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12.
高校新生艾滋病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文玲  王春成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441-1442
在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79%为20~40岁青壮年。因此,大学生也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AIDS)/HIV感染的重点人群。当前控制AIDS最主要的措施是预防。教育部、卫生部2002年起要求在高等学校全面开展预防AIDS知识的健康教育。以遏制和预防AIDS。本研究选取了2006年南阳师范学院和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入校新生进行调查和开展健康教育,综合评价健康教育的结果。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宛城区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与对策张玲芬韩文焕陈惠王建平贾文玲兰保伟如何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成为城区食品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1现状及存在问题1.1现状目前,宛城区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主要采用电化教育手段形式,辅以教材,最后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冻干麻疹-腮腺炎二联活疫苗(麻-腮联苗)的安全性,为疫苗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麻-腮联苗接种适龄人群,观察其临床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期临床反应观察,20名2岁儿童接种麻-腮联苗后随访10d未见全身与局部不良反应;Ⅱ期临床反应观察,8~12月龄儿童分别接种麻-腮联苗、麻疹疫苗和腮腺炎疫苗后10d中,麻-腮联苗组临床反应发生率为1.67%,反应轻微。免疫后第10天体温.麻-腮联苗组与麻疹疫苗组、腮腺炎疫苗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后最高体温,麻疹疫苗组高于麻-腮联苗组,腮腺炎疫苗组与麻-腮联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种麻-腮联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南阳市宛城区HIV感染者重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和梅毒的重叠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IV感染者血清中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梅毒的相应抗体。结果在425份标本中,共检测出HBV阳性215份血清,抗-HCV阳性为364份,梅毒为44份,乙肝、丙肝及梅毒四重叠感染的20例,阳性率为4.718%,不同感染状况与发病及CD4值均有一定的关系。结论本地区由于既往有偿供血而感染HIV,同时造成乙肝、丙肝及梅毒的重叠感染,提示应加强HIV感染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及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HIV重叠感染乙肝、丙肝及梅毒对机体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AIDS)以来,全世界的医药学专家为战胜艾滋病进行了大量、广泛的研究,至今仍未找到可彻底根治该病的特效药,已知的一些有一定疗效的药物不仅副作用大,且易产生耐药,其高昂的治疗费用更使广大患者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17.
网吧上网者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依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开展网吧上网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先采用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网吧上网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然后采用依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开展网吧上网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教育后再以问卷形式评价教育效果。结果教育前网吧上网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途径、态度正确回答率分别为75.2%、74.3%、81.0%,教育后正确回答率分别为86.6%、86.5%、93.6%。教育前后正确回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开展网吧上网者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探讨根据武威市乙型肝炎发病相关因素,建立武威市乙型肝炎患者管理模式。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模式化管理,包括建立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专业医师网络、进行专业医师培训、开展乙型肝炎防治知识健康宣教、建立乙型肝炎患者电子档案、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和实施相关治疗优惠政策等。从而减少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盲目性,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乙型肝炎发病率,降低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贾文玲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1):772-773
患者,男性,41岁。因呕血1次,神志不清2天入院。患者于人院前2天感觉异常疲乏,饭后约半小时突然呕吐鲜血。入院后出现意识模糊,并逐渐陷入昏迷,烦躁不安。急诊头颅CT检查无异常,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回声粗糙,门静脉12mm,脾轻度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血浆置换对62例肝衰竭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进行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治疗过程中持续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分离器及管路,共81人次。对照组32例常规加用肝素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共82人次,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无1人次发生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其他不良反应23人次,对照组发生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12人次,发生其他不良反应26人次,两组对照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人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肝素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出凝血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传统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别,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