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行列相关的测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琮  程玮  范华 《中国卫生统计》2003,20(5):313-315
基本概念及方法行列相关也称为列联表相关 ,是由列联表所揭示的特殊类型的相关。列联表中的行和列分别代表两个分类变量。其中列代表第一个分类变量 ,行代表第二个分类变量。两个分类变量可以分别是无序分类变量如二项分类或多项分类变量 ,也可以是有序分类变量即等级资料。列联表中的数据一般为频数或例数。进行行列相关的测度有多种指标 ,这些指标称为列联系数。用英文大写字母R表示。它们的应用条件有所不同 ,其基本计算步骤及方法如下。(1 )首先 ,根据研究目的及原始资料的特点和性质列出列联表 ,计算 χ2 值。根据 χ2 值大小判断P值…  相似文献   
102.
何杰文  范华 《海峡药学》2016,(3):206-206
目的:实践分析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性选取3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患者,分成两组,即选出18例设定为阻滞组(对照组),使用神经阻滞药治疗,另18例设定为观察组,使用加巴喷丁+神经阻滞药治疗,在治疗中进行跟踪,定期随仿并根据VAS表值,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治疗1周后与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的VAS值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中的不同时间的减小差值均较阻滞组大,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症状。结论通过给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神经阻滞治疗后,可有效加强患者的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比色测定血清酸性α-醋酸萘酯酶总活性的方法。方法用α-醋酸萘酯为底物,在37℃、pH6.2的酸性环境中经酶水解产生α-萘酚,然后与重氮试剂固蓝B偶联反应显色测定。结果最适pH6.0~6.4,底物浓度为2mmol/L,吸收峰波长为520nm,线性范围0~2500U/L,酶促反应时间为20min,显色反应时间为20min,显色稳定时间为20min,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67%和5.1%。血红蛋白1g/L和胆红素172umol/L无干扰。枸橼酸钠、草酸盐、肝素、EDTA-K2常用浓度无抑制,氟化钠可抑制该酶活性。标本2~8℃冰箱保存7d结果无变化。正常参考值(n=100)为(1645±378.5)U/L(x-1.96s)。结论该方法简便实用,适于各级实验室开展,可作为评价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肝脏合成功能异常的一项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髓样树突状细胞进行功能分析。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7在泰山医学院完成。①髓样树突状细胞来源于2005-07/12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收治的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1~42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HBsAg( )、HbeAg( )、HbcAb( ),乙型肝炎病毒DNA均为阳性,3个月内均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诊断参照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甲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等病毒重叠感染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②以14例健康供血员的髓样树突状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男8例,女6例,年龄21~36岁。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供血员各取外周血20mL,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去除红细胞和粒细胞,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培养其分化发育为髓样树突状细胞,锥虫篮染色检测细胞活力并进行细胞计数。④收集培养第10天的1×109L-1髓样树突状细胞,离心管中分别加入荧光标记抗体HLA-DR-FITC和CD86-FITC,终浓度为5mg/L,4℃标记45m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表型。⑤取培养第7天的1×109L-1髓样树突状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的胎牛血清、50μg/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L白细胞介素4、1U/L肿瘤坏死因子α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与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⑥培养第10天的髓样树突状细胞以30Gyγ放射线灭活后,每孔分别按髓样树突状细胞:T细胞=1∶40,1∶20,1∶10,1∶5加入到已含有纯化T细胞的96孔板中,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髓样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结果:①髓样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生成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10d时,呈典型的髓样树突状细胞,低密度,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有丰富的伸长毛刺,悬浮不贴壁,与正常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的髓样树突状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区别。锥虫篮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髓样树突状细胞活力均大于9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3.4±0.3)×109L-1,(5.2±0.3)×109L-1,t=17.2183,P<0.01]。②髓样树突状细胞表型分析及细胞因子含量变化:与正常人群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CD86和HLA-DR分子表达率均明显降低(t=5.4351~8.7062,P均<0.01);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的含量明显降低(t=13.7208,P<0.01),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无明显变化。③混合淋巴细胞效应:在髓样树突状细胞:T细胞=1∶5,1∶10,1∶20,1∶40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群(t=17.7096~28.0225,P均<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数目减少、功能降低,可能是导致机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生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肥城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14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人群3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COX2 765基因多态性,采用Giemsa染色检测Hp感染。结果观察组COX-2 765基因G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比例分别为28.07%和14.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感染率为17.5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COX-2 765基因GC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患者Hp感染率为2.63%,明显低于高分化患者(P0.05); GC型食管癌患者Hp感染率为3.13%,明显高于GG型食管癌患者(P0.05)。结论 COX-2 765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有关,Hp感染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有关,COX-2 765基因多态性与Hp感染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患者,男,48岁,农民.因间断黑便2年半,伴发血小板减少1年半于2010年6月8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大便次数增多,当时无上腹部疼痛、烧灼感等症状,检验外周血象正常,当地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对症治疗后好转.2008年9月再次出现黑便,未行治疗,自行好转.2009年1月因右眼视野缺损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外周血象检查时发现贫血伴血小板减少(具体不祥),骨髓形态学提示:缺铁性贫血伴巨核细胞形成血小板不良骨髓象.给予补铁治疗1年(具体不详),血红蛋白(Hb)上升,血小板计数(PLT)维持在(30~50)×109 /L.2010年4月因再次出现黑便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近20d患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就诊于我院.入院体检:T 36.7℃,P 80次/min,R 20次/min,BP 130/80mm Hg(1mm Hg=0.133kPa).  相似文献   
107.
全胃肠外营养液(TPN)是目前为不能进食、不该进食、进食量严重不足的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所需物质,有利于患者康复治疗。本文介绍本院全胃肠外营养液临床的应用概况,为安全、合理应用全胃肠外营养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厌食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赖氨酸肌醇维B12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四缝穴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55/60)和75.0%(4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自拟止泻膏(小茴香、干姜、吴茱萸、木香等)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婴幼儿风寒泻的疗效。方法 80例风寒泄泻患儿采用止泻膏穴位贴敷及推拿进行治疗,3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痊愈6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结论止泻膏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风寒泄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0.
我科自2002年12月-2004年12月采用联合疗法治疗尖锐湿疣(CA),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