、与周围皮肤质地相近,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