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37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阿米卡星在人体内累加抗生素后效应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阿米卡星的-时曲线下面积(AUC)与抗生素后效应(PAE)的相关性,估算阿米卡星体内PAE。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检验7例呼吸道感染患静脉注射400mg阿米卡星后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吸收度法测定患用药后不同时间血中阿米卡星对6株受试细菌的PAE,并估算体内累加PAE。结果:AUC与PAE相关性良好,以其回归方程,估算阿米止 体内PAE,结果阿米卡星对受试标准菌及  相似文献   
372.
我院自 1985年 1月~ 1998年 6月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 112例 ,其中 18岁以上 33例 ,2例不宜手术治疗 ,余 31例采用单纯结扎、结扎 贯穿缝扎 ,体外循环切开肺动脉修补和左心转流下切开降主动脉缝合修补的方法予以治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1例中 ,男 9例 ,女 2 2例。年龄 18~ 4 1岁 ,平均 2 4岁。其中 2 0~ 2 9岁 13例 ,30~ 39岁 7例 ,4 0岁以上 1例。 31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后心悸、气短、乏力 ,活动能力降低。心功能Ⅱ级 2 1例 ,Ⅲ级者 10例。导管直径在 5~ 2 0mm之间。心电图提示 1例心电图大致正常 ,其余为左室肥厚或左…  相似文献   
373.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治疗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SDis)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家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采用OLIF治疗的31例ASDis的患者资料, 男17例、女14例, 年龄(65.7±3.4)岁(范围59~75岁)。既往行单节段固定融合19例, 双节段固定融合11例, 三节段固定融合1例;原固定融合部位:L1, 2 1例、L3, 4 3例、L4, 5 11例、L5S1 4例、L3~L5 6例、L4~S1 5例、L3~S1 1例;初次固定融合术至入院时间为(82.5±45.5)个月(范围24~180个月)。ASDis发生于固定融合节段近端28例, 发生于远端3例。ASDis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1例, 腰椎管狭窄症15例, 腰椎退行性滑脱2例, 退行性侧后凸畸形3例。ASDis发生部位:L2, 3 6例、L3, 4 12例、L4, 5 6例、L1~L3 3例、L2~L4 1例、L1~L4 3例。入院时腰椎内固定...  相似文献   
374.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分别与头孢美唑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分别与头孢美唑以不同浓度联合对26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FIC≤0.5为协同作用,0.52为拮抗作用。结果头孢美唑对大肠埃希菌的MIC50为4mg/L,与加替沙星、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均显著降低至0.5mg/L。FIC指数分布:FIC≤0.5占45%~54%;0.52为0。结论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分别与头孢美唑联合用药后,均对大肠埃希菌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75.
肝囊腺瘤和囊腺癌九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肝囊腺瘤/囊腺癌9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例获得术前诊断,7例获手术切除.根治性切除术后均无复发,1例囊腺癌行姑息手术治疗,术后22个月死亡.结论 肝囊腺瘤和囊腺癌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根治性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可获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376.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 2 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标记抗体为CD34、SMA和S 10 0蛋白。结果本组中胃间质瘤 14例 (5 4% ) ,小肠间质瘤 10例 (38% ) ,直肠间质瘤 2例 (8% ) ,其中恶性 2 0例 (77% )。肿瘤大小与良、恶性相关 (P <0 0 5 )。CD34、SMA、S 10 0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 2 2例 (85 % )、12例 (46 % )和 7例(2 7% ) ,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良、恶性无关 (P >0 0 5 )。结论肿瘤的大小是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免疫表型与良、恶性无关。  相似文献   
377.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的超声图像差异,以探讨TNBC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的超声影像和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声像图特征分布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TNBC的独立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TNBC 46例(16.1%),非TNBC 240例(8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小、形状、边缘、后方回声及组织学分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块最大径>2 cm、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及后方回声增强更倾向于TNBC(33/46,20/46,24/46,17/46),而后方回声衰减更可能是非TNBC的特征(97/240),TNBC组织学分级更高(22/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最大径>2 cm(OR=3.457)、形态规则(OR=0.205)、边缘光整(OR=0.374)是鉴别TNBC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可通过超声检查分析乳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为TNBC的检出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78.
非小细胞肺癌年轻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驱动基因突变谱,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疾病群体。既往多个研究显示该类患者中女性及非吸烟者占比较高,组织学类型多为肺腺癌,确诊时多为晚期,具有高靶向基因携带率,且预后不良。该文现就非小细胞肺癌年轻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驱动基因表达谱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9.
【摘要】 目的:通过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的对比,评价OLIF联合侧方一体化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结果、临床优势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9年6月收治的46例病例,男14例,女32例;年龄30~69岁,平均59.98±6.86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8例,腰椎管狭窄症10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18例;病变部位:L3/4 13例,L4/5 33例;骨密度:T值>-1.0SD 34例,-2.5SD<T≤-1.0SD 12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6~24kg/m2,平均22.40±1.95(kg/m2)。采用OLIF联合侧方一体化钢板固定治疗21例(简称一体化固定组),OLIF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25例(简称联合固定组)。观察并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影像、临床结果和并发症。结果:一体化固定组手术时间(49.33±3.94min)和术中出血量(38.70±12.76mL)均明显短于或少于联合固定组(97.40±8.25min和84.60±20.13mL),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病例均获得24~36个月,平均28.29±4.70个月的随访。随访过程中两组病例均出现融合器不同程度的沉降,一体化固定组0级18例,Ⅰ级3例;联合固定组0级25例,Ⅰ级0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两组椎间隙高度术后均获得明显的恢复,随访中出现程度不等的丢失,末次随访时,一体化固定组丢失甚于联合固定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6)。两组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均获得较好的恢复,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9,P=0.149)。两组均获得良好的椎间融合,融合率为100%。虽然末次随访时两组腰痛和腰椎功能均获得明显恢复,但在术后3个月时,一体化固定组好于联合固定组。随访中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现象。一体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联合固定组为8.0%,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2)。结论:在严格病例选择的前提下,OLIF联合一体化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而且与OLIF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恢复方面优势明显。但一体化固定在提高OLIF融合节段的稳定性方面强度有限,融合器沉降率较高,椎间隙高度维持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