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医药卫生   47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分析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术后两种替代治疗状态下的性活动情况,探讨肾移植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性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随机调查120例已婚男性肾移植受者,对他们血液透析期及肾移植术后性功能状态进行调查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血透期和肾移植术后的每月晨勃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移植后每月性生活次数明显多于透析期(P〈0.05)。结论:血液透析不能改善男性性功能,肾脏移植除挽救患者生命外,还可以部分改善男性患者性功能。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肾联合胰岛细胞的移植给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如何使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肾移植术后既能保证移植肾功能稳定,又能减少免疫抑制剂对糖代谢所带来的进一步损伤,从而有效控制血糖甚至逆转自身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仍是全球医疗学术难题之一。研究证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为各种类型细胞的能力(包括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及免疫调节能力。如果将三者联合移植,则可能是解决这些难题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的某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芯片,分析129例肾移植受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L-4、IL-6及其受体的21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并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分组比较。结果5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中分布明显不同,分别是基因型IL-6R(-183GG、G/A)、IL-10(-824C/T,-597C/A)及TNF-α(-308GG、G/A);等位基因为IL-10R1(1112G/A)、IL-6R(-183G/A)、IL-4R(1902A/G)、TNF-α(-308G/A)及TGF-β1( 869T/C)。结论基因型IL-6R(-183GG)、IL-10(-824C/T,-597C/A)及TNF-α(-308GG),等位基因IL-4R(1902A)、IL-6R(-183G)、IL-10R1(1112G)、TNF-α(-308G)及TGF-β1( 869C)是肾移植后感染的易患因素;而基因型IL-6R(-183G/A)和TNF-α(-308G/A)可能为移植后感染的非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34.
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对人肾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对人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总结1990-1998年652例肾移植患者资料。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3组:肾功能恢复迅速(IGF)组(A组)473例,肾功能恢复缓慢未行透析治疗(SGF)组(B组)82例,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组(C组)97例。对3组患者5、10年人。肾存活率及1年急性排斥反应和带肾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5、10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74.0%/70.2%、66.9%/60.3%,B组为64.6%/61.0%、62.2%/42.2%,C组为60.8%/43.3%、55.7%/23.0%。5年人存活率A、B组高于C组,5年。肾存活率A组高于C组,5年人/肾存活率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年人/肾存活率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1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0.1%、30.5%、4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1年带肾死亡率为4.7%、4.9%、12.4%,A、B组〈C组,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排斥反应和带肾死亡病例排除后进行比较,3组长期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情况对移植患者长期人肾存活有明显影响,DGF患者的影响最明显,SGF预后介于IGF和DGF间。SGF和DGF对长期存活的影响可能源于移植早期较高的急性排斥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5.
本文结合肾移植受者长期服用环孢素A(CsA)所致的肺毒性病例,探讨CsA肺毒性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可能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6.
目的比较基因芯片和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SSP)两种HLADR分型方法,探讨适用于肾移植供、受者分型的新方法。方法对60份肾移植供、受者的DNA样本同时采用基因芯片和PCRSSP进行HLADR分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0例样本的两种分型方法结果完全一致56份,相同率达93%。结果不相同的样本共4份,经第三方验证,其中基因芯片分型漏1个位点2例、1个位点误判1例,PCRSSP分型漏1个位点1例。其中20份样本作了重复实验,其重复率达到96%。结论基因芯片用于HLA分型具有灵敏度高、效率高、标准化程度高的优点,是其它分型方法所无可比拟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趋化因子是趋化性细胞因子的简称,这一名称最早是1992年在布达佩斯召开的国际免疫学会议后确定的。它代表一大类类似于细胞因子的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介质,属于一种分泌性蛋白。趋化因子由白细胞或组织细胞持续性或受刺激后分泌,并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模式在局部发挥作用。移植器官发生排斤反应时,在免疫细胞向移植物浸润的过程中,某些趋化因子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8.
随着抗体筛选技术的提高,特异性HLA抗体与移植后各种排斥反应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简要介绍HLA抗体的来源、筛选方法和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通过对近期文献的回顾,进一步探讨特异性HLA抗体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患者,女性,41岁,5年前因尿毒症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采用环孢素A(75 mg,2次/d)、泼尼松(10mg/ d)、霉酚酸酯(0.75g,2次/d)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移植肾功能基本正常(血肌酐<80/μmol/L)。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最高体温为37.5℃,伴有干咳。患者的血气分析正常。巨细胞病毒(CMV)-IgG阳性,IgM阴性,CMV-DNA阴性。胸部X线示:双肺间质性改变。胸部CT示:双肺多发散在结节性改变。纤维支气管镜未见异常,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示:涂片找到卡氏肺孢子虫包囊,细菌和真菌均阴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供、受者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44例肾移植受者和65例部分供者进行5种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t)、干扰素7(IFN-7)]基因型检测。结果TGF-β1。高分泌型的受者与中低分泌型受者相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1高分泌型的供者与中低分泌型供者相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基因型为供者高分泌/受者高分泌组合时,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者高(P〈0.01);而TGF-β1。基因型为供者中低分泌/受者中低分泌组合时,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所有其它基因型组合者低(P〈0.01)。TNF-α、IL6、IL-10及IFN-γ的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关系不明显。结论同时检测供、受者TGF-β1,基因多态性对预测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