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蜈蚣提取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组织形态和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表达的影响,从病理组织学水平和分子水平揭示蜈蚣防治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蜈蚣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和益气活血方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灌胃14 d。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的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GB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水肿,神经细胞坏死明显,蜈蚣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及益气活血方组大鼠额顶叶皮质缺血半暗带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显著改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NGB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平均吸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蜈蚣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NGB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平均吸光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蜈蚣提取液高剂量组的效应最显著。益气活血方组与低、中、高剂量蜈蚣提取液组NGB的阳性表达面积和平均吸光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效应与高剂量蜈蚣提取液相当(P>0.05)。结论 蜈蚣提取液通过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NGB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高剂量蜈蚣提取液的效应与益气活血全方相当。  相似文献   
62.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歙北的"新安王氏内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特色,成为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在以家族链或师承链传承过程中,儒医辈出。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重要环节与保障,近年来新安王氏内科学术流派传承注重人才培养,探索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明确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目标层次,丰富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渠道,注重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理论、实验、临床和新药开发四位一体,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在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63.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大肠癌患者明显增多,且多合并其他疾病。研究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对提高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一定意义。我院10年来收治了70岁以上的大肠癌患者112例,现将其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中的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64.
自从1982年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以来,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5.
66.
胡建鹏  王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167-16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浸润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60例胃癌组织标本按照组织学类型、大体分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分组,以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5.0%(39/60)。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大体分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各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组HP感染率高于Ⅰ-Ⅱ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远处转移组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增加胃癌浸润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7.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模型。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acid,TNBS)模型组,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及健脾化湿防治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喂养;TNBS模型组采用TNBS与乙醇复合物进行造模,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大鼠给予环境与饮食因素干预结合TNBS与乙醇复合物进行造模,健脾化湿防治组在内外因加TNBS模型复制过程中给予参苓白术散煎剂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症状、体征、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浓度。结果: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大鼠出现嗜睡懒动、蜷缩,饮少纳呆,精神萎靡,毛发疏松粗糙、晦暗无光泽,腹泻及黏液血便症状;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摄食饮水量明显降低,小便量明显减少,大便湿重增加,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黏膜见水肿、充血、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伴有溃疡灶形成;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及IL-6、IL-8和TNF-α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脾化湿防治组大鼠经治疗后体质量明显增加,摄食饮水量明显增多,小便量明显增加,大便湿重减少,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增多,与TNBS模型组及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黏膜见轻度充血、水肿,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及IL-6、IL-8和TNF-α的浓度与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与饮食因素干预结合TNBS与乙醇复合物建立的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符合人类自然发生的UC病变特点和中医证候特点,是较理想的脾虚湿困型UC模型。  相似文献   
68.
陈业农  王键  唐巍  胡建鹏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415-141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治法与其中药复方脑络欣通及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及相关调节因子的影响,比较其在不同时问位点的作用特点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栓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三种治法及其代表方药在缺血2h、再灌注1、3、7d的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Nestin、BDNF、EGF蛋白表达。结果(1)Nestin表达情况:缺血再灌注7d时,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仅在缺血再灌注7d时有显著差异。(2)BDNF表达情况:益气活血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d、7d),益气法组和活血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d或7d);组间比较,缺血再灌注7d时益气活血法组与益气法组和活血法组有显著差异。(3)EGF表达情况:益气活血法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7d);组间比较,7d时益气活血法组与益气法组和活血法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经过脑络欣通及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干预后,可使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明显增加,相关调节因子BDNF、EGF的表达也发生不同的变化;脑络欣通在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7d)、促进BDNF(3d、7d)、EGF(7d)表达的效应上优于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条件性恐惧对大鼠部分脑区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条件恐惧训练诱导大鼠焦虑反应模型,免疫组化ABC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区和杏仁核区c-fos免疫阳性物质数密度进行测定.结果 c-fos免疫阳性物质数密度:中央杏仁核对照组为(0.13±0.13),实验组为(2.71±0.32)(P <0.01);基底外侧杏仁核对照组为(0.00±0.00),实验组为(1.68±0.25)(P <0.01);海马对照组为(4.13±0.67),实验组为(3.51±0.97)(P >0.05).结论 条件恐惧训练后大鼠中央杏仁核和基底外侧杏仁核c-fos表达显著增加,海马区c-fos表达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70.
益气活血方脑络欣通主要由黄芪、三七、川芎、蜈蚣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功效。以往的研究证实,脑络欣通能改善脑供血,降低脑水肿,改善血液流变学,调整血栓素A2(TAX2)及前列腺素I2(PGI2)等的动态平衡,调节神经递质及细胞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热休克蛋白70(HSP70)作为分子伴侣参与维持蛋白质分子恰当构型及自身稳定性,并帮助那些可复性损伤的蛋白质修复,HSP70还能提高细胞对应激原的耐受性,在免疫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HSP70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近年的研究还发现HSP70可能参与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