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2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特点和趋势也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球模式并分析其时间趋势变化,为乳腺癌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来自GLOBOCAN 2020数据。乳腺癌趋势分析数据来源于五大洲发病率数据库、国际癌症研究署肿瘤死亡数据和中国肿瘤登记乳腺癌死亡数据,通过Joinpoint回归分析2000±2015年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年平均变化百分比。通过线性回归估计人类社会发展指数与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2020年,全球有230万乳腺癌新发病例和685,000例乳腺癌死亡病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因国家而异,年龄标化发病率范围从最高的比利时的112.3/100,000到最低的伊朗的35.8/100,000,年龄标化死亡率从最高的斐济的41.0/100,000到最低的韩国的6.4/100,000。部分亚非国家的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比欧美国家早10年以上。就乳腺癌的趋势而言,2000±2012年期间,中国和韩国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显著上升,而美国则呈下降趋势。2000±2015年,中国和韩国的年龄标化死亡率显著上升,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呈下降趋势。结论全球乳腺癌疾病负担迅速上升,各国之间差异较大。中国和韩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美国则下降。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改善获得医疗的机会对于遏制快速增加的乳腺癌疾病负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2011~2015年间不同地区医院诊治的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布,为进一步规范化诊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研究参与单位为北京市、河南省、河北省、湖北省、浙江省、广东省6省市15家二级以上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4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家。收集2011年至2015年所在这些医院收治的全部首诊为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信息。设计统一调查表,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平行双录入。肿瘤部位、病理组织类型编码规则以国际疾病分类第三版编码(ICD-O-3)为准。年龄为首诊时实足年龄,划分为18个年龄组和4个年龄段。并统计治疗方式信息。结果:2011年至2015年间,15家医院共收集3 712名病例(1 895例男性,1 817例女性)。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534例),占所有病例的14.39%,其次是未特指的软组织肉瘤(521例),占所有病例的14.04%。软组织肉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其中以结缔组织和软组织,如头部、四肢和盆腔等部位发病最多,共1 130例,占所有病例的30.44%。女性55~59岁病例占比最高,占13.54%,男性60~64岁最多,占12.98%。0~14、15~44岁年龄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是恶性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肉瘤(未特指),45岁以及≥60岁年龄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均是胃肠道间质性肉瘤。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其次是化疗和放疗。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好发于高年龄组人群。男性发病年龄高峰高于女性。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各医院治疗方式不同,应进一步制定软组织肉瘤治疗规范。  相似文献   
73.
摘 要:[目的] 分析 2008~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08~2012年全国135个肿瘤登记处的胆道恶性肿瘤资料,分析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胆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胆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12/10万(男性3.72/10万,女性4.52/10万),中标发病率为2.56/10万,世标发病率为2.54/10万。城市肿瘤登记地区胆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为4.94/10万,农村地区为2.83/10万。东、中、西部肿瘤登记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57/10万、2.99/10万和3.16/10万。同期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胆道恶性肿瘤死亡率为3.25/10万(男性2.94/10万,女性3.56/10万),中标死亡率为1.97/10万,世标死亡率为1.95/10万。城市肿瘤登记地区胆道恶性肿瘤死亡率为3.97/10万,农村地区为2.13/10万。东、中、西部肿瘤登记地区死亡率分别为3.68/10万、2.19/10万和2.28/10万。胆道恶性肿瘤的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2008~2012年胆道肿瘤总体[年度平均变化百分比(AAPC)=-2.5%,95%CI:-4.5%~-0.5%]、女性(AAPC=-3.5%,95%CI:-5.6%~-1.4%)和城市地区(AAPC=-3.7%,95%CI:-6.0%~-1.4%)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农村地区的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APC=4.8%,95%CI:1.5%~8.2%,P<0.05)。 [结论] 2008~2012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胆道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地区死亡率明显增长,应根据胆道恶性肿瘤实际的流行分布特点制定相应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74.
目的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肿瘤登记数据, 估计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方法纳入700个肿瘤登记处的2018年数据和106个登记处的2010—2018年数据, 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按性别、城乡分层, 估计2022年总体及23类主要恶性肿瘤的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中标死亡率)。结合2022年人口数据, 估计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例数。结果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估计为482.47万(男性253.39万, 女性229.08万), 中标发病率为208.58/10万(男性212.67/10万, 女性208.08/10万)。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290.39万, 中标发病率为212.95/10万;农村地区192.08万, 中标发病率为199.65/10万。发病例数前5位的恶性肿瘤(肺癌106.06万, 结直肠癌51.71万, 甲状腺癌46.61万, 肝癌36.77万, 女性乳腺癌35.72万)占全部新发病例的57.4%。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估计为257.42万(男性162.93万, 女性94.49万), 中标死亡率为97...  相似文献   
75.
