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新型CpG佐剂BW006协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小鼠B、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以BW006和(或)HBsAg体外刺激小鼠脾单个核细胞,检测B细胞膜表面分子CD80、CD86和T细胞早期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水平。小鼠免疫BW006和(或)HBsAg后24h取脾,无菌分离单个核细胞,检测CD80、CD86和CD69的表达水平。结果 40μgHBsAg+5μg BW006体外刺激24h时,B细胞CD80、CD86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7.36%±1.77%vs 10.41%±0.72%;98.92%±0.09%vs 74.85%±5.13%,P均<0.01),T细胞CD69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47%±3.31%vs 7.15%±1.37%,P<0.01)。4μg HBsAg+20μg BW006联合免疫后,小鼠脾B细胞CD80的阳性率显著高于BW006免疫组(12.26%±2.33%vs 9.80%±1.17%P<0.05)和生理盐水免疫组(12.26%±2.33%vs 8.50%±1.34%,P<0.05),CD86阳性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免疫组(63.84%±1.48%vs 56.69%±1.33%,P<0.05),T细胞CD69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BW006组(33.97%±2.17%vs 31.32%±2.78%,P<0.05)和生理盐水组(33.97%±2.17%vs 27.77%±2.51%,P<0.05)。结论 BW006佐剂能有效辅助HBsAg活化B和T细胞,上调B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及T细胞早期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HBsAg阴性母亲婴儿应用国产乙型肝炎重组酵母疫苗常规接种后的抗-HBs无应答者的再免、加强免疫效果,以及抗体阴性婴儿细胞免疫应答状况.方法 在河南省开封市筛选8093例7~24月龄,母亲HBsAg阴性,按0、1、6月程序接种国产5 μg乙肝酵母疫苗的健康婴儿,RIA法检测抗-HBs.对无应答者进行5 μg×2或×3;10 μg×2或×3剂4组疫苗再免、加强免疫效果的比较.随机选择加免后抗体阳性和仍阴性的婴儿,用ELISPOT方法测定PBMC体外刺激产生的IFN-r和IL-2.结果 2970例7~10月龄婴儿中56例抗-HBs低于10 mIU/ml者分4组再免后,抗-HBs阳转率>85%.而11~24月龄5933例中346例无应答者也同上分为4组.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为92.59%~97.92%,无统计学差异.10例加强免疫后抗体仍持续阴性婴儿TH1类细胞因子IL-2和IFN-r的阳性率分别为30%和20%,低于有应答人群(19/32,59.38%;11/32,37.04%).结论 母亲HBsAg阴性的婴儿常规接种5 μg乙肝疫苗后抗体无应答者,用5 μg、10 μg两剂或三剂加强免疫都有良好的抗体阳转效果.加免抗体仍阴性婴儿与正常应答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应答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甲、乙肝疫苗标准部分修订及新增内容,并与欧洲药典6.0版甲、乙肝疫苗标准(以下简称欧洲药典)和WHO 2010年生物制品标准化专家会议确保重组乙肝疫苗质量、安全性、效力的建议草案(以下简称WHO草案)比较,2010年版中国药典甲、乙肝疫苗部分在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产品稳定性等方面的标准要求较2005年版中国药典有较大的提高,对于残留有害物质的控制进一步加强;欧洲药典和WHO草案对疫苗原液的比活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乙肝疫苗要求进行糖、脂成分测定。在今后药典的标准提高方面,应加强疫苗产品的比活及糖、脂质等方面标准和方法的研究,制定相应标准,保证疫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 HBV) DNA,评价了高危婴儿在HBV免疫接种后的长期保护效果 ,还对接种后 HBV- DNA持续阳性儿童检测了 S基因的 DNA序列。  作者对 1981年至 1993年之间出生的母亲为 HBs Ag和 HBe Ag阳性的 2 5 1名高危婴儿进行了随访观察。这些婴儿出生时注射了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 HBIG) ,并在 6月龄内完成 3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疫苗类型为PHB( 10 μg) ,YHB( 5 μg) ,接种时间分别是出生后 2个月内第 1针 ,3~ 4月龄第 2针 ,5~6月龄第 3针。 2 5 1名婴儿中随访到 1岁和 4~ 6岁的分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荧光染色法测定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原液中残留DNA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分析,以了解该方法对本疫苗残留DNA检定的适用性。方法: 参照探针杂交法对乙肝疫苗原液残留DNA的测定结果,对乙肝疫苗原液中可能存在Tween-20、PEG、蛋白等物质对荧光染色法测定残留DNA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用于乙肝疫苗原液残留DNA检定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来源DNA标准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荧光法测定酵母乙肝疫苗残留DNA线性范围为2.5 ng.mL-1~80 ng.mL-1;发现Tween-20、PEG等对残留DNA检测影响较小,加标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而蛋白质对检测影响较大,经酚-三氯甲烷抽提后可有效去除蛋白质干扰,回收率达到90%左右,CV小于10%;同时发现不同来源的DNA标准品存在荧光标记效率的差异。 结论: 乙肝疫苗原液经处理去除蛋白干扰后可采用荧光染色法进行残留DNA含量的测定,但应注意使用与疫苗表达系统相同宿主来源的DNA标准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免疫测定方法 对小鼠免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后细胞免疫应答测定的影响.方法 小鼠皮下接种 HBsAg,于免疫后 4、7、10、14 和 25 d 分离脾单个核细胞(MNC),应用酶联斑点法(ELISPOT) 测定 MNC 细胞体外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 IFN-γ斑点形成细胞计数(SFC),其中刺激物选择多肽和 HBsAg;流式荧光检测技术(Luminex)测定 MNC 体外经 HBsAg 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 IFN-γ、IL-4、IL-5 和 IL-10 含量;小鼠血清检测抗-HBs.结果 小鼠接种 HBsAg 后,应用 ELISPOT 法测定, 7 d 和 14 d 小鼠 IFN-γ阳转率分别为 60% 和 80%;而应用 Luminex 方法 测定,7 d 和 14 d 小鼠 IFN-γ阳转率均为 80%;IL-4、IL-5、IL-10 阳转率分别为 60%,80%;100%,100%;80%,100%;25d 时,IFN-γ与 14 d 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25,14 d=0.030,<0.05),而 IL-5、IL-10 和 IL-4 与 14 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抗-HBs 水平随时间而呈上升趋势.