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4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目的 了解2017~2019年急性胃肠炎患儿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急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粪便标本共1 458份,提取病毒RNA,使用RT-PCR法扩增诺如病毒的衣壳蛋白VP1区,完善基因测序和基因型鉴定。 结果 1 458份粪便样本中,共检出158份阳性标本,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0.84%(158/1 458);不同年份诺如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2.2%(105/860),高于女性[8.9%(53/598)](P=0.043)。12~<18月龄患儿的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16.9%(51/301)。诺如病毒流行高峰在每年的8~10月。23份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合并轮状病毒感染。检出的诺如病毒主要为GII型(97.5%,154/158),GI型仅4例(2.5%,4/158)。对阳性标本进行衣壳蛋白VP1区测序发现:GII型标本中以GII.4为主,占69.6%(110/158),其中99份为GII.4 Sydney 2012,占62.7%(99/158);其次为GII.3,占15.2%(24/158);GII.2占10.1%(16/158);GII.6占1.9%(3/158);GII.17占0.6%(1/158)。GI型标本中包括GI.3,占1.3%(2/158);GI.2、GI.5各占0.6%(1/158)。 结论 2017~2019年该院就诊的诺如病毒感染患儿以病毒为GII.4 Sydney 2012型为主,虽在全年均可存在诺如病毒感染,但8~10月份为高峰期,其间加强诺如病毒监测及重点人群防护,有助于对儿童诺如病毒腹泻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盐酸丁卡因胶浆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尖锐湿疣的治疗探索一条新途径。方法将82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而观察组采用盐酸丁卡冈胶浆联合CO2激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痊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痊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对照组为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明显降低了患者的复发率.可以作为治疗的首选用药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3.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特点是皮损以单侧呈带状排列的簇集性水疱,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尤其年老体弱者,疼痛难以忍受[1]。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采用SUNDOM-300Ⅰ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联合药物的方法对68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32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68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索适用于临床护士的心肺复苏术(CPR)技能培训模式。方法将2011年参加心肺复苏培训护理人员600人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传统教师授课模式、视频指导自学模式、集中示教结合视频指导模式3组,每组200人,授课1周后分别采用CPR操作技能评分表及运用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对护士进行考核。结果集中示教结合视频指导模式组心肺复苏操作的各项要点考核得分:病情评估(19.21±1.43)分、胸外按压(19.14±2.18)分、开通气道(10.36±0.96)分、人工呼吸(10.32±1.63)分、效果评估(3.68±0.51)分、综合评价(8.90±1.10)分及考核均值(91.33±5.00)分、操作合格率(94.5%)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师授课模式组[(18.73±2.01)分,(17.00±3.09)分,(9.06±1.10)分,(9.84±1.48)分,(3.35±0.71)分,(7.34±1.44)分,(86.56±6.84)分,89.5%]和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18.50±2.34)分,(16.84±3.19)分,(8.96±1.14)分,(9.77±1.57)分,(3.29±0.75)分,(7.27±1.48)分,(86.00±7.40)分,88.5%],集中示教结合视频指导模式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教师授课模式组与视频指导自学模式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中示教结合视频指导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45.
12岁以下儿童EB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2岁以下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重庆儿童医院539份0~12岁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对每份血清进行EBVCA-IgG及EBVCA-IgM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血清标本是否存在EBV感染.Excel软件储存数据,运用统...  相似文献   
46.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比较7.5%高渗氯化钠溶液(hypertonic saline,HS)和甘露醇降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自建库至2016年1月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文献中关于7.5% HS与甘露醇降低颅内高压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447例患者,其中,应用7.5% HS患者226例(HS组),应用甘露醇患者221例(甘露醇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7.5% HS在降低ICP效果方面较甘露醇更佳(P=0.020),且7.5% HS降低ICP维持时间更长(P=0.004)。干预后CVP水平、血浆渗透压以及血清钠水平与甘露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MAP水平HS组低于甘露醇(P<0.001)。 结论 7.5% HS和甘露醇均能有效地降低颅内高压且持续时间更长,但维持平均动脉压的效果不如甘露醇。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儿童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8年我院收集的144例儿童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4例ADR患儿中,男81例(56.25%),女63例(43.75%);学龄前期发生的ADR最多(29.86%);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居首位,涉及17个药物品种,共64例(44.44%),其中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共26例(40.63%);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共74例(48.37%),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结论:儿童ADR的发生与药物类型、品种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应加强重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高发区,约1.2亿人携带HBV,其中50%~75%的人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每5年中约有6%~15%的人由代偿性肝硬化发展至肝癌。但自2002 年乙肝疫苗被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后,乙肝疫苗接种率大幅升高,2006年全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示,5岁以下儿童的乙型肝炎s抗原(HBsAg)携带率仅为0.96%,表明我国已由一个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地区降低到了中流行地区。就我国而言,绝大多数HBV感染儿童的感染途径为母婴传播,主要为母亲的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且传播途径可重叠。被感染新生儿中的90%与1~5岁急性感染幼儿中的25%~50%会发展成慢性感染,只有小于5% 无症状感染的成年人及青少年会发展成慢性乙肝[4] 。因此,我国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90%以上都源于婴幼儿时期的HBV感染。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A16)。然而,自2008年开始,柯萨奇病毒A6(CoxA6)在部分地区逐渐出现并成为引发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优势菌株。尤其是2013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CoxA6相关的手足口病引起了较大的关注,部分地区CoxA6甚至超越了EV71和CoxA16而成为第一位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同时还检测到了柯萨奇10(CoxA10)。现就近年来我国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CoxA6和CoxA10的流行病学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治疗剂量丁胺卡那霉素药代动力学及耳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红梅  王绍映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9):544-548,I009
目的 明确幼年动物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有无更高敏感性。方法 用扫描电镜及光镜观察以等效人类治疗剂量下丁胺卡那霉素 (AMK)注射的 10只早产、31只新生、31只幼年及 31只成年豚鼠毛细胞 ,并用TDx法研究新生、幼年及成年组各 16只豚鼠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  (1)单剂给药证实各年龄组均为二室开放性模型 ,峰浓度及达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但新生组清除率较其他组明显降低 [分别为 (0 .0 0 44± 0 .0 0 11)、(0 .0 0 97± 0 .0 0 42 )和 (0 .0 0 88± 0 .0 0 14)L (min·kg) ,均P <0 .0 1],清除半衰期明显延长 ,[分别为 (71± 13)、(5 3± 11)和 (4 3± 8)min ,分别P <0 .0 5、P <0 .0 1],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大分别为 [(1146 2± 4317)、(8349± 1470 )和 (816 6± 32 13) ,均P <0 .0 1];幼年、成年组无差异。多次给药新生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同时点幼年、成年组 ,新生及幼年组存在明显体内药物蓄积。 (2 )早产、新生组损伤出现早且严重 ,幼年组较成年组重 ;停药后毛细胞缺失数继续增多。结论 即使等效人类治疗剂量的AMK对幼年 (尤其早产和新生 )豚鼠耳蜗均有不同程度损害 ,并随用药时间延长而加重。幼年动物这种高敏感性与该药从体内排出慢、易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