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儿童哮喘长期管理与控制中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科学有效地管理对哮喘息儿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按照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通过举办哮喘知识教育讲座,课后哮喘知识问卷调查,建立个人档案,进行个体化管理,6岁以上患儿记录哮喘日记,使用峰流速仪监测病情变化,哮喘用药技巧培训与比赛,比较长期管理哮喘的模式实施前后患儿控制发作时静脉用药、雾化吸入及长期吸入疗法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家长能够正确认识哮喘的本质,哮喘发作时选用静脉给药途径明显减少,选择雾化吸入治疗比例增高,哮喘用药技巧正确率明显增高,缓解期规则吸入激素治疗比例增高,复诊率增高。结论哮喘长期个体化管理对儿童哮喘的长期控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应用标准化病人技术辅助儿科临床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组合SP技术辅助儿科临床见习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培训模拟患儿家长的SP,配套以相应病例多媒体患儿影像用于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交流能力的培训。方法实验组以1名SP对3名学生的方式进行病例分析教学,其余内容与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组成绩,分析问卷。结果结果示实验组平时、理论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病历成绩无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结果示学生对此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SP自我评价认为规范培训及丰富的幼儿知识利于工作。故组合SP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及综合素质,可加强教学薄弱环节,有效辅助儿科临床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肺炎血清细胞因子IL4、IFN-7、TNF—α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5例确诊为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肺炎.并将其分为丙种球蛋白治疗组和更昔洛韦治疗组,应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血清细胞因子IL-4、IFN-γ、TNF-α的浓度,另选取本院产科同期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15例为正常对照组,用相同的方法检测其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FN-γ、TNF-α的浓度。结果相对于健康新生儿.CMV—IgM阳性患儿血清IFN-γ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5及3.16.P〈0.05);而IL-4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丙种球蛋白治疗组(IVIG)和更昔洛韦治疗组治疗前IFN-γ、IL-4、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值分别为1.85、1.71及1.76.P〈0.05);IVIG治疗组中.治疗前后比较.IFN-γ及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8及5.16,P〈0.01);而IL-4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5)。更昔洛韦治疗组中.治疗前后比较,IFN-γ及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5及1.16.P〉0.05);而IL-4水平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肺炎新生儿Th1/Th2存在平衡失调,代表Thl细胞功能水平的细胞因子IFN-γ水平明显增高,呈现低水平的Th1相对优势,表明感染后.免疫平衡遭到破坏.细胞因子分泌失衡,造成机体的免疫炎症损伤,IVIG治疗可以纠正这-平衡失调,提示在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肺炎除单-抗病原治疗外,应重视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半胱氨酰白三烯水平的影响,研究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发展为哮喘的有效干预途径。方法将37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分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干预组:顺尔宁,4mg qd,疗程12周,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出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200μg qd/bid,疗程12周。两组患儿入院后24h内及疗程结束用酶联免疫法检测CysLTs、IFN-γ、IL-4。另选10例健康同龄儿童血清标本作对照。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存在失衡,血清CysLT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7.85,P〈0.05);顺尔宁干预组和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均能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血清CysLTs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尔宁干预组血清Cys仉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血清CysLTs水平较健康同龄儿童明显升高,与哮喘有相似之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早期干预能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失衡,降低血清CysLTs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婴幼儿喘息预后的影响。[方法]5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首次发作喘息患儿首诊时取静脉血测IL-4和IFN-γ,并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24例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干预组:顺尔宁,4 mg每日1次,疗程12周;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28例:出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200μg每日1~2次,疗程12周。并于我院儿科哮喘门诊随诊观察或电话联系1年,记录喘息再发的次数。两组患儿于治疗前24 h内及疗程结束用酶联免疫法检测IFN-γ、IL-4。另选10例健康同龄儿童血清标本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检测血清IL-4和IFN-γ。