结论 Elispot 和 Luminex 法测定小鼠 IFN-γ应答符合率高,小鼠接种单针 HBsAg 后细胞免疫应答高峰为免疫后 7~14 d.25 d 时 IFN-γ分泌水平随抗-HBs 抗体水平升高而下降,而 IL-4、IL-5、IL-10 分泌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表达系统来源的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免疫小鼠诱导早期脾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探讨影响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的因素.方法 3种HBsAg(汉逊酵母、CHO细胞和血源)分别皮下接种不同组小鼠(BALB/c,H-2d),每只3μg,于免疫后4d分离脾单个核细胞(MNC),经细胞分选仪(MACs)分选后,获得纯度高于90%的CD4+和CD8+T细胞,应用ELISPOT测定MNC、CD4+和CD8+T细胞体外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IL-2斑点数( SFC).结果 细胞分选后,汉逊抗原诱导CD8+T细胞分泌IFN-γ的水平和CD4+T细胞分泌IL-2水平均显著高于CHO抗原组(8/10、2/10,P=0.035;6/10、0/10,P=0.005).汉逊抗原组与血源抗原组CD8+T细胞经体外刺激诱导IFN-y全部阳转(10/10),但分泌水平上汉逊抗原组显著高于血源抗原组(t=2.479,P=0.035);汉逊抗原组诱导CD4+T细胞IFN-γ阳转率及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源抗原组(10/10、4/10,P=0.005;t=3.967,P=0.003).结论 乙肝抗原免疫小鼠4d即可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且汉逊酵母抗原早期诱导抗原特异性IFN-γ、IL-2的能力显著高于CHO和血源抗原,与其临床考核母婴传播阻断HBV保护率显著优于CHO和血源乙肝疫苗相一致,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必要性和高危新生儿选择接种乙肝疫苗的类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接种全程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记忆情况。方法1987-198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1201名新生儿,以及1996-199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的2484名新生儿,于2005年随访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 HBc),结果959名3项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均阴性,其中228名接种乙肝血源疫苗,731名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于加强免疫1针乙肝酵母重组疫苗后15 d时检测其抗-HBs。此外,随机选择11名加强免疫后无应答和22名有应答者,应用酶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有初次免疫后抗-HBs定量检测资料者190名,比较其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抗-HBs水平。结果加强免疫后,79.82%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者抗-HBs阳转,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25.69 mIU/ml;95.62%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者抗-HBs阳转,GMT为745.18 mIU/ml。加强免疫后所产生的抗-HBs水平与初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有关。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者的IL-2阳性率(40.91%)也高于无应答者(P<0.01)。结论在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后,抗-HBs转阴者中,大部分仍具有免疫记忆,仅少部分在长期随访中丧失免疫记忆。因此,在高流行地区,对丧失免疫记忆者应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9.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体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细胞免疫的动态变化,了解疫苗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与体液免疫应答的关联。方法8例成人按0、1、2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于首针免疫后3、8、21、34和65 d采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PBMC进行细胞分选,获得纯度95%以上的CIM~ 和CD8~ T淋巴细胞,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PBMC、CD4~ 和CD8~ T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后所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4的斑点数(SFC),并收集乙肝疫苗免疫前(0 d)和免疫后3、8、21、30、34、60、65和150 d血样,测定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同时设立阴、阳性对照各2例。结果人接种乙肝疫苗后,CD4~ 、CD8~ T淋巴细胞产生不同细胞因子趋势和强度不同: IFN-γ(由CD8~ 、CIM~ T淋巴细胞产生)出现较早,且较为稳定,而CD4~ T淋巴细胞产生的IL-2和IL-4出现较晚,但其升高与第2、3针乙肝疫苗免疫有关;免疫后IL-4阳转率与抗-HBs阳转率呈显著正相关,IL-2、IL-4的SFC与抗-HBs滴度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可早期检测出以IFN-γ为主的细胞免疫,IL-4和IL-2阳转与抗-HBs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史克必成公司研制的新型佐剂系统SBAS4含铝剂和 3-脱酰单磷酰酯质 A,可通过在注射部位形成库存效应、增强免疫原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增加向 T细胞呈递抗原来增强对疫苗的免疫应答。作者用 HB-s Ag/SBAS4疫苗在健康和免疫缺陷人群中进行了试验 ,该疫苗含铝剂和 SBAS4吸附的2 0μg或 4 0μg重组 HBs Ag。  首先 ,作者选择两组各 1 5名 1 9~ 2 5岁成人以 0、 1、 6月程序分别接种 HBs Ag/SBAS4和市售乙型肝炎疫苗 (对照 )。两组获完全保护的时间分别为 90天和 2 1 0天 ,HB-s Ag/SBAS4组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 GMT)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