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2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报道额部皮瓣在面颊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面颊部缺损情况,利用颞浅动脉额支所滋养的额部皮瓣转移及创缘组织瓣翻转形成衬里加额部皮瓣转移进行修复。结果:本组12例,缺损最大10cm×cm,最小3cm×3cm。额部皮瓣转移修复面颊部皮肤缺损8例;面颊部洞穿性缺损采用局部黏膜或皮肤衬里加额部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4例。除2例额部皮瓣远端出现瘀斑、表皮部分液化脱落外,余皮瓣成活良好,色泽正常,存在感觉,面额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额部皮瓣血管走行恒定、表浅、血运丰富、血管蒂长、易于解剖和切取,是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与免疫印迹法(IBT)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效果。方法分别应用FQ-PCR和IBT检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小儿和成人各42例尿HCMV DNA和血清HCMV IgM。结果 42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小儿尿HCMV DNA阳性检出率为57.14%,血HCMV IgM阳性检出率为35.71%。前者的诊断阳性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42例成人尿HCMV DNA阳性检出率为14.29%,血HCMV IgM阳性检出率为71.43%。后者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P〈0.005);84例患者尿HCMV DNA阳性检出率38.10%,血HCMV IgM阳性检出率48.81%。2种方法检测HCMV活动性感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P〉0.1)。结论 FQ-PCR检测HCMV DNA是早期诊断小儿HCMV感染的有效的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CMV IgM水平对于判断成人HCMV活动性感染具有一定意义;做人群HCMV普查时,免疫印迹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软组织损伤评估对Ⅱ、Ⅲ型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意义。方法2001年2月~2006年11月,本组对37例Pilon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按Rtiedi—Allgower分型,Ⅱ型20例,Ⅲ型骨折17例;闭合性骨折28例;按Tscheme—Gotzen闭合性损伤分度0度6例;Ⅰ度16例;1I度3例;Ⅲ度3例。开放性骨折9例,按Tscheme—Gotzen开放性损伤分度1度3例;2度5例;3度1例。Tscheme—Gotzen 0~Ⅰ度的22例和开放性损伤分度1度3例患者均采用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度损伤的12例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3例采用延迟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4个月(12~3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周(9~24周)。参照Teeny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优17例,良14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3.8%。结论胫骨Pilon骨折手术治疗应根据软组织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析比较MYCN扩增型神经母细胞瘤(NB)和MYCN非扩增型NB表达mRNA的差别,筛选具有预测MYCN扩增型NB预后功能的基因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TARGET数据库获得NB转录组数据和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有无MYCN扩增分为MYCN扩增组(n=33)和MYCN非扩增组(n=121),对两组mRNA进行差异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GO和KEGG数据库分析DEGs的主要功能。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YCN扩增组NB预后的基因,根据风险评分的中位值分为高风险组(n=77)和低风险组(n=77),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组生存率,ROC曲线分析风险评分对MYCN扩增型NB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筛选出582个DEGs,这些DEGs参与了核糖体组成、细胞黏附蛋白的表达以及膜蛋白受体活动等重要生物功能。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FLVCR2、SCN7A、PRSS12、NTRK1、XAGE1A基因对MYCN扩增组NB患儿预后具有显著性影响(均P < 0.05)。生存分析发现,高风险组的总生存率低于低风险组(P < 0.05)。ROC分析显示,风险评分对MYCN扩增组NB患儿预后有预测价值(P < 0.05),曲线下面积为0.729,最佳截断值为1.316,灵敏度为53.2%,特异度为84.4%。结论 FLVCR2、SCN7A、PRSS12、NTRK1、XAGE1A基因的mRNA可作为预测MYCN扩增型NB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细化临床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导管修复猫动眼神经缺损时,局部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能否促进神经再生.方法家猫2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CNTF组,对照组.右侧动眼神经制成4mm缺损,NS组、CNTF组分别用PLGA导管 NS、PLGA导管 CNTF修复神经缺损;对照组不修复.比较三组猫动眼神经再生情况.结果术后14周时,NS组有7/9只猫、CNTF组有8/9只猫的动眼神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大体标本、光镜及电镜显示动眼神经再生成功;CNTF组平均轴突直径较大、轴突通过率较高,与N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LGA导管(明胶海绵、纤维蛋白胶)能有效修复猫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PLGA导管内局部应用CNTF能促进动眼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76.
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P-IgM,MP-IgG。结果12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50例(40.0%)有肺外脏器受累,受累脏器中以泌尿、消化、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40.0%、28.0%、16.0%,皮肤损害(4.0%)少见。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易引起肺外脏器损害,对于常规治疗不理想及有多脏器损害的呼吸系统感染者,应注意支原体感染,尤其是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者。  相似文献   
77.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们2间医院收住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通心络治疗者为治疗组,给予消心痛治疗者为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消心痛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4w后对两组患者心绞痛主要症状、心电图改变、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例数及异常心电图改善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的降糖作用机制。方法胰岛素注射液(2u/kg,im)为阳性对照,0.9%NaCl(1mL,iv)为阴性对照,分别给正常大鼠和链脲佐菌素性糖尿病大鼠促肝细胞生长素(20mg/kg,iv),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的降糖作用;给链尿佐菌素性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注射液(2U/k,im)合并促肝细胞生长紊(20mg/kg,iv),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机制;给糖尿病大鼠分别以5组剂量(2.5,5.0,10.0,20.0,40.0mg/kg,iv)促肝细胞生长素,研究该药物降糖作用的量效关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组分进行分析,研究促肝细胞生长素中是否含有胰岛素。结果促肝细胞生长素(20mg/kg,iv)对正常大鼠无降糖作用,对糖尿病大鼠具有降糖作用。与胰岛素合并用药,能延长胰岛素降糖作用时间,增强促肝细胞生长素降糖作用,但未见低血糖出现。量效关系研究表明,给药剂量大于20mg/kg时,加大剂量不能提高药品的降糖作用,不导致低血糖。促肝细胞生长素不含有与胰岛素保留时间相同的组分。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含有降糖成分,与胰岛素合并使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79.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96例(102肢)胫骨干骨折用交锁髓内钉治疗(102肢)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闭合或小切口开放复位,用三维瞄准器锁定骨折远近端.结果平均骨临床愈合时间6个月,骨折愈合率达94.1%(96/102),优良率为96.1%(98/102).膝关节疼痛6例(7肢),锁钉弯曲、松动4例,2例软组织感染.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应常规小切口开放、扩髓、静力固定,不过分强求解剖复位.本术式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胫骨干骨折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胫骨中段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并评价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段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效果。方法:1998年6月~2002年11月对17例胫骨中段骨折非感染性不愈合及延迟愈合患者(骨折不愈合9例,延迟愈合8例),采用交锁髓内钉静力型固定治疗,10例行自体髂骨植骨,7例行单纯闭合扩髓,未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10个月获得骨性愈合,平均5.8个月。结论:(1)胫骨中段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主要原因为原始创伤严重,初期处理不当;(2)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段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具有固定可靠,符合解剖生物力学的原理,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