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2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青年猝死迄今报道甚少,但其危害性大。本文通过对26例青年猝死的床病因分析,探讨青年猝死的特点,以期提高其预防水平及抢救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从症状体征出现后6~24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患者年龄均为35岁以下,最小年龄16岁,最大35岁,平均23.5±7.45。男18例,女8例,男女之比2.5:1。职业:工人7例,农民6例,干部9例,学生4例。嗜烟酒者17例(65.4%),肥胖3例,高血压4例,高脂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补体1q(C1q)的水平,探讨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发生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75例健康人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患者按照CVD发生风险进行分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1q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1q对高血压患者CVD发生风险的预测和区分能力。结果与对照者[(172.97±21.42)μg/mL]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73±26.88)μg/mL]血清C1q水平显著升高(t=3.94,P0.001)。高血压患者中,高CVD风险患者C1q水平[(196.92±24.09)μg/mL]显著高于低CVD风险患者[(166.78±20.60)μg/mL](t=6.1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C1q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发生CVD的高风险(OR=1.064,95%CI=1.007~1.123,P=0.026)和低风险(OR=0.950, 95%CI=0.888~1.017,P=0.139)均密切相关;且对高、低风险的区分也有统计学意义(OR=1.039, 95%CI=1.048~1.237,P=0.002)。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1q水平升高,其可望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CVD发生风险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烧烫伤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烧烫伤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0年广州市某医院首诊烧烫伤病例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烧烫伤首诊伤害病例18452例,其中学龄前儿童占35.43%,学龄前儿童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中青年占43.81%,...  相似文献   
24.
摘要:目的 本文对甘肃省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从年度、季度、性别、年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分离株耐药状况进行研究,为由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政策和依据。方法 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样本中分离得到大肠埃希菌株,PCR方法进行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8-2020年甘肃省由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呈下降趋势,患病率男性大于女性,19~45岁组大于其他年龄组。致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8.8%),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唑林、四环素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40%,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10%。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多重耐药率为69.8%。5种型别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中EAEC占比为62.2%,各型别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噻肟的抗生素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耐药形势严峻,各个市州应当完善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监测工作,并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92例符合筛选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卒中组,79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前者又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4分)、中度(4~15分)和重度(>15分)三个组;采血检测血浆Lp-PLA2水平、血清HCY水平、血常规和血生化。结果①脑卒中组Lp-PLA2、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脑卒中组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葡萄糖(Gl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对照组(P<0.05);③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p-PLA2与年龄、肥胖、NIHSS评分、HCY呈正相关,HCY与性别、吸烟、NIHSS评分、LP( a)呈正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Lp-PLA2和HCY水平均增高,两者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可为临床的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6.
报道4例鱼刺伤所致肉芽肿,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均有鱼类接触史,皮疹特点均为暗红色丘疹、结节,其中一例伴有上肢串珠样皮下结节。组织病理示感染性肉芽肿。虽然微生物感染证据缺乏,但诊断考虑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予利福平、克拉霉素行经验性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7.
改良标本处理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疑似肺炎支原体(MP)患者进行了血清MP-IgM抗体检测,并对检测前标本常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缩短了结果报告时间,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 263份血清标本,其中男1 730例,女1 533例,年龄3个月至12岁,中位年龄6·5岁。使用试剂:金标渗滤法MP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由潍坊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1·2方法对标本进行了方法学对比试验:采集静脉血2 ml,分别注入两支普通试管中各1 ml。第1支试管中加入一根微量毛细玻璃管,轻轻震荡试管内的血液,然后放入37℃水浴箱中,1…  相似文献   
28.
我院从1998~2002年共治疗4岁以内肱骨髁上严重移位骨折的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2~3.8岁,平均年龄2.6岁;该组病例全部为伸直型,尺偏型11例,桡偏型4例。伤后患肢各指运动正常,感觉未能查及,末梢血运正常;受伤至入院时间为5小时~2天,平均为28小时;11例肿胀严重,其中3例有张力性水疱;另外4例入院后行手法复位失败,急诊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无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改变;  相似文献   
29.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是研究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change nephropathy syndrome,MCNS)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orosis, FSGS)的理想动物模型,但所用剂量、给药途径的不同可使诱发的肾病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严重程度与睡眠质量及白天嗜睡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5月—2018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为OSAHS的患者257例,分为轻、中、重3组,用Epworth嗜睡(Epworth sleeping scale,ESS)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分别评价患者的嗜睡程度和睡眠质量,共253例患者完成量表。将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r hypopnea index,AHI)与嗜睡程度、睡眠质量进行比较,评价其相关性。结果患者AHI与白天嗜睡程度呈正相关(r=0.249, P<0.001);与PSQI量表中主观睡眠质量(成分Ⅰ)呈正相关(r=0.261, P=0.004);与日间功能障碍(成分Ⅶ)呈正相关(r=0.127, P=0.025)。PSQI总体睡眠质量评分与ESS的嗜睡程度呈正相关(r=0.214, P=0.001)。结论AHI、白天嗜睡、睡眠质量三者均只能从各自角度反映OSAHS患者的严重程度。在评估OSAHS患者严重程度时,三者不能互为替代,要相互结合、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