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肾脏病理教学中互动式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激发学生学习肾脏病理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善病理学教学效果,根据临床肾脏病理的自身特点,开展了基于临床实际病例的互动式多媒体课件,分析疾病的临床特征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联系,学生能更有效地掌墨病理学知识,同时学生的临床诊治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LP)水平变化特点。方法 在我院中法肝癌项目收集的标本库中,选择1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95例,B级51例和C级40例),在Child-Pugh A级患者中,合并MAFLD患者49例,未合并46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合并MAFLD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甲胎蛋白(AFP)和LP水平分别为(2.1±1.3)ln ng/ml和(0.9±1.2)ng/ml,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为(1.5±1.1)ln ng/ml和(0.5±1.1)ng/ml,P<0.05];以是否合并MAFLD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有血清LP和AFP,发现LP每增加1个单位,发生MAFLD乙型肝炎LC的风险增加2.3倍(P<0.05,OR=2.3),而血清AFP每增加1个单位,合并MAFLD的风险增加1.8倍(P<0.05,OR=1.8);Child-Pugh A级、B级和C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L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组间血清AFP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 合并MAFLD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LP水平升高,未发现血清LP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提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LP水平升高可能与合并代谢性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切除术后生存情况的危险指数(PI)模型。 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02例乙型肝炎相关HCC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Cox风险比例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5年生存的预后的指标,根据分析的结果建立PI模型,并评价所建立模型的准确度。 结果: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微血管侵润(MVI)、肿瘤最大直径(MST)、肿瘤数目(AT)、术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为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均P<0.05);根据以上指标建立的PI模型:PI=0.317×NLR+0.958×MVI(是=1,否=0)+0.700×MST(<5 cm=0,≥5 cm=1)+0.945×AT(单发=0,多发=1)-1.168×TACE(是=1,否=0);验证结果显示,该PI模型预测患者5年生存的AUC达0.795,界值为1.46,准确度为75.49%。 结论:成功建立预测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切除术后5年生存情况的PI模型,为临床判断该类患者预后及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从胚胎期到老年期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中褪黑素(Melatonin,MT)合成限速酶N-乙酰基转移酶(Arylalkylamine N-acetyltransferase,AANAT)表达的变化特点。方法 ①引物设计,②RT-PCR方法,③酶联法。结果 ①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中AANAT在胚胎和幼年期表达较高,成年后有一定下降。②在老年大鼠,海马中AANAT mRNA明显降低甚至消失。③大鼠额叶皮层和海马中褪黑素水平在胚胎和幼年期较高,老年大鼠海马中褪黑素水平降至最低。结论 胚胎期额叶皮层AANAT有较高的表达,生后3周-18月组降低,而老年大鼠海马中AANAT表达的降低和消失,可能是老化时中枢神经系统褪黑素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5.
AANAT基因工程化ES细胞减少APP高表达PC12细胞Aβ的分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构建AANAT基因工程化的胚胎干细胞,并探讨其在阿尔茨海默氏病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外源性neo基因转染人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用于ES细胞转基因后筛选及增殖过程的培养。将pBK-CMV/AANAT真核表面质粒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用RT-PCR方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用此工程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培养APP过量表达的PC12细胞,观察β淀粉样蛋白分泌情况。结果 (1)转入neo基因的人胚胎成纤维细胞能很好维持ES2细胞的未分化。(2)AANAT基因工程培养液能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分泌。(3)褪黑素能使PC12/APP细胞Aβ分泌明显减少。结论 首次构建AANAT基因工程化的胚胎干细胞,其减少Aβ分泌的作用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检测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大鼠中枢c-jun基因的表达,了解异丙酚在大鼠中枢的可能作用位点.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C组)、小剂量异丙酚组(50mg/kg,P1组)、中等剂量异丙酚组(100mg/kg,P3组)、大剂量异丙酚组(150mg/kg,P3组)、断尾刺激组(S1组)、异丙酚作用后断尾刺激组(S2组).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检测JUN核蛋白,统计各组大鼠脑片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C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在视上核、外侧隔核及外侧缰核等神经核团.P1、P2、P3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伏核、外侧隔核、下丘脑室旁核、膝状体腹下核、背外侧膝状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视前腹侧核、弧束核、杏仁基底外侧核、丘脑室旁核、外侧缰核、海马回嗅觉小岛及乳头状核等核团,表达的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异丙酚剂量正相关.结论异丙酚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有与其静脉麻醉作用相关的神经核团.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侧脑室给予Noggin对AD小鼠海马神经发生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实验组连续7d侧脑室注射Noggin,对照组向侧脑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orris水迷宫检测其认知功能,免疫荧光检测海马齿回BrdU的表达。结果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侧脑室注射Noggin组小鼠海马齿回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行为学检测显示逃逸潜伏期缩短、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和在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百分率增加(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Noggin可促进AD小鼠海马神经发生并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采用ITSF和N2无血清培养方法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及纤维连接蛋白对神经诱导的影响。方法: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N2无血清条件培养基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细菌培养皿法或悬滴法制备胚体,小鼠胚胎干细胞采用NBT/BCIP染色,神经前体细胞的nestin免疫组化染色采用ABC法。结果:细菌培养皿法或悬滴法培养胚体、ITSF或N2无血清培养基均能将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培养表面,对胚体的贴壁情况影响不大,但能使无血清培养后存活的神经前体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在ITSF和N2培养基均能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在N2培养基中加入纤维连接蛋白能使存活的神经前体细胞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79.
唐军  徐海伟  范晓棠  吴旋  曹娟  高恩泉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67-169,i0006
背景:胚胎干细胞经诱导产生神经前体细胞,再进行脑内移植,依旧具备增殖与分化的潜能,与宿主神经组织整合,使其有强的可塑性,这将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以及定点移植对改进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学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理学教研室和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材料:健康成年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5只,对照组5只。 方法:①实验组大鼠黑质致密部与中脑腹侧背盖区两点各注射6-羟基多巴5μL(2g/L)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μL/点,术后1周开始行为学检测,测定模型成功率,1次/周,连续7周。②选取成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20只实施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剂量为2μL[细胞悬液记数为(5~8)&;#215;10^6个/μL]。另取5只模型大鼠纹状体注射生理盐水2μL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帕金森病模型成功率。②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旋转次数的影响。③移植的神经前体细胞在体分布,存活与分化情况。 结果:①6周后实验组45只大鼠中共有33只(73%)达到成功帕金森病模型标准。②细菌培养皿上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形成胚胎体5d后,约85%胚胎干细胞分化为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③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次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多数移植的神经前体细胞存活,部分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 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脑内移植后,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帕金森病大鼠旋转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沉默肝脏X受体β(LXRβ)对BV2小胶质细胞M1/M2表型变化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中LXRβ的表达。实验分为siRNA-NC组(siRNA无关序列对照组)、siRNA-LXRβ组(转染siRNA-LXRβ质粒)。转染siRNA-LXRβ后,免疫荧光方法检测LXRβ和Iba1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XRβ、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小胶质细胞M1型标记物(COX-2、iNOS、CD68)和M2型标记物(Arg-1、CD206)的mRNA水平表达。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小胶质细胞M1型标记物(MHCⅡ、CD36)和M2型标记物(Arg-1、CD206)的表达水平。结果对BV2细胞分别转染24 h、48 h后发现,48 h的siRNA-LXRβ组的LXRβ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NC组(P<0.001)。沉默LXRβ的表达后BV2细胞表现为胞体变圆变大,呈阿米巴样活化状态,炎症因子相关基因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