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河南省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华枝睾吸虫病流行现状及相关的流行因素. 方法采用改良加藤粪检法检查,并以病例对照匹配问卷对相关性流行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 2000年河南省共在17个县(市)51个调查点,调查25 894人,检出华枝睾吸虫卵阳性者23人,阳性率为0.09%,华枝睾吸虫卵计数平均为35个/g.以县为单位阳性率最高为平舆0.86%(13/1 513),年龄35~39岁组阳性率0.42%和家庭妇女组阳性率1.64%为各分组最高. 结论河南省华枝睾吸虫病防治效果非常明显,感染率和感染度均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流行区扩大和感染方式改变,对预防控制华枝睾吸虫病的流行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同时也赋予护理工作新的内涵。传统的护理观察和护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工作的需要。整体护理的开展正是为了适应现代医学而建立的科学护理工作模式。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设在鲜明的位置上。但由于是医疗加常规的功能制护理,缺乏系统和整体性,使责任制护理流于形式,特殊性不突出。因此,在精神科病房开展整体护理尤为重要。1精神科的护理哲理观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社会有偏见地精神病人。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中药方剂灌洗结合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老年Ⅳ期皮肤压疮的临床效果,为皮肤压疮的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舟山普陀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脑卒中所致瘫痪患者,均确诊为老年Ⅳ期皮肤压疮,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2例。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清创处理、抗菌敷料填塞、藻酸盐填塞以及换药等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药方剂灌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其中采用GQOL-74生活质量评估表测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vs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皮肤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QOL-74生活质量评分有所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方剂灌洗结合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老年Ⅳ期皮肤压疮,临床疗效佳,皮肤创面组织生长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缩短,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女性绝经期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及相关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6例类风湿关节炎女性绝经期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健康绝经期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脊柱痛(Likert)积分,骨密度、25(OH)D水平。结果 76例类风湿关节炎女性绝经期患者中出现骨质疏松的有47例(61.84%),观察组分成两组。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患者组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患者组柱痛(Likert)积分最高,疼痛最明显;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患者组骨密度得分最低,骨质流失最严重;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患者组25(OH)D水平最低,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发生脊柱痛(Likert)最明显,骨密度较低,25(OH)D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65.
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式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方法:将359例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的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1例采用导管固定装置固定,对照组178例采用常规双缝线固定,两组患者的置管方法、冲封管方法等导管维护方式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穿刺处皮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缝线固定相比,思乐扣固定皮肤感染率较低,皮肤红肿出现时间较晚且红肿程度较轻,是一种无创性操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AA)技术的斯氏并殖吸虫快速核酸检测方法,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从溪蟹样本中分离出斯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分子鉴定.以斯氏并殖吸虫线粒体...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小鼠感染肝毛细线虫后肝脏microRNA (miRNA)的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miRNA,为肝毛细线虫感染致肝纤维化机制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6只雄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肝毛细线虫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感染组小鼠经灌胃感染肝毛细线虫感染期虫卵(20个卵/鼠),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感染后35 d分别取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肝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镜下观察肝组织病变情况。提取和纯化小鼠肝组织总RNA进行文库构建和miRNA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mi RNA,预测其靶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肝组织切片的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呈虫卵肉芽肿性病变,伴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肝细胞形态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变性坏死和纤维化。通过miRNA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共16条,4条表达上调,且均上调2倍以上,其中mmu-miR-129-5p上调4倍以上;12条表达下调,均下调0...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河南省结直肠癌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2021年3—7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其粪便样本,采用巢式PCR法扩增蓝氏贾第鞭毛虫磷酸丙糖异构酶(tpi)基因以确定感染虫种基因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结直肠癌患者307例,其中男性176例(占57.3%)、女性131例(占42.7%)。