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917例手外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现辉  罗庚  江宏 《现代医院》2003,3(3):12-13
目的 了解近期东莞地区急诊手外伤的病因、发病特点与社会后果。方法 对2001年8月~2002年7月在东莞东华医院手外科住院的手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手外伤住院患者共917例,占全院住院患者的7%,占骨科住院患者的37.5%。机械制造业是手外伤的高发工种;其中冲压机床等机器挤压最常见,占手外伤85%,难以修复的组织毁损伤是手外伤新的特点。每位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平均为3332元,休假时间平均为19天。由于毁损伤导致手指不同程度缺损的占18%。结论 东莞地区外来打工人员多,手外伤的发病率较高,引起一定的社会学后果。加强预防工作和劳动保护制度很有必要,医疗资源的配置应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手指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清创后设计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满意,质地,厚度佳.结论 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处理方法。方法充分显露,从正常血管部位采取止血措施,根据血管损伤具体情况采用端端吻合、动脉壁修补、自身静脉移植和人工血管移植等修复方法。动脉缺损超过3cm或假性动脉瘤形成者采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结果75例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患者,1例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害死亡,2例手术后因筋膜间室综合征广泛肌肉坏死而截肢,2例术后形成假性动脉瘤再次手术,其余患者的动脉通畅。在72例保留肢体患者当中,68例肢体功能恢复良好,4例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良好恢复的关键,自体静脉和人工血管移植是解决动脉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术中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影响,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回顾性筛选、对比、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共52例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关节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并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排除双侧同期置换髋关节、氨甲环酸过敏、凝血功能异常等患者。其中,实验组术中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而对照组术中不静脉使用氨甲环酸,两组均为26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等。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性别、患侧和基础疾病。 结果实验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905±348)ml低于对照组(1 113±38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7,P<0.05)。同样,实验组隐性失血量(261±252)ml也低于对照组(429±39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7,P<0.05)。而实验组显性失血量(643±313)ml与对照组(684±237)ml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白蛋白及凝血指标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合并两组数据后围手术期总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8。 结论对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减少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但对显性失血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浅谈背腰部穴位与背俞穴的不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鲜红  郭现辉 《河南中医》2003,23(12):53-53
背腰部穴位是指分布于人体背腰部的督脉和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上的所有穴位的统称.背俞穴是分布于背腰部穴位之中的一类特定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的地方.背腰部穴位与背俞穴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不同的临床应用.背俞穴是自古有之而沿用至今的特定穴,而背腰部穴位是随着现代针灸临床的发展而逐渐被广泛应用的穴位的组合,是利用督脉、膀胱经左右共五条线上的所有穴位的整体调整作用,是单个穴位作用的有效相加.  相似文献   
56.
手法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现辉 《中医正骨》2008,20(9):9-10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生存质量在本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运用临床效果良好的传统手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均较低。结论:表明患者生存质量低下,通过手法治疗其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尤其在生理、心理领域和总评分方面,但对社会关系和环境方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7.
椎间盘已被证实是慢性腰痛的重要病因学来源之一。椎间盘源性腰痛约占慢性腰痛的39%。椎间盘源性腰痛因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金标准的参考,诊断一直有争议。本文就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前,手指外伤手术的麻醉采用鞘管内注射法已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但我们在大量的临床应用中,逐渐发现麻药注射在鞘管外同样能达到很好的麻醉效果,一次进针,一次注药,操作简单,用药量比鞘管内减少一半,效果满意。从2001年6月起,围绕手指麻醉做了一些工作,通过新鲜尸体手指模拟注药和解剖以及临床试验,提出了鞘管外皮下注射麻醉法,现对鞘管内、外皮下一次注射麻醉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9.
1990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84例,其中56例获得长期随访,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总结56例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短距离神经缺损采取减张后直接缝合,缺损3cm以上行神经移植术,特殊情况下行神经端侧吻合术。结果:按优M_4S_3~+以上,良M_3S_3,可M_2S_2,差M_1S_1以下标准评定,优17例,良26例,可10例,差3例,总优良率76.8%。结论:神经应在无张力情况下缝合;在血运良好的组织床上,长段神经缺损也可用不带血管的神经移植;要重视对靶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