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01篇
医药卫生   2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出能分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用于该型菌株的鉴定。方法采用ELISA方法筛选克隆株,并用玻片凝集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筛选到3株能分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与经鉴定的1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菌株呈阳性反应,而与其他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常见肠道致病菌无交叉凝集反应;应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野生株分型鉴定时,能准确鉴定出其中的24株O∶9血清型菌株,与用日本进口分型血清鉴定、PCR毒力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结论筛选获得的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鉴定,具有很好的型特异性,避免了过去免疫血清制备中繁琐的抗原交叉吸收试验。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江西省霍乱弧菌流行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分析爆发性流行和环境与食品监测菌株的特征及相关性,我们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江西省2004年部分O1群、0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73.
萘啶酸抗性甲型副伤寒病原菌的克隆扩散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认识肠沙门菌甲型副伤寒血清型(SPA)的克隆扩散和遗传多样性,建立并确定病原菌流行克隆的分型方法.方法 采用有对照的K-B纸片扩散技术对分离的3980株SPA进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经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检测15个萘啶酸抗性菌株喹诺酮抗性决定区的gyrA、gyrB、syrC和syrE基因;采用Spe Ⅰ和Xba Ⅰ消化染色体DNA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来自7个县的121个分离株进行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 萘啶酸敏感菌株在1999年占有优势,但2000年以后被萘啶酸抗性菌株替代;15个萘啶酸抗性菌株的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显示抗性机制是由gyrA基因的单点突变引起;121个菌株spe Ⅰ和Xba Ⅰ消化产物分别得出以Spe Ⅰ 01、spe Ⅰ 02或Xba Ⅰ 01型占优势的5种和4种PFGE型,Spe Ⅰ 01和Spe Ⅰ 02分别占37.2%和57.9%,或Xhn Ⅰ 01占95.0%.结论 在研究期间SPA分离株萘啶酸抗性率上升;PFGE型的SpeⅠ01和SpeⅠ 02或XbaⅠ01是玉溪流行的主要克隆;采用Spe Ⅰ和Xba Ⅰ的PFGE是鉴别SPA的一项有用技术.  相似文献   
74.
张政  刘彩莲  阚飙  刘延清 《疾病监测》2000,15(9):325-327
利用16SrRNA基因探针分析了某地不同时期分离的88株霍乱弧菌经BglⅠ消化的16SrRNA基因限制性酶谱,结果发现各菌株的杂交片断范围为2-12kb,每个菌株有6-9条杂交带不等。88株霍乱菌株可分为9个16SrNRA基因型(RT),其中EVC可分为6个RT,VCO139分为3个RT,认为霍乱流行菌株基因型的变迁可能是引起新一次流行的原因。结合ctxAB基因检测结果,我们认为VCO139与EV  相似文献   
75.
编码霍乱毒素的霍乱弧菌溶原性噬菌体CTXΦ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类历史上已有七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 ,均由O1群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 (古典型和ElTor型 )所引起。 1992年 10月在印度和孟加拉国首次发生了由非O1群霍乱弧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暴发和流行。在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 ,霍乱已呈现地方性流行 ,季节性暴发很普遍 ,与贫困和较差的卫生状况密切相关〔1〕。霍乱弧菌在小肠定居、繁殖和分泌霍乱毒素(CT)。CT由ctxAB基因编码 ,ctxAB在不同菌株中拷贝数可有不同 ,古典型菌株中均为双拷贝 ,在ElTor菌株则为单拷贝或多拷贝串联排列。Meklalanos〔2〕研究认为这种串联的…  相似文献   
76.
目的克隆新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J19株NSP4和NSP5基因,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方法利用一种改进的非依赖核酸序列的单引物扩增方法扩增J19株NSP4和NSP5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在此基础上,将J19株NSP4和NSP5的蛋白序列与其他轮状病毒蛋白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和种系进化分析.结果J19株NSP4和NSP5基因为基因10和11,全长为739 bp和649 bp,它们分别编码213个和176个氨基酸.与J19株NSP4和NSP5蛋白序列一致性较高的分别是B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Bang373株(20.3%)和B组猪轮状病毒db101株(29.5%).对J19株的NSP4和NSP5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J19株在进化树上的位置都靠近A、B和C组轮状病毒分支的根部,而且它比较偏向B组轮状病毒的分支.结论J19株的NSP4和NSP5与其他轮状病毒的相应蛋白序列存在显著差异.J19株NSP4和NSP5的蛋白序列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新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与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可能有共同起源;但是新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与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制备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O∶3型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用常规的骨髓杂交瘤融合技术。结果 筛选到了一株针对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血清型特异性的克隆株 (编号 :Y6H8) ,且证实分泌的抗体属于针对于脂多糖免疫球蛋白IgG ,可用于玻片凝集法鉴定 0∶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结论 通过本实验证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O∶3型菌株脂多糖存在其特异性成分 ,可用于该菌株的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为促进中国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实验室监测网络PulseNet China网络实验室执行技术标准,实现监测技术的统一化、标准化、规模化。 方法 PulseNet China对19个具有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设备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实验室开展了分子分型技术考核。 结果 被考核单位中有78.9%的单位通过评价考核,递送的图谱带型经过软件分析得到相似度为100%。 结论 说明这些实验室PFGE技术条件和技术能力已经达到PulseNet China实验室网络化监测的要求。对PFGE考核谱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相应原因,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9.
引起霍乱流行的霍乱弧菌菌株在遗传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都带有霍乱毒素(CT)的基因ctxAB.对O139群菌株的分析中,发现一种新的不含ctxAB的CTXФ基因组,其中的rstR基因和ig-2区与已发现的CTXФ基因组的相应序列无明显同源性,其他的基因很保守,也不含ctxAB基因,命名为nct-CTXO139Ф.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珠江河口水体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菌型特征,探讨环境水体监测的方法和疫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珠江河口选择24个水样采集点,每月采集一次,进行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并利用实时PCR监测样品增菌液中的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采样同时测定气温、水温等气象资料.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监测期间共采样862份,霍乱弧菌分离阳性率7.77%,实时PCR阳性率为26.33%.按月的水样检测阳性率与水温变化趋势相似;城区监测点阳性率高于其他区域,在一家海产品批发市场排水口下游检测到产毒O139群菌株;菌株的菌型构成中,分离菌株主要为非产毒株;O1群E1 Tor小川和稻叶型以及O139群菌株的分离无季节变化趋势;PFGE分析75株分离株被分为49种带型,相似性为57.4%~100%,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结论 霍乱弧菌在珠江河口水体中广泛存在,并呈现多样性.水体监测提供产毒菌株的指示,可作为环境危险评价的指标,且能在霍乱弧菌的监测和霍乱疫情预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