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治法代表中药复方脑络欣通及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3种治法及其代表方药在缺血2h后,分别再灌注1、3、7d的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巢蛋白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巢蛋白表达增加,但仅在缺血再灌注7d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法组表达明显增加,在缺血再灌注7d时与益气法组和活血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脑络欣通(益气活血法)及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干预后,可使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明显增加,脑络欣通在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7d)表达的效应上要优于其拆方(益气方、活血方)。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补肾生髓方和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额顶叶皮质Notch信号转导通路Nurr1、SMO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生髓方组和益气活血方组。脑缺血2 h后,持续灌注7 d。采用PCR检测额顶叶皮质Nurr1、SMO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urr1、SMO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Nurr1 mRNA及其蛋白、SMO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0.05);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和补肾生髓方组SMO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活血方组与补肾生髓方组Nurr1、SMO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补肾生髓方和益气活血方促进脑组织修复的作用与其下调Notch信号转导通路中Nurr1、SMO mRNA及其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3.
文章基于肾与脑在结构上互为联系,脑髓之源滥觞于肾精,二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位在脑之脉络,肾精亏虚,精不生髓,脑中脉络缺乏肾精之濡养为其主要病机,故临床治疗应以补肾生髓为治本之法,辅助以补气活血化痰通络之剂,标本兼治。实验研究以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与神经可塑性、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关系为切入点,采用多因素制作病证结合的肾精亏虚证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蛋白组学与基因芯片技术,从细胞信息传递和调控角度阐明"肾藏精生髓"理论物质基础与调控的生物学机制及补肾生髓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膜腔内注入治疗早期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 72例早期粘连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间断胸膜腔穿刺抽液或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治疗组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胸膜腔微创置管引流,间断注入尿激酶10万IU,地塞米松10 mg;分别观察胸水吸收及胸膜增厚情况.结果 对照组胸水消失平均12d,治疗组胸水消失平均8d(P<0.05).两个月及半年后胸膜增厚及粘连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人数(P<0.05).结论 胸膜腔注入尿激酶及地塞米松能有效缩短胸水的吸收时间,减少胸膜增厚及粘连.  相似文献   
45.
目的:构建由端粒酶启动子(hTERT)调控的携带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A,SEA)基因的选择性复制重组腺病毒.方法:应用酶切、连接方法将hTERT连接于腺病毒穿梭质粒E1A和E1B序列之前调控E1A和E1B蛋白的表达,CMV启动子和SV40分别...  相似文献   
46.
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详察中风病因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临床常采用清热通腑、平肝潜阳、解毒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治法,虽取得了一些疗效,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深入开展中风病因病机研究,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提高中风临床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分析气血与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病主要病机特点,并对其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1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47.
《内经》相关中风病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鹏  王键 《中医药学刊》2004,22(1):113-115
  相似文献   
48.
200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会议于2004年10月24—26日在安徽黄山举行,本次大会由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承办。大会共收到论文73篇,其中专题讲座7篇,大会发言10篇,书面交流56篇,并已汇编成册。来自全国4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沈自尹院士为祝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49.
<正>气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理论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完善过程,《黄帝内经》初步奠定了气血理论基础,而后各时期的医家在《黄帝内经》气血理论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变迁与中医学发展,对气血理论进行继承与创新。明清时期叶天士的《温热论》、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唐宗海的《血证论》等对气血理  相似文献   
50.
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被普遍认为是脑缺血标准动物模型,因而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实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动物选择,麻醉剂选择和方法,尼龙线选用、制备、放置方法和深度,手术部位选择,模型成功评价,并发症等方面对该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