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2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很容易受伤发生骨折,如早期处理不当,可产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我院几年来收治的167例颌面部骨折治疗中发生并发症的21例(约占12.2%)分析如下:临床资料21例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6~45岁者16例。46岁以上者3例,15岁以下者2例。致伤原因有工伤、交通事故、打击伤、火器伤、动物致伤。并发症主要表现:①下颌骨迟缓愈合4例;②上、下颌骨及颧骨骨折错位愈合6例;③额下颌关节强直2例;④鼻骨骨折错位愈合4例;⑤眼球复视凹陷3例;③脑脊液鼻漏2例。讨论1.下颌骨折迟缓愈合:其特征为疼痛、颌骨异常活…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胰腺胃肠外恶性间质瘤( EGIS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胰腺 EGIST 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患者,男,53岁,胰腺肿瘤大小30.0cm ×25.0cm ×20.0cm,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在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或短束状交织排列,伴上皮样细胞分化,核分裂象3-5个/10HPF。鉴别诊断包括胰腺平滑肌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117、CD34、DOG-1、CD99、Bcl-2和vimentin,不表达SMA、S-100、Desmin、CD31、Cytokeratin、NSE、CgA和Syn。患者行胰腺肿瘤切除术,诊断为胰腺EGIST。结论:胰腺EGIST临床罕见,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转移和不能手术治疗者可采取分子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3.
郑朝晖  冯敏 《重庆医学》2004,33(8):1255-1256
目的了解我院头孢菌素药物临床应用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对我院2001~2003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日用金额的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均呈现增长趋势.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RA)在不同地区不同兵种部队中的发病及流行的特点. 方法: 采用COPCORD询问表,对内陆平原地区、南疆干旱地区、北疆寒冷高原地区及沿海潮湿地区,包括陆、海、空三军共21 750人进行四级调查,初步诊断病例行X线、RF, 抗CCP抗体、抗AKA抗体检测. 结果: RA患病率为0.97‰, RA在高原寒冷地区及潮湿环境地区患病率高于平原地区及干旱地区. 海军中的患病率高于陆军及空军. RF, 抗CCP抗体、抗AK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6.2%,38.1%,42.9%. 结论: RA在部队的患病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在海军中患病率高于其他兵种,不同地区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分析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腹股沟疝并进行无张力疝气修补术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再选取医院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并进行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利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经过治疗以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得到有效的控制,无张力疝气修补术更加适合用于治疗腹股沟疝患者。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大网膜原发性骨外软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一例33岁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理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判读,并检索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超声及CT均提示患者腹腔有包块;大体标本检查肿瘤组织部分呈分叶状,界清、质硬、灰白,周边见部分网膜组织;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由成熟透明软骨构成,呈小叶状排列,细胞无异型性;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S-100阳性,Ki67阳性指数<1%;随访患者3年无复发或转移,各项结果共同支持大网膜原发性骨外软骨瘤的诊断,临床治疗方法首选完整切除。结论:大网膜原发性软骨瘤极其罕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表面CD147分子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细胞侵袭力的作用。方法:取自关节镜或骨科手术治疗的RA、骨关节炎(OA)患者的滑膜组织,体外分离培养FLS,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表面分子及形态学方法鉴定。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诱导中性粒细胞分化,并用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反应测定其分化程度。进而以FCM测定分化前后的HL-60细胞及FLS表面CD147的表达,并通过明胶酶谱和重组基质侵袭实验检测分化前后HL-60细胞对FLS MMP表达和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以及CD147拮抗肽(AP-9)对这种MMP表达和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建立了FLS分离培养和HL-60细胞分化的实验体系。培养的FLS具有典型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均一的高度表达CD90(〉98%)而不表达CD14。分化后的HL-60细胞CD147表达上调,RAFLS细胞CD147表达水平低于分化前及分化后HL-60细胞(P〈0.05)。明胶酶谱试验显示:①与OAFLS相比,单培养的RAFLS表达较高水平的酶原及活化形式的MMP-2(P〈0.05);②分化前/后的HL-60细胞分别与FLS共培养,酶原及活化形式的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较这些细胞单独培养均显著升高(P〈0.05),且分化后的HL-60细胞与FLS共培养酶原及活化形式MMP-2表达水平较分化前HL-60细胞与FLS共培养明显升高(P〈0.05);③AP-9显著抑制两共培养组中MMP-2和MMP-9的上调作用(P〈0.05)。侵袭实验显示:RAFLS侵袭能力高于OA FLS(P〈0.05);分化前后的HL-60均可增加RAFLS的侵袭能力(P〈0.05),且分化后强于分化前(P〈0.05);AP-9可抑制这一促进作用,降低FLS的侵袭能力(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可能通过CD147促进RA患者滑膜FLS MMP-2、MMP-9的表达和活化,增强FLS的侵袭能力,这种促进作用可被CD147拈抗肽所抑制,将为RA关节软骨和骨损伤机制和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28.
胆囊充满型结石作为胆囊常见病,超声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手段之一,且诊断符合率高,无痛苦。充满型胆结石都具有囊壁、结石、声影较典型的特征,但由于胆囊区无液性显示,在检查中有可能疏忽而造成判断失误,笔者将工作中2例误诊总结如下,以供广大超声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9.
背景 SAPHO综合征作为临床少见病之一,近年来对其认知不断深入,但多样化的临床表现及规范的诊疗措施仍需不断总结、摸索及进一步研究。目的 分析总结SAPHO 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2年2月—2018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2例SAPHO综合征患者,分析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血清学检查、皮肤组织活检、治疗及随访。结果 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发病年龄为17~53岁,平均(37.8±11.8)岁;病程为2个月~25年。12例患者均有皮肤及骨与关节病变,其中掌跖脓疱疹、胸锁关节肿痛、肩锁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全身骨扫描为重要检查手段,典型“牛头征”有重要诊断价值。血清学检查无特异性,急性期患者可有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升高,皮肤组织活检可见典型“脓疱疹”改变。目前治疗仍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免疫抑制剂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效果良好,多数患者在规律药物治疗基础上病情控制较平稳。结论 SAPHO综合征男女均可发病,早期症状不典型,首发症状多为皮肤或关节病变,全身骨扫描“牛头征”为该病特征性表现,而皮肤组织活检可见炎症性改变,对于疾病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该病在早诊断、早治疗的情况下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护士执行力及各维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方法对667名护士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测定护士核心执行力,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定护士的自我效能,并且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专业发展均呈正相关。结论护士的自我效能在不同方面影响着护士的核心执行力,应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以提高护士的护士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