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5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不仅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危害,而且有发展成完全性脑梗死的可能。川芎嗪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脑动脉的作用。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可观察到川芎嗪治疗前后VB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目的:研究VBI患者使用川芎嗪后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临床变化。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自身前后对照分析。单位:一所中医药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2001-04/2002-10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VBI患者66例,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48~80岁,平均64.7岁;病程3d~5年,平均14…  相似文献   
42.
破瘀抗栓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破瘀抗栓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属血瘀证者88人随机分为2组,2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破血化瘀抗栓药物,疗程均为3周。结果:2组在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液粘稠度、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血小板膜蛋白颗粒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破瘀抗栓颗粒可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属血瘀证者的血液粘、浓、凝、聚状态,可做为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43.
张梅华  唐秀红  邓颖 《全科护理》2016,(28):2922-2924
[目的]探讨周末临床护理见习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问卷,分别于大学二年级护理本科班的护生进行周末临床护理见习前后,对该班49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周末临床护理见习后,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得分、人道利他价值观、促进情感交流、提供良好环境、帮助解除困难、协助满足基本需求、健康教育维度得分均高于临床护理见习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在灌输信念和希望、科学解决健康问题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教育者应从加强院校教育和优化课程设置、多提供实践机会、多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方面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44.
目的:建立普鲁卡因青霉素中高分子聚合物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凝胶色谱法。色谱柱为Sephadex G-10(40~120μm)凝胶柱,流动相A为0.03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7.0),流动相B为超纯水,流速1.5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普鲁卡因青霉素的进样浓度在10~50 mg.mL-1的范围内与青霉素聚合物的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对大鼠肾小球硬化早期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两次经尾 iv 阿霉素方法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实验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甘草甜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第4、6、8周各项指标的变化,包括24 h 尿蛋白定量、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SCr)、胆固醇 (TC) 和白蛋白 (Alb)。各组取肾皮质进行光镜等组织病理学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蛋白的表达。采用标准曲线法进行荧光定量 PCR 检测肾组织内 TGFβ1、CTGF 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TIMP-1) mRNA 的表达。结果 甘草甜素治疗组大鼠 24 h 尿蛋白定量、BUN、SCr、TC 和 Alb 等指标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P<0.05)。肾小球硬化程度治疗组明显轻于模型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组织内 TGF-β1 和 CTGF 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表达峰值下降 (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TGF-β1、CTGF 和 TIMP1 mRNA 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表达峰值下降 (P<0.05)。结论 从蛋白和 mRNA 水平同时证实甘草甜素对 TGF-β1、CTGF 和 TIMP-1 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实甘草甜素对大鼠肾小球硬化有早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建立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624毛细管柱(30 m×0.25 mm,1.4 μm),柱温:40 ℃,顶空温度85 ℃,平衡时间:30 min,进样口温度:200 ℃,FID检测器温度:250 ℃,以正丙醇为内标,高纯氮气为载气,测定了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中7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结果 各有机溶剂均能得到有效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 0~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1.3%~105.7%。结论 本方法灵敏、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中残留溶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奈达铂替代顺铂与紫杉醇联合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患者耐受性。方法实验组(TN组)30例,采用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d1+奈达铂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诱导化疗,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2个疗程,以后行同样方案同期放化疗,仍然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共2个疗程。对照组(TP组)30例,采用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代替奈达铂,其余治疗方法与实验组相同。结果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鼻咽部原发灶有效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78.6%和7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有效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82.1%和8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鼻咽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有效率均是100%。不良反应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50.0%(14/28)和86.7%(13/15)(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7.9%(5/28)和53.3%(8/15)(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42.9%(12/28)和20.0%(3/15)(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下降(〉10%)的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奈达铂联合紫杉醇结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确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建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无菌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四川城乡学生伤害发生流行特征,为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2006-2008年到6个伤害哨点医院就诊首诊为伤害的大中小学生患者,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分析伤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特征。结果3年学生伤害患者共11271例,男女性别比为1.41∶1,小学生占54.30%;伤害原因前3位为跌倒/坠落、动物伤、车祸,城乡同一性别学生之间伤害的原因构成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男^2=317.35,P〈0.01;χ女^2=166.97,P〈0.01);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为家中、学校与公共场所、公共居住场所或公路街道;全年伤害发生时间以3~5月、9~11月较多,1d中以19:00点、9:00点左右较多;伤害动机以非故意伤害占多数,城市为91.32%、农村为89.34%,但自残、自杀分别占0.80%、0.69%。结论跌倒/坠落、动物咬伤、车祸成为四川城乡学生伤害的主要因素,家中和学校为主要伤害地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亚硫酸氢测序、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组化检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EC患者的术后标本、3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F-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基因的表达,分析SF-1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与癌旁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EC组织中SF-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2)SF-1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的组织分级和病理类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和DNMT3b在E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4)EC组织中S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胞嘧啶百分比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2%vs 40.9%,P0.05)。结论:EC组织中SF-1启动子呈低甲基化,SF-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SF-1蛋白异常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促进E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