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寄生虫病住院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1~2016年间确诊的寄生虫病住院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院2011~2016年共收治207例15种寄生虫病住院病例,主要病种为肺吸虫病(20.77%)、囊虫病(20. 29%)、曼氏裂头蚴病(18. 36%)、华支睾吸虫病(9.18%)。食源性寄生虫病占总数的85.99%。2011~2016年病例数依次为31例、28例、35例、35例、32例、46例。上海本地户籍病例占35.27%,外省市籍64.25%,外籍0.48%。男女性别比1.88∶1。以汉族为主,占96.92%。年龄最小为1岁,最大92岁,病例数主要集中在≥20岁各年龄组,占总数93.23%。囊虫病、曼氏裂头蚴、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弓形虫病、棘球蚴病、旋毛虫病、舌形虫病、卡氏肺囊虫肺炎、大片吸虫感染以血清学(抗体)诊断为主。肠道绦虫病、疟疾、人芽囊原虫病、阿米巴痢疾、钩虫病以病原学诊断为主。超过半数的患者无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不同病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情况不同。结论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目前危害较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为明确诊断应开展全套寄生虫免疫学检查或相关寄生虫检测。  相似文献   
62.
人βNGF cDNA探针制备及人骨髓组织中NGF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近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对非神经系统也个有重要的功能效应。为探讨NGF与骨髓造血组织的关系,本实验制备地高辛标记的人βNGFcD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正常人骨髓NGFmRNA的分布。实验显示,βNGFcDNA探针与其互补的mRNA杂交反应信号存在于巨核细胞系和组织嗜碱细胞杂交后反应产物呈紫蓝色颗粒,分布于阳性细胞胞浆中。  相似文献   
63.
目的:以C57BL/6J(B6)和DBA/2(D2)小鼠制备慢性焦虑模型,探究并验证Pex3基因与焦虑症的关系,及该基因表达调节通路。方法:采用数量性状基因座(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eQTL)分析技术结合基因表达的遗传相关性分析发现新的焦虑症相关基因,并筛选其上游调控位点或下游被调控的基因,最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予以验证。结果:基因表达谱与遗传连锁分析表明Pex3在小鼠海马及杏仁核等焦虑相关脑区高效表达,提示其可能与焦虑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BXD家族的两亲本小鼠焦虑症模型中,Pex3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明显下降。因此,筛选Pex3为焦虑症的候选基因。Pex3为顺式调控基因,鉴定了8个邻近Pex3位点的反式QTL的基因,通过进一步排除由于连锁不平衡引起的相关转录物,结果显示Nr3c2和Lrp11[似然比统计值(likelihood ratio statistic, LRS)>10]为Pex3的下游候选基因。最后,用Pex3 siRNA转染HEK 293T细胞,验证沉默Pex3对下游基因的影响,其下游候选基因中Nr3c2是焦虑症相关基因。结论:经验证Pex3为焦虑症相关基因,可能与其下游基因Nr3c2共同参与了焦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对痛风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内分泌、中医科收治的105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0)。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护理前及护理后10 d、30 d、60 d血尿酸水平,护理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0 d、60 d,观察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显著高...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静脉泵入小剂量内毒素(LPS)建立绵羊ARDS模型。72h后处死,取脏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制片,HE染色,以光镜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以肺、肾最为严重,肝、脾和大肠次之,心脏较轻。并且以瘀血、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学改变。结论LPS诱导的ARDS可致多脏器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肺是最易受损伤的首位靶器官。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红藻氨酸(kainicacid,KA)致痫大鼠外周血炎性因子的水平与癫痫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70只。模型组以10mg/kgKA腹腔注射建立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同样处理。观察行为学变化。以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点血清TNF-α、IL-1β、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KA注射后,大鼠在3h-9h进入癫痫大发作期。与对照组相比[6h:(12.3±3.1)pg/ml,12hl(11.5±3.8)pg/ml],模型组在6h-12h促炎因子TNF—α[6h:(21.5±3.2)pg/ml,12h:(20.6±4.2)pg/ml]和IL-1β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抗炎因子IL-4只在12h时明显升高[(53.55±3.08)pg/ml,(33.26±4.16)pg/m1](P〈0.05),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参与了癫痫的发作过程,其水平与癫痫发作程度密切相关;抗炎因子IL-4和IL-10水平的变化与癫痫的发作程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3D-T1增强及CE-MRV序列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显示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20年临床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患者49例,这些患者均进行3D-T1增强及CE-MRV扫描,对于不同序列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49例患者中3D-T1增强显示49例血栓,CE-MRV显示45例血栓。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血栓的长度,其中3D-T1增强测得的血栓长度约22.22mm±13.08mm,CE-MRV测得的血栓长度约19.21±13.18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血栓进行分段研究,3D-T1增强显示上矢状窦血栓28例,下矢状窦3例,横窦41例,直窦13例,乙状窦41例;CE-MRV显示上矢状窦血栓26例,下矢状窦血2例,横窦35例,直窦10例,乙状窦36例,分别测得血栓长度的平均值,其中下矢状窦、横窦、直窦及乙状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3D-T1增强中能显示出CVST的并发症-硬脑膜动静脉瘘为0例,CE-MRV显示硬脑膜动静脉瘘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T1增强对于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显示较CE-MRV更加准确、全面,但是仅CE-MRV能...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估系统辅助人工审核的出院带药审核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医嘱前置审核系统基础上开发出院带药审核系统,建立系统辅助人工审核的出院带药审核模式。比较其与既往人工审核模式下不合理出院带药医嘱的审出率和审出的问题类型、出院带药更改率及问题干预成功率的差异。结果系统辅助人工审核的出院带药审核模式较人工审核的不合理出院带药医嘱审出率从3.24%提高至8.75%,出院带药更改率从3.14%提高至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辅助人工审核模式提高了出院带药禁忌证方面的审出率,在出院带药相互作用及重复用药方面的审出率也有提高。但系统辅助人工审核的出院带药审核模式下审出的问题干预成功率低于人工审核模式(58.54%比96.88%,P<0.001),在出院带药禁忌证方面的问题干预成功率最低,仅为16.67%。结论系统辅助人工审核的出院带药审核模式可提高药师出院带药的审核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NASH大鼠肝脏损伤的作用,观察复方楂金颗粒剂对NASH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高糖饮食喂养10周建立NASH大鼠模型,分别以4.032mg.kg-1.d-1、2.016mg.kg-1.d-1、1.008mg.kg-1.d-1的CPZD和69.2mg.kg-1.d-1的易善复进行治疗10周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血清和肝组织MDA含量以及SOD、GSH-PX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脂肪变性、NAFLD活动度积分(NAS)均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但血清SOD、GSH-PX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变饮食并应用CPZD治疗后,明显降低NASH大鼠NAS和肝组织MDA含量(P0.05),升高肝组织SOD、GSH-PX活性(P0.05),而肝细胞脂肪变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是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大鼠发生NASH主要机制,在改变饮食基础上,CPZD不能有效改善肝脂肪变性程度,但明显减轻NASH大鼠的氧化应激,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