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3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牙外伤是口腔外科临床的常见病,以往对外伤牙的处理多采用结扎丝固位,缺点是结扎丝易嵌入牙龈,造成牙龈损伤和炎症。年轻恒牙的牙髓、牙周、牙体等组织在解剖生理上有其固有的特点,为保存牙髓活力,保障牙根继续发育,我们采用两种急症处理方法。①对牙周损伤严重、牙...  相似文献   
42.
系统总结“火神派”代表医家郑钦安的医书著作,分析其应用附子的规律和特点.郑钦安强调附子的应用首先要注重辨明阴阳,明确提出了其临床使用指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大胆使用附子,扩展了温阳类经方的应用范畴,将附子化裁应用于阳虚阴盛的多种病证;通过细心观察服用附子后的临床表现,准确把握用药后出现的症状与有效性、安全性之间的关联,为后世医家正确应用附子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知因教育法对初始自我注射胰岛素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0例初始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观察组应用知因教育法讲解、示范注射程序。二组均于出院当天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注射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因教育法通过讲解原因,使患者能够自己发现答案和问题解决办法,解决了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时出现的困扰;通过对比举例,鼓励患者探索并解决内心的矛盾情感,引导他们做出正确选择,诱发其遵医行为的内在动机,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丹蒌片对短暂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5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蒌片组,每组15只。假手术及模型组以O.1 mL/(kg·d)蒸馏水灌胃,丹蒌片组以0.53 g/mL浓度的丹蒌片混悬液0.1 mL/(kg·d)灌胃,连续给药10天,末次灌胃1 h后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描记结扎前、缺血和再灌注时心电图,全程监测各组大鼠颈动脉血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ST段变化,再灌注30 min内大鼠心室颤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并检测心肌组织匀浆Na^+-K^+-ATP酶及Ca^(2+)-ATP酶的活性。结果丹蒌片组大鼠颈动脉血压及心率略低于模型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0、5、7 min ST段明显抬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ST段抬高程度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缺血5 min时ST段较0 min时进一步抬高,但丹蒌片组抬高程度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两组缺血7 min时ST段抬高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0 min时,模型组及丹蒌片组ST下降超过缺血时1/2,两组大鼠心肌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致命性及非致命性室颤发生率、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P〈0.05),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增加(P〈0.05)。结论丹蒌片对短暂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律失常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心肌缺血程度,增加离子转运通道相关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及与脑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低级别15例,高级别17例)和单发转移瘤患者14例的MR灌注加权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算肿瘤实质区与瘤周水肿区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肿瘤实质区,低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为(1.982±0.436)低于高级别胶质瘤rCBV值(5.574±1.124),在瘤周水肿区,低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为(0.796±0.215)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1.497±0.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肿瘤实质区,单发转移瘤的rCBV值为(3.087±1.017)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5.574±1.124),在瘤周水肿区,单发转移瘤的rCBV值为(0.356±0.145)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1.497±0.1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注加权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评价手段,可以提高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准确性,并在与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8.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以皮肤广泛潮红、肿胀,伴有持续性鳞屑剥脱为特征的炎症性皮肤病,可能由Ⅳ型变态反应或重金属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所引起,是严重型药物性皮炎.该病起病急,严重损伤皮肤及黏膜,病程呈进行性加剧,出现颜面、手足或全身弥散性红肿,全身皮肤大片脱屑,手足呈破手套或鞋套样脱落,口腔黏膜起泡、糜烂、进食困难,眼结膜充血、水肿、畏光,往往并发感染,继而损伤肝、肾及肺等脏器,严重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本院2011年12月收治了1例重型剥脱性皮炎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病情明显好转,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不同容量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小儿骶麻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产生情况.方法 120例小儿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六组,每组20例.A、B两组为0.25%左旋布比卡因组,C、D两组为0.2%左旋布比卡因组,E、F两组为0.15%左旋布比卡因组.观察六组麻醉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F组患儿术中氯胺酮用量、恶心或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大于其他四组,而疼痛五级评分法(LSP)<3级比率、平均镇痛时间、肌力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小于其他四组(P<0.05),D组平均镇痛时间、肌力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 小儿下肢手术应用骶管麻醉,0.2%左旋布比卡因0.7 ml/kg即可提供足够的麻醉平面,且并发症少,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