[结果]婴幼儿喘息患儿IL-4浓度及IL-4/IFN-γ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顺尔宁干预组和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分别有6例和13例因故退出本试验。顺尔宁干预组儿童治疗后血清IL-4和IL-4/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激素干预组儿童治疗后血清IL-4和IL-4/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顺尔宁干预组儿童血清IL-4和IL-4/IFN-γ水平和激素干预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顺尔宁干预组喘息发作≥3次的百分率明显低于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其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起到调节作用,并有效减少反复喘息发作的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量瘦素(1eptin)在哮喘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变化及其与Th1/Th2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瘦素对哮喘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在我院哮喘门诊就诊,符合人选标准的哮喘儿童患者急性发作期首诊时取静脉血测IL-4、IFN-1和1eptin,同时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吸人、支气管舒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缓解后按GINA方案进行分级治疗,疗程12周;疗程结束后取静脉血测IL-4、IFN-1和1eptin,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治疗后血清IFN-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血清IL-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同样,治疗后血清leptin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此外,治疗前leptin水平与IL-4/IFN-γ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直线相关(r=0.749,P=0.05);治疗后leptin水平与IL-4/IFN-γ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同样直线相关(r=0.745,P=0.013)。【结论】血浆leptin水平和Thl/Th2细胞因子间的存在负相关,和哮喘儿童免疫功能密切相关,leptin可能参与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应用模拟诊疗提高儿科见习带教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后,把所学的理论与临床结合起来,培养临床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由于受儿科见习病种,病例数的制约,加上医疗与教学的矛盾,家长常常不愿配合教学,儿科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也因此明显受到影响。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高儿科见习的带教质量,可应用“模拟诊疗”作为儿科见习带教的辅助手段。模拟诊疗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提高儿科见习带教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区哮喘患儿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分析——附39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引起广州市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Allergopharma公司生产的过敏原试液对397例广州市区常住儿童哮喘患儿(婴幼儿125例,儿童272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39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SPT,有23例出现局部皮肤瘙痒,未作特殊处理,均于30分钟内自行缓解,无1例出现反应剧烈者.397例患儿SPT阳性256例(64.5%),其中婴幼儿组的阳性率为48%(60/125),儿童组的阳性率为78.7%(214/2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常见过敏原的阳性反应程度,婴幼儿组强阳性(||||-)占11.2%,儿童组相应为4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常见的过敏原为屋尘螨,其次为粉尘螨.结论:在广州市区哮喘患儿中,儿童组的SPT的阳性率较婴幼儿组高,其对常见过敏原的阳性反应程度亦更强烈,尘螨是主要过敏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免疫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入选的48例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患儿28例,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 400 mg/(kg·d),连用5 d;或IVIG 1g/(kg·d),连用2 d.对照组患儿20例,予更昔洛韦(GCV)5~10 mg/(kg·d)连用5 d.并予对症支持治疗.选择20例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结果 健康儿童CD4(%)、CD8(%)及CD4/CD8比值分别为(34.12±3.53)%、(26.22±4.43)%及(1.41±0.3);IVIG组分别为(24.2±4.3)%、(36.4±6.8)%及(0.72±0.12);GCV组(23.7±5.1)%、(37.3±7.8)%及(0.67±0.13),健康对照组与两组IM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IVIG组患儿治疗后CD4(%)升高、CD8(%)下降及CD4/CD8比值升高(P<0.05);而GCV组患儿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IVIG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较GCV治疗组消失快(P<0.05),IVIG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8.7%,GCV组患儿治疗有效率59.2%(χ2=3.97,P<0.05);IVIG组患儿平均住院日为(9.2±4.3)d,较GCV组(13.8±5.1)d明显缩短(t=-4.24,P<0.05);结论IM患儿除了病毒感染导致的直接影响外,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IVIG免疫干预治疗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相当的证据确认白细胞及其产物对男性或女性生殖道内精子的功能活性有一定的影响。许多研究均集中于精子和精液中其它细胞(非精子有核细胞,非精子细胞)的相互作用,表明白细胞对男性有调节自身免疫作用(在女性也有可能),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