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锌和硒拮抗二氧化硅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锌和亚硒酸钠单独及联合拮抗二氧化硅对肺泡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肺灌洗法获得肺泡巨噬细胞(1×106/ml),与二氧化硅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酸锌、亚硒酸钠以及葡萄糖酸锌+亚硒酸钠溶液,共同培养18h后检测巨噬细胞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以及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结果葡萄糖酸锌和亚硒酸钠单独作用,以及两者合用都具有拮抗二氧化硅细胞毒性的作用,两者最佳组合是1.5mg/L葡萄糖酸锌+1.0μmol/L亚硒酸钠。结论本实验证实,葡萄糖酸锌、亚硒酸钠在体外可有效拮抗二氧化硅粉尘的细胞毒性作用,降低肺泡巨噬细胞的丙二醛的含量,降低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以及升高巨噬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两者共同作用更为明显,并找到了最佳剂量组合。  相似文献   
62.
背景:哺乳动物红细胞溶血实验单独或组合使用可替代体内Draize兔眼实验,用于化合物眼刺激性的标识、筛查或机制研究。但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物种间的红细胞差异是否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目的:比较大鼠和五指山小型猪血红细胞用于溶血实验的物质分类结果。 方法:分别制备两种动物的红细胞悬液,进行红细胞溶血实验。分析溶血和蛋白变性两个毒性终点,得到50%溶血浓度HD50、蛋白变性指数DI及H/D比值3个参数值。 结果与结论:经22种已知分类的眼刺激物检测表明,两种动物血样对化合物的分类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 > 0.05)。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小型猪血与大鼠血对物质分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8,P=0.304 7),经Kappa一致性检验,得出小型猪血和大鼠血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21 1,置信区间为(0.143 3,0.698 8)]。即种属差异对物质分类结果影响不大。 关键词:眼刺激;替代方法;红细胞溶血实验;大鼠;小型猪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17  相似文献   
63.
Ames 实验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物致突变研究的粗筛和鉴定。以往对不挥发性、易挥发性化学物致突变进行研究,多采用 Ames 平板掺入法。而易挥发性化学物在蒸气压相同的情况下因沸点较低,在45℃左右的顶层琼脂中加样时会造成样品掺入浓度下降。导致不正确的实验结果,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McCoy 等人曾明确提出,对易挥发性化学物质,不能用  相似文献   
64.
本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对含2.5%八氯二丙醚(S2)的无烟蚊香进行了致突变性检测。发现染毒浓度为1346~5382mg/m~3时对骨髓细胞和睾丸染色体;浓度为6370~26910mg/m~3时对精子畸形率均无明显影响。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见含S2无烟蚊香烟雾有明显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八氯二丙醚对胚胎是否具有致畸性。方法:采用传统致畸试验方法。结果:八氯二丙醚在每1kg体重80、320和1600mg的染毒剂量条件下,没有发现明显的致畸作用。但是1600mg/kg的剂量对孕鼠和胎鼠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该组胎鼠体重最小而胎盘最重,低剂量组胎鼠的体重和身长均高于阴性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八氯二丙醚在本试验条件下没有发现明显的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66.
甲醛、三氯乙烯、三氯化铝的细胞联合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甲醛、三氯乙烯和三氯化铝的联合毒作用类型。方法噻唑蓝法(MTT)测定3种物质各自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IC50)及混合物(甲醛、三氯化铝、三氯乙烯)的IC50,根据Finney数学模型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判断联合作用类型。结果甲醛、三氯乙烯、三氯化铝及其混合物质的IC50分别为0.0226,0.368,0.589和0.124mg/ml,据Finney法求得Q值为1.08,Logisitc回归模型参数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醛、三氯化铝、三氯乙烯(6:11:33)混合染毒,对中国仓鼠肺细胞的联合毒性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67.
王烁  李伯灵  谈伟君 《职业与健康》2011,27(9):1041-1044
氟是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且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化学元素之一,对人体健康影响具有双重性,摄入不足或过量均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氟摄入量不足,可导致龋齿患病率升高[1];当经各种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又可引起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即地方性氟中毒,又称地方性氟病[2]。地方性氟中毒在世界各国均有报道,  相似文献   
68.
八氯二丙醚对DNA交联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谈伟君  王心如 《铁道医学》1999,27(6):386-387
目的 观察八氯二丙醚对DNA的直接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溴化乙锭荧光法测定其对小牛胸腺DNA双链间交联的形成作用。结果 每30μg小牛胸腺DNA用200 ̄800μg的八氯二丙醚直接染毒,在37℃30min时具有交联生成作用,并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r=0.9911,P〈0.01)。在受试剂量范围内,八氯二丙醚的DNA闪联作用增加了4.27倍。结论 DNA交联作用可能是八氯二丙醚遗传毒怀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