巢式PCR检测粪样基因组DNA发现,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为8.1%[25/307,95% 可信区间(CI):(0.056,0.117)],其中男性感染率为9.1%[16/176,95% CI:(0.057,0.143)]、女性感染率为6.9%[9/131,95% CI:(0.037,0.125)]([χ2] = 0.495,P = 0.482)。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534,P = 0.675)。多因素分析发现,使用粪池[比值比(OR)= 3.336,95% CI:(1.201,9.267)]、日常使用水井水[OR = 3.042,95% CI:(1.093,8.465)]及饲养家畜[OR = 3.740,95% CI:(1.154,12.121)]是结直肠癌患者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患者中,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腹痛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感染者(P = 0.017)。25例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者中,24例(占96.0%)为聚集体A型感染、1例(占4.0%)为聚集体B型感染。结论 河南省结直肠癌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相对较高,感染的蓝氏贾第鞭毛虫主要基因型为聚集体A型;使用粪池、日常使用水井水及饲养家畜是结直肠癌患者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价不同厂家生产的4种抗囊尾蚴IgG、IgG4和Ig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的诊断效果,为囊尾蚴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品牌3种抗囊尾蚴抗体(IgG、IgG4和IgM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以及B品牌抗囊尾蚴IgG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同时检测40份脑囊尾蚴病患者、100份健康人、30份斯氏并殖吸虫病患者、17份细粒棘球蚴病患者和19份皮下或脑裂头蚴病患者血清,比较不同试剂盒检测囊尾蚴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假阳性率。结果 A品牌抗囊尾蚴IgG、IgG4和IgM抗体ELISA试剂盒以及B品牌抗囊尾蚴IgG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囊尾蚴病的敏感度分别为95.00%(38/40)、87.50%(35/40)、7.50%(3/40)和75.00%(30/40),特异度分别为98.00%(98/100)、100.00%(100/100)、100.00%(100/100)和100.00%(100/100);A品牌抗囊尾蚴IgG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囊尾蚴病的敏感度高于B品牌([χ2] = 6.28,P < 0.05),两者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01,P > 0.05)。4种试剂盒检测并殖吸虫病、细粒棘球蚴病、裂头蚴病患者血清总假阳性率分别为37.88%(25/66)、22.73%(15/66)、62.12%(41/66)和15.15%(10/66)([χ2] = 37.61,P < 0.05);其中A品牌抗囊尾蚴IgM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总假阳性率最高([χ2] = 7.56,P' < 0.008),A品牌抗囊尾蚴IgG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总假阳性率高于B品牌([χ2] = 8.75,P' < 0.008)。4种试剂盒检测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假阳性率分别为40.00%(12/30)、16.67%(5/30)、76.67%(23/30)和13.33%(4/30)([χ2] = 32.88,P < 0.05),检测裂头蚴病患者血清假阳性率分别为21.05%(4/19)、26.32%(5/19)、73.68%(14/19)和15.79%(3/19)([χ2] = 19.97,P < 0.05),均以A品牌抗囊尾蚴IgM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假阳性率最高(P' 均 < 0.008)。4种试剂盒检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假阳性率分别为52.94% (9/17)、29.41%(5/17)、23.53%(4/17)和17.65%(3/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8.24,P > 0.05)。A品牌抗囊尾蚴IgM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并殖吸虫病、棘球蚴病和裂头蚴病患者血清假阳性率分别为76.67%(23/30)、23.53%(4/17)和73.68%(14/19)([χ2] = 14.537,P < 0.05),其中检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假阳性率最低([χ2] = 14.537,P' < 0.014);其他3种试剂盒检测并殖吸虫病、棘球蚴病和裂头蚴病患者血清假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 0.05)。 结论 不同囊尾蚴病免疫学诊断试剂各有优劣;A品牌抗囊尾蚴IgG抗体ELISA试剂盒敏感度较高,但需进一步解决与其他寄生虫病的交叉反应和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3(PfMSP-3)基因和抗原表位多态性。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6年12月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报告的云南省本地和输入恶性疟病例的血样和流行病学史等信息。提取血样的疟原虫DNA,半巢式PCR扩增PfMSP-3基因并测序,与Gen Bank中的恶性疟原虫Pf3D7、PfK1分离株的参比序列LN999944.1、U08851.1进行比对。用MEGA 5.04、Arlequin 3.5.2.2分析PfMSP-3基因的单倍型、期望杂合度(He)、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用Network 4.6.0构建单倍型网络进化图。用Dna SP 5.10计算核苷酸的非同义(Ka)、同义置换率(Ks)。用IEDB在线预测软件预测PfMSP-3肽链T细胞、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共收集190份恶性疟病例血样,其中181份扩增出长1 100 bp的PfMSP-3片段,测序成功167份(缅甸121份、非洲37份、云南本地感染9份)。序列比对结果显示,167条DNA序列存在36种单倍型,He为0.409±0.183,Ka/Ks为0.98。各单倍型沿Pf3D7型(Ⅰ)、过渡型(Ⅱ)及PfK1型(Ⅲ)等3种方向进化:H_1、H_9等7种单倍型为Pf3D7型,H_7、H_8等6种单倍型为过渡型,H_2、H_3等23种单倍型为PfK1型。Pf3D7型、过渡型和PfK1型序列的占比分别为49.7%(83/167)、12.6%(21/167)和37.7%(63/167)。PfMSP-3基因在非洲与缅甸恶性疟原虫群体间的分化程度最高,Fst=0.049;在非洲与云南本地感染恶性疟原虫群体间最小,Fst=0.032。抗原表位分析结果显示,36种单倍型的PfMSP-3肽链亲水性高于疏水性,指数分别为1.050~2.535和-2.583~-3.544。T细胞抗原表位活性为-1.1;B细胞抗原表位活性平均0.5,且表现为Pf3D7型过渡型PfK1型。结论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恶性疟原虫的PfMSP-3基因存在3类基因型,不同基因型PfMSP-3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活性的预测值较T细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