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模式对创伤性截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6例创伤性截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创伤患肢治疗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残端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残端疼痛和患肢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康复治疗模式对创伤性截肢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比较重症冠心病患者主动脉气囊反搏泵采用不同反搏比脱机策略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研究收集2007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置入术的63例重症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1→1∶2策略组与1∶1→1∶2→1∶4策略组之间在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相关死亡率、血肿和血栓栓塞发生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之间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应用主动脉气囊反博泵的适应证构成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脱机前药物使用相同,两组患者脱机时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同。两组之间IABP置入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1∶1→1∶2→1∶4策略组有增加住院时间趋势(P<0.05)。结论 1∶1→1∶2→1∶4脱机较1∶1→1∶2脱机在血流动力学和死亡率方面无更多获益,但住院时间可能延长。  相似文献   
143.
<正>患儿男性,生后1 h~+20 min。因"口角歪斜1 h~+20 min"于2010年5月16日入本院。病史采集:G_1P_1,出生体重为2750 g,38~(+3)孕周,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羊水、胎盘无异常,无胎膜早破、脐带绕颈,生后Apgar评分1-5-10 min均为10分,生后即发现患儿哭闹时口角歪向左侧,由产科转入新生儿科。母亲35岁,父亲42岁,身体健康,否认家族遗传及代谢性疾病史。入院查体:T为36.1℃,P为146次/min,R为48次/min,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应用条形码等成熟技术,开发一套医院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物资的全流程管控。方法:分析医院物资管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物资管理的方法与流程,从物资及药品一级库管理、科室物资管理及检验试剂管理和高值耗材零库存管理等二级库管理、核算采集系统等3个方面全面介绍系统的组成,并介绍了该系统设计过程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结果:实现了耗材从厂家到消耗的全过程跟踪管理,真正实现对物资的全流程管控,有效地降低了医疗物资的消耗。结论:利用条形码、无线网络等成熟先进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物资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5.
门诊急救是医院的一项重要医疗业务。详细介绍了门诊急救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功能模块以及系统实现,对其他医院在门诊急救信息的管理与研发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吴玫  陈大鹏  熊英 《四川医学》2011,32(8):1193-1194
目的探讨新生儿换血后的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于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行换血治疗的7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全部71例患儿均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换血后的不良反应定义为换血7d内发生的任何一种并发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记录患儿性别、胎龄、换血时体重、换血日龄、换血前、中、后各种血液和基本生命指标。结果①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血小板减少,为63.38%。本研究纳入样本中未发生DIC及NEC;②不良反应与原发疾病没有确切的相关性;③换血时间在7d以内是换血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孕周、体重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换血治疗存在不良反应的危险,最常见的是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原发疾病没有确切的相关性,在生后7d内换血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不同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产科转新生儿科救治的103例资料完整的足月新生儿ICH的临床资料,分析ICH的发生情况。结果:足月新生儿ICH发生率为2.80‰,以脑室周围-脑室内(PVH-IVH)出血为主,占80.58%;硬膜下出血仅占3.88%。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24.27%为临床症状兴奋型,41.75%为临床症状抑制性,16.50%无明显神经系统临床症状;85.43%的患儿好转出院。剖宫产、自然分娩及产钳助产足月新生儿ICH发生率分别为0.25%、0.29%及4.00%,产钳助产明显高于剖宫产及自然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新生儿ICH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ICH类型以PVH-IVH为主,且预后良好。阴道助产可增加足月新生儿ICH的发生率,但无干预的自然阴道分娩也可发生新生儿ICH,提示胎儿自身因素也可导致足月新生儿发生ICH。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健康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1~30分钟内血氧饱和度(SpO_2)及心率(HR)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脉氧饱和度仪持续测定不同海拔地区194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在生后1~30分钟的SpO_2及HR,描绘生后1~30分钟的SpO_2及HR的P_5~P_(95)图表,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性别及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的差异。结果生后1分钟,新生儿平均SpO_2为(59±4)%,平均HR为(135±13)次/min,之后SpO_2逐渐上升,5分钟时达80%,10分钟时上升至89%,15分钟后稳定在95%左右。HR在生后2分钟后稳定在175次/min左右。出生1~15分钟,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的SpO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海拔升高SpO_2降低,这种差异在生后20分钟及以后消失。生后1~30分钟,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的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海拔越高HR越高。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1~30分钟SpO_2和HR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所不同(F=2.45、2.09,P均0.05),但不同性别之间SpO_2和HR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类似(P0.05)。结论随着海拔增高,新生儿出生后1~10分钟的SpO_2可略低于窒息复苏指南推荐的SpO_2,且上升至90%所需时间延长;海拔越高,新生儿HR越高。在高原地区进行窒息复苏时应结合临床表现,谨慎用氧,避免高氧损害。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探讨能谱CT和血清HE4对化疗及靶向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评价。方法分析2020年3月—2022年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行能谱CT和血清HE4水平检测的8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化疗组(n=40)和靶向治疗组(n=40)。观察比较二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能谱CT参数和血清HE4水平、KP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靶向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化疗组(P<0.05);治疗前二组能谱CT参数和血清HE4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靶向治疗组动脉期IC、静脉期IC、动脉期WC、静脉期WC、动脉期CT70ke V、静脉期CT70ke V、动脉期λHU、静脉期λHU及血清HE4水平均低于化疗组(P<0.05);治疗前二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化疗组和靶向治疗组KPS评分均显著提高,靶向治疗组KPS评分高于化疗组(P<0.05);靶向治疗组出现转氨酶升高、皮疹、腹泻风险高于化疗组,化疗组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肌酐升高、血尿及...  相似文献   
150.
Bartter综合征35例综合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峥  倪俊学  陈大鹏 《华西医学》1999,14(4):403-405
Bartter综合征是一种极罕见的疾病。本文收集本院 1例及全国其他 3 4例 ,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儿童期发病与成人基本相等 ,儿童以男性为多 (66 7% ) ,成人则以女性为多 (82 3 % )。特点有 :(1)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包括低钾、钠血症、低氯性碱中毒及脱水等 ;(2 )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等均明显升高 ,而血压正常 ;(3 )生长发育迟滞在儿童最为突出 (84 6% ) ,其中 4例有智力低下 ;(4) 14例肾活检肾脏病变除肾小球旁器增生 ,还有肾小管间质及肾小球损害 ;(5 )以吲哚美辛、螺内酯及补钾等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结合病理、伴发疾病、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分析发现 ,成人以后天获得性为多 ,而儿童大多为特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