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阐明递进式消融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复发双环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入选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持续性房颤递进式消融术后复发房速的19例患者.结果 19例患者均通过详细的三维激动标测(>200个采集点)和在每个折返环内拖带的方法确定了双环折返的机制,其中大折返环和大折返环组成的双环折返13例,大折返环和局部小折返环组成的双环折返6例.大多数病例消融策略采取分别消融两折返环各自的峡部,先将双环折返变为单环折返(由再次拖带结果确定),最后消融单折返环峡部终止房速.结论 双环折返性房速并非是持续性房颤递进式消融术后少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详细的三维激动标测联合拖带标测是确诊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基于最高的性价比选择他汀类药物。方法在调脂强度达标的范围内,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减低LDL-C强度和价格为评价指标,设计问卷调查表确定个体化的评价指标权重,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矩阵计算,根据结果选择最适合患者长期治疗的性价比最高的他汀类药物。结果根据患者调脂目标及经济能力合理选择他汀,如更关注药物的调脂强度,则依次选择阿托伐他汀40mg,瑞舒伐他汀10mg,阿托伐他汀20mg,辛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40mg,氟伐他汀80mg,普伐他汀80mg及普伐他汀40mg。如更加关注价格,依次选择辛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10mg,氟伐他汀80mg,辛伐他汀40mg,瑞舒伐他汀10mg,阿托伐他汀20mg,普伐他汀40mg,阿托伐他汀40mg及普伐他汀80mg。如药物的调脂强度和价格同等重要,则依次选择辛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10mg,氟伐他汀80mg,辛伐他汀40mg,瑞舒伐他汀10mg,阿托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40mg,普伐他汀40mg及普伐他汀80mg。结论在调脂强度达标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得最适合患者的性价比最高的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能否通过调控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激酶B(Akt)通路降低猪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tion,CME)后心肌细胞的凋亡。方法选择12周龄健康小型猪1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ME组、左西孟旦组,每组5只。猪CME模型建立,观察12h进行心脏超声检测,评估心功能的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F、心排血量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TEN、Akt、磷酸化Akt、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化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LVEDD明显升高,CME组和左西孟旦组LVEF、LVFS及心排血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ME组比较,左西孟旦组LVEF、LVFS及心排血量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心肌细胞PTNE和活化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CME组磷酸化Akt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ME组比较,左西孟旦组心肌细胞PTNE和活化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0.236±0.095 vs 0.485±0.135,0.364±0.196 vs 0.725±0.436,P0.05),磷酸化Akt表达明显升高(0.972±0.467 vs 0.723±0.265,P0.05)。结论左西孟旦预处理可明显减少CME后心肌细胞凋亡并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TEN/Akt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降低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8例在2014年3~10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PPCI的ASTEMI患者,按照PPCI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所测LMR分为LMR升高组(LMR 2. 3)和LMR降低组(LMR≤2. 3)。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血管化重建)。结果 102例(35. 4%)患者为LMR升高组。LMR升高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I水平均显著低于LMR降低组(均为P 0. 05)。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脉造影特点及介入治疗等相关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随访12个月时,LMR升高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LMR降低组(4. 9%比13. 4%,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MR降低(OR=2. 359)、糖尿病(OR=2. 427)及前降支为罪犯血管(OR=1. 725)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为P 0. 05)。结论 LMR降低是ASTEMI患者PPCI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6.
在心房颤动心房中Calpain-Ⅰ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lpain-Ⅰ蛋白和细胞调亡在心房结构重构中的关系和作用.方法选择行换瓣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外科手术中取其左心房组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calpain-Ⅰ蛋白含量;用TUNEL法检测左心房肌细胞凋亡,计算其凋亡指数(AI).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calpain-Ⅰ蛋白含量明显增加(344%±101.9%,P<0.001);AI明显升高(24.6%±9.1%,P<0.01).Calpain-Ⅰ的蛋白含量和AI分别与左心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0.001);且Calapin-Ⅰ的蛋白含量与AI亦呈明显正相关(P<0.001).结论慢性房颤时左心房组织中的calpain-Ⅰ蛋白含量和心肌细胞凋亡均增加,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恶化心房的结构和功能,促进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左回旋支动脉阻塞相关的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连续收治的86例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相关的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分为两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54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血清肌酐水平[(80±23)/μmmol/L比(100±30)μmmol/L],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7%比18.8%,P〈0.05)、有创呼吸机使用(1.9%比15.6%)、缺血性二尖瓣返流(13.0%比40.6%)、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0比9.4%),左冠状动脉优势型比例(7.4%比28.1%,P〈0.05)显著升高,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46±4)mm比(48±5)mm]显著扩大(P〈0.05或〈0.01)。STEMI组三支血管病变显著低于NSTEMI组(46.9%比72.2%,P〈0.05),两组住院死亡率无显著差异(3.1%比0%,P〉0.05)。结论:左回旋支动脉阻塞相关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功能差,这可能与左冠状动脉优势型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介入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同时行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测定FFR≥0.8的连续15例患者,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随访≥1年,包括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术、卒中)及再发心绞痛、再次住院、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平均(61±7.49)岁。其中男性7例(46.7%),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平均(1.2±0.5)支。15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提示19处临界病变:左前降支15处、回旋支3处,右冠状动脉1处;其中单支病变者11例(73.3%),双支病变者4例(26.7%),均合并前降支病变;FFRmyo均值(0.88±0.06)。15例患者平均随访(23.6±5.67)个月,其中1例(6.7%)失访。2例(13.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访期间出现心绞痛,症状较前无明显加重,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余心肌梗死、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术、卒中、全因死亡、再次住院率、出血等不良事件无发生。对入选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做生存分析,FFR术后平均再发心绞痛时间为术后(29.12±0.67)个月。结论初步验证了FFR指导下药物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9.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3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不同起源部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成功经验。103例IVT行RFCA治疗,左室特发性VT(ILVT)起自间隔部者以最早的P电位处为靶点,右室特发性VT(IRVT)和其他部位的IVT均以起搏与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完全相同处或最早心室激动处为靶点。结果:RFCA治疗IVT的成功率为96.12%,ILVT为92.9%,IRVT为98.4%,复发率为2.9%。IVT起源部位分别位于左室后间隔部32例,左室游离壁1例,左室流出道9例,右室流出道60例、流入道1例。结论:IVTRFCA的关键是消融靶点的标测和确定,可根据VT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估计其起源位置。IVT的RFCA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估CrossBossTM穿透导管(以下简称CrossBos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冠状动脉闭塞型支架内再狭窄(ISR CTO)病变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接受PCI治疗的因ISR CTO病变患者(7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PCI术中应用CrossBoss(Boston Scientific,Natick,MA,USA)。将患者分为研究组(PCI术中应用CrossBoss,n=26)与对照组(PCI术中未应用CrossBoss,n=4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CTO病变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学特征与PCI技术成功率、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主要终点为PCI技术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PCI技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8.5%比83.0%,χ2 =0.393,P=0.531)。研究组PCI手术时间(66±21)min,对比剂使用剂量(103±39)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I技术成功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总体MACE发生率在研究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4%比15.4%,χ2 =0.043,P=0.836)。结论ISR CTO病变PCI术中应用CrossBoss安全、有效,并能减少手术时间与对比剂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