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思吉宁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性对照试验,对140例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思吉宁或维牛素E12周,比较两组用药第4、8、12周末UPDRS评分和用药第12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D)评分下降程度,评估其治疗效果,同时记录试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思吉宁组在用药第4、8、12周末的UPDRS评分下降与维生素E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思吉宁组在改善患者UPDRS评分方面的有效率高于维生素E组。常见不良反应为纳差、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和头晕。而失眠、体位性低血压虽少见,却容易导致停药。结论思吉宁作为MAO—B抑制剂是治疗PD的有效药物,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2.
卡马西平是目前神经精神科必备的药品,很多基层医生也经常使用.但在200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加拿大卫生部先后发出安全信息警告,指出亚裔患者使用卡马西平存在导致严重皮肤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s)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作用特点?方法:应用经典化学毒素MPTP腹腔注射制备小鼠PD模型,WT?αERKO 和βERKO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Saline 组和MPTP组,爬竿试验观察行为学改变,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纹状体和中脑ERα?ERβ?TH?DAT和VMAT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WT相比,αERKO小鼠中多巴胺缺失程度更大,爬竿试验显示αERKO小鼠更早出现行为学异常?αERKO和βERKO小鼠中脑TH?DAT和VMAT2 mRNA表达均降低?WT小鼠MPTP染毒致PD模型后,纹状体和中脑ERα mRNA表达增加,ERβ mRNA表达降低?MPTP致PD模型后,αERKO和βERKO小鼠TH和DAT mRNA表达变化情况与WT小鼠不同,βERKO小鼠VMAT2 mRNA表达变化情况与WT小鼠相同,但αERKO小鼠VMAT2 mRNA表达变化情况与WT小鼠不同?结论:ERs在黑质纹状体DA系统中有神经保护作用,ERα亚型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有氧训练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齿状回(DG)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有氧训练组(侧脑室注射Aβ25-35+4周有氧训练)和实验组(侧脑室注射Aβ25-35)。3组大鼠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DGBrdU阳性细胞数,以确定有氧训练对细胞存活的影响;微管相关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神经元的突起生长。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实验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有氧训练组与实验组比,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有氧训练组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假手术组比,实验组DG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③与假手术组比,实验组DG新生神经元突起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④与实验组比,有氧训练可改善DGBrdU阳性细胞的显著减少(P〈0.05)、保护神经元突起的生长(P〈0.05)。结论:Aβ25-35能诱导AD大鼠模型的建立,损害新生神经元突起生长和新生神经元的存活;有氧训练可改善Aβ25-35损害的大鼠新生神经元突起生长和新生神经元的存活。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机制.方法用四唑盐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cell,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多巴胺浓度为0.15,0.30,0.45,0.60 mmol/L时,PC12细胞生存率为(89.3±7.7)%,(62.9±4.3)%,(42.5±2.7)%,(37.6±3.7)%,与对照组100%比较0.30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73~5.323,P<0.05),0.45组与0.60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73~5.323,P<0.01),利血平协同多巴胺作用时,其生存率为(73.7±3.9)%,(49.8±2.1)%,(31.6±1.9)%,(20.1±1.7)%,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43~5.673,P<0.05).结论VMAT功能抑制引发了多巴胺的内源性毒性,进而诱发多巴胺神经元的凋亡,可较好解释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6.
本实验将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保护作用学说与多巴胺(DA)内源性毒性学说结合起来,探讨VMAT功能抑制触发的多巴胺内源性毒性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37.
转基因CHO细胞中VMAT2抗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研究转基因中国仓鼠卵(CHO)细胞中单胺囊泡转运体(VMAT2)的抗毒性作用。方法 利用转PC12细胞基因到CHO细胞中形成的转基因CHO细胞(cDNACHO),采用MTT比色法检测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 )对CHO细胞野生株(wtCHO)和cDNACHO细胞的毒性作用,并观察利血平-VMAT2的特异性阻滞剂对MPP^ 毒性作用的影响。结果 在MPP^ 0.5mmol/L以上浓度cDNACHO细胞对MPP^ 敏感性比wtCHO低得多;cDNACHO和wtCHO对鱼藤酮(rotenon)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加入VMAT2的特异性阻滞剂利血平后,上述保护作用消失,cDNACHO对MPP^ 敏感性与wtCHO细胞无差异,而单独予以wtCHO细胞利血平则不能改变它对低浓度MPP^ 的敏感性。结论 此保护机制是由转基因细胞中VMAT2引起的,VMAT2在转基因的非神经细胞系(CHO细胞系)中也能将MPP^ 转运至囊泡内,从而保护细胞,同时也提示PC12细胞内具有抗毒性作用的成分。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在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使用利血平、MPTP及联合利血平和MPTP分别造成C57BL小鼠的PD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MAT2和TH在黑质致密部、纹状体、腹侧被盖和蓝斑分布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帕金森病小鼠较对照组小鼠VMAT2和酪胺酸羟化酶(tvrosine hvdmxvlase,TH)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在黑质致密部明显减少,腹侧被盖和蓝斑中的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无明显变化;VMAT2和TH在纹状体区域阳性神经元纤维明显减少;同时发现在正常对照组中VMAT2在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既少于腹侧被盖也少于蓝斑。结论:这种对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的VMAT2在黑质致密部中的分布少于腹侧被盖和蓝斑,黑质致密部保护作用薄弱是帕金森病黑质选择性受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PD患者93例,根据病程分为5年组51例,5~9年组28例和9年组14例。又根据Hoehn-Yahr评估结果:Ⅰ、Ⅱ期为早期组34例,Ⅲ、Ⅳ、Ⅴ期为中晚期组59例。测定患者血脂、Hcy指标,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5年组血清Hcy水平明显低于5~9年组和9年组[(14.45±6.01)μmol/L vs (18.08±6.86)μmol/L、(19.13±6.99)μmol/L,P0.05]。早期组血清Hcy水平明显低于中晚期组[(14.32±5.70)μmol/Lvs (17.36±6.97)μmol/L,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D患者TC、TG和LDL-C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2,P=0.003;r=-0.285,P=0.006;r=-0.271,P=0.009);Hcy与病程呈正相关(r=0.214,P=0.039)。结论 P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有关。Hcy或可作为PD发病及病情进展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雌激素通过ERs对痛觉的影响?方法:WT?αERKO和βERKO小鼠随机分为去卵巢加17β-E2组(OVX+17β-E2)和去卵巢组(OVX+Oil),甩尾热痛仪和热痛刺激仪测痛,并应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评价雌激素对痛觉的影响?结果:将WT小鼠卵巢切除后给予外源性雌激素,发现17β-雌二醇(17β-E2)对甩尾痛阈和缩足痛阈没有影响,敲除ERα或ERβ后甩尾痛阈和缩足痛阈也没有变化;17β-E2能够降低福尔马林炎症性痛实验的Ⅱ相反应,但对Ⅰ相反应无影响?进一步应用ERKO小鼠模型观察ERα和ERβ的作用特点发现,较WT小鼠,βERKO雌性小鼠在福尔马林炎症性痛模型Ⅱ相疼痛反应行为的时间减少,而在Ⅰ相反应中没有差别;αERKO小鼠福尔马林炎症性痛实验与WT比较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雌激素可以影响慢性炎性痛,可能与影响急性痛进程无关?ERβ亚型在雌激素调节痛觉传递和调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