背景与目的: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收集的恶性肿瘤登记资料,分析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收集整理全国501个登记点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通过数据质量审核评估,计算按地区、性别和年龄等组合分类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算全国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各项统计指标。结果:2015年全国共有368个登记点的数据符合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纳入标准,覆盖3亿人口,占全国2015年年末人口的22.52%。估算全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约为38.76万(男性22.50万,女性16.26万),中标率为18.02/10万(男性21.36/10万,女性14.79/10万),世标率为17.81/10万(男性21.21/10万,女性14.54/10万)。因结直肠癌死亡人数约为18.71万(男性10.95万,女性7.76万),中标率为8.21/10万(男性10.08/10万,女性6.47/10万),世标率为8.12/10万(男性10.01/10万,女性6.37万)。比较不同地区的分性别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世标率,均为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各项指标差异均<1/10万。结直肠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不同性别的增长趋势相似。结论: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各分类的发病和死亡世标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分析吸烟与中国城市女性原发性肺癌(肺癌)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取1986~1988年全国人口死因与吸烟情况的调查资料,根据各城市肺癌患者死亡数量,选取例数较多的27个城市中35~69岁女性患者死亡病例的资料,分析吸烟与中国城市女性肺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北京、天津等27个城市35~69岁女性在1986~1988年肺癌死亡率合计为35.65/10万;生前吸烟者为38.42%。20岁前开始吸烟、20~25岁开始吸烟、每日吸烟量10~19支、累计吸烟年限≥40年与肺癌死亡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P=0.001)、0.51(P=0.007)、0.44(P=0.02)、0.55(P=0.003);35~49岁、50~59岁生前吸烟者比例与该年龄组肺癌死亡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P=0.005)、0.44(P=0.02)。结论中国城市女性开始吸烟的年龄、每日吸烟量、累计吸烟年限和生前吸烟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8.
背景与目的近20年来,中国肺癌的发病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其性别和城乡发病差异以及平均发病年龄的变化趋势并不清楚。本研究将对1989年-2008年中国肺癌发病率在性别、城乡差异和平均发病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全国1989年-2008年肿瘤登记地区的肺癌发病数据和人口数据,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城乡)分层,运用Poisson回归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病率的性别比值、城乡比值和平均发病年龄的变化特征。结果和1989年相比,2008年肺癌发病率男女比值由2.47降低到了2.28,城乡比值由2.07下降到了1.14,男性平均发病年龄由65.32岁升高到了67.87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由65.14岁升高到了68.05岁。肺癌发病的男女差异和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平均发病年龄逐年升高,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20年,中国肺癌发病的性别和城乡差异明显缩小,发病年龄趋于老龄化,应针对肺癌发病现状开展更有效的防治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及多种因素联合暴露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数据与中国肿瘤登记数据链接、匹配后的数据库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结直肠癌病例755例,1∶4匹配对照共3 004例。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因素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并基于弗明汉风险评分函数计算每个个体不同因素联合暴露评分。[结果]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目前吸烟(OR=1.765,95%CI:1.408~2.211)、目前饮酒(OR=1.370,95%CI:1.122~1.674)、日均静坐时长超过4 h(OR=1.843,95%CI:1.382~2.456)、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超重(OR=1.241,95%CI:1.027~1.501)或肥胖(OR=1.564,95%CI:1.217~2.009)、每天吃红肉类食物(OR=1.445,95%CI:1.185~1.763)、不经常吃蔬菜(OR=1.650,95%CI:1.196~2.278)、患有高血压(OR=1.634,...  相似文献   
80.
[目的]描述我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和胃癌亚部位的流行特征,为高发区上消化道癌的病因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北省磁县、涉县、河南省林州和山东省肥城4个食管癌高发区2006~2008年的登记资料进行重新复核,分析食管癌、胃癌的亚部位分布及流行趋势。[结果]4个肿瘤登记处2006~2008年食管癌新发病例7025例,男性4267例(60.7%),女性2758例(39.3%);胃癌新发病例共计5473例,其中男性3778例(69.0%),女性1695例(31.0%)。食管癌亚部位以食管中段较多,共2707例,占38.5%;胃癌亚部位以贲门癌发病为主,共2935例,占全部胃癌新发病例的53.6%。食管癌、胃癌3年的发病变化相对稳定;而亚部位发病中,贲门癌在胃癌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升高。[结论]贲门癌在食管癌高发区比例较高,且发病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高发区贲门癌病因学的研究。肿瘤亚部位提供重要信息,应在肿瘤登记处加强对亚部位的收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