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40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s)导致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研究综合干预措施在预防与控制MDROs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12月设为干预前、2012年1-12月设为干预后,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40 728例肿瘤患者进行MDROs感染监测,分析感染环节因素,实施过程干预,重点落实MDROs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40 728例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39例,感染率0.59%,其中发生MDROs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0.13%,干预措施的实施使MDROs感染率由干预前的0.18%下降至干预后的0.09%;ICU和肿瘤外科MDROs感染分布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5.00%、54.55%下降至干预后的12.50%、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3.33%,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呼吸道感染由41.18%下降至20.00%;干预前检出MDROs以大肠埃希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为主,分别占51.35%、24.33%,干预后以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分别占70.00%、25.0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MDROs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时获取信息,尽早实施MDROs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能有效减少肿瘤患者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循经移疮泄毒"治疗晚期癌肿方法的操作流程,并初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晚期肝癌患者循足厥阴肝经在"膝关"腧穴下行部位实施移疮泄毒,采用ELECSYS电化学分光免疫法对移疮部位的渗出液和同期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等进行检测,并与非肝经所对应脏腑晚期癌肿患者的循肝经移疮泄毒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晚期肝癌患者循肝经移疮泄毒的发疱液中检出高于血清浓度的癌胚抗原(CEA)等物质。结论:采用"循经移疮泄毒"法,有助于癌肿毒性物质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食管癌B超锁骨上区小淋巴结肿大患者 ,锁骨上区预防照射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入院锁骨上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食管癌患者 ,常规行B超锁骨上区淋巴结检查。结果 :照射组 1、3年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8 1%、2 5 %及 13%、39 3% (P1年、P3年均 <0 0 5 ) ;两组 1、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2 8%、4 1 1%及 2 7 9%、19 6 % ,P1年 >0 0 5 ,P3年 <0 0 5。在锁骨上区放疗剂量方面 :高剂量组 (DT>5 0Gy) 1、3年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低剂量组 (DT<30Gy) ,分别为 6 33%、9 8%及 6 33%、19 5 % ,P1年 >0 0 5 ,P3年 <0 0 5 ;相应两组患者 1年及 3年生存率则分别为 5 9 5 %、4 6 3%及 35 4 %、2 0 7% ,P1年 >0 0 5 ,P3年 <0 0 5。结论 :在食管癌放疗患者 ,若B超检查锁骨上区有小淋巴结肿大 ,应予双锁骨上区照射 ,且照射剂量应DT>5 0Gy。  相似文献   
15.
季雪梅  蔡晶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2):205-205,207
目的;探讨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胰腺癌患者采用6MV的X射线进行适形放疗,单次剂量4~6Gy,2~3次/周,共5~9次,DT达36~44Gy,2~3周完成。结果:除1例于疗程结束后2周死亡,余病例1个月后CT复查结果为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7例,CR PR率为69.2%13月后复查结果为CR4例,PRl5例,SD4例,恶化(PD)2例,总有效率(CR PR)为73、1%。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可以有效的控制肿瘤.由于肿瘤缩小,症状缓解,患者精神、食欲明显好转,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疗程中无明显并发症,说明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是本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目前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之一,食管癌的根治性放疗疗程常规分割需三十多次,而重复摆位精度是保证放疗质量的关键,如何提高治疗质量从而提高每次摆位的重复性是一个重要课题,我院目前主要以源皮距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激光定位系统在放射治疗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适形  相似文献   
17.
补肾中药对雄性大鼠神经系统雌激素受体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服用补肾阳中药和补肾阴中药后的雄性大鼠杏仁核和皮质顶叶雌激素受体(ERβ)mRNA及蛋白,从分子水平探讨补肾中药对雄性大鼠神经系统雌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分为A、B、C3组,A、B分别给予补肾阳中药淫羊藿和补肾阴中药女贞子持续灌胃14d,C组作为空白对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β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β蛋白的分布及表达。结果A、B组杏仁核、皮质顶叶雌激素受体ERβ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1,0.05),A组ERβmRNA表达量增高显著高于B组(P<0.01);A组和B组ERβ蛋白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均显著高于C组(P<0.01,0.05),A组皮质顶叶ERβ蛋白阳性细胞高于B组(P<0.01)。结论补肾中药对ERβ基因及蛋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围术期临床护理对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某院接诊的60例阴道子宫切除术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与住院时间(P0.05);两组患者主要出现腹部疼痛、伤口感染和切口出血等并发症,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26%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的总发生率10.34%(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病人的围术期临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活习惯对中医心、心神的影响,为精神系统疾病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利用中医健康状态调查获得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及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习惯对中医心、心神的影响。结果:按时起居、运动是心、心神的保护因素(按时起居OR值分别为0.274、0.208,运动OR值分别为0.679、0.772,P<0.05);喜食口味偏重多油多盐、喜甜食是心神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969、1.729,P<0.05);以肉食为主或者素食为主都是心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68、1.694,P<0.05);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吃宵夜、抽烟、喝酒、焦虑是心、心神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34、3.796;2.724、1.826;3.290、3.328;4.133、1.715;4.506、2.061;28.926、8.469,P<0.05)。结论:不良生活习惯会促进心、心神疾病的发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减少心、心神疾病的发生,有利于精神系统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DLC-1基因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DLC-1基因与肝癌发生、转移乃至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3月-2006年10月间73例HCC及癌旁正常组织(其中12例含癌栓)和24例肝血管瘤手术切除标本,标本均经过病理证实。依据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分为高侵袭组币口低侵袭组,采用PCR对所有组织标本DLC-1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肝血管瘤、癌旁组织、部分肝癌组织中表达的DLC-1基因大约为450bp,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肝血管瘤中DLC-1基因表达阳性率依次为69.86%,97.26%和100%,统计学分析这三种组织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DLC-1基因表达在HCC高侵袭组明显低于低侵袭组,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短期随访发现DLC-1表达阴性者的HCC患者中住生存期低于表达阳性患者,且易复发(P〈0.05)。结论定期动态监测高危人群的DLC-1基因表达可能对肝癌患者早期转移复发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