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5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锁骨骨折临床十分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其中又以中段骨折最为常见[1];锁骨远端骨折相对较少,但由于往往合并肩锁关节脱位和韧带损伤而致复位困难、预后较差。2007年2月~2010年6月我科使用AO锁骨钩钢板(Synthes-stratec Medical,瑞士)联合"∞"钢丝治疗24例锁骨远端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2.
23.
文题释义: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股骨颈骨折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约占全部髋部骨折的50%。空心钉内固定依然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方式,且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股骨颈短缩: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股骨颈短缩的现象,甚至造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背景:空心钉内固定目前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方式,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股骨颈短缩的现象,甚至造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临床特点、预后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成都地区3家骨科医院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术后随访信息的11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术后股骨颈短缩作为预后观察指标,记录患者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主要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Garden分型、Garden指数、骨密度T值、Singh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负重时间等因素与术后股骨颈短缩的相关关系,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股骨颈短缩发生率为48.6%(54/111),其中股骨颈短缩10-19 mm的发生率为31.5%(35/111)、股骨颈短缩≥20 mm的发生率为5.4%(6/111);②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6个月内,占76%;③股骨颈短缩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下地负重时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和跛行,股骨颈短缩的临床表现分析结果显示,颈短缩组以中度疼痛为主(67%),无短缩组以无疼痛/轻度疼痛为主(86%);颈短缩组髋关节活动受限的发生率高于无短缩组(68% vs. 21%),颈短缩组患者跛行的发生率高于无短缩组(61% vs. 1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0.05);④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Garden指数为Ⅲ,Ⅳ级、骨密度T值≤-2.5、负重时间≤2个月是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发生股骨颈短缩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存在很高的股骨颈短缩发生风险,而发生时间主要集中术后6个月内。 ORCID: 0000-0002-4430-4394(牟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以深静脉留置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通过长期血管通路行透析治疗的患者217例,其中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导管组)98例,动静脉内瘘(内瘘组)119例。对比两组的营养状况,透析效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中深静脉置管者占45.16%(98/217),两组患者血清 K+、Ca2+、P3+均无明显差异( P>0.05)。而内瘘组的通路使用时间长于导管组;最大血流量高于导管组;左心室EF高于导管组(P<0.05)。两组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KT/v、URR、PCR均无明显差异(P>0.05)。导管组TNF-a、IL-6、hs-CRP高于内瘘组(P<0.05)。导管组感染、血栓发生率高于内瘘组(P<0.05)。结论导管组与内瘘组营养状况及透析效能相当;但导管组有更高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措施与疗效,对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对照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48例(应用西医西药);治疗组54例(在应用西药治疗的同时结合中药清开灵注射液),治疗28天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为优(P〈0.05);死亡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如能结合中药救治可提高疗效,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验证,以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心脏停跳与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后护理工作量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220例行心内直视术的病人随机心脏跳动组及中低温心脏停跳组。通过对两组病人术后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做统计学处理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日、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死亡率较停跳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肉眼血尿、引流量、输血量、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后心功能稳定,并发症少,明显减少了药品使用和护理工作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重庆市人群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状况,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982-2007年间按不同年代,且资料完善、有代表性年份的蛔虫、钩虫人群感染率调查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发展趋势。并对蛔虫、钩虫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进行对照调查,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与生吃蔬菜、赤脚下地劳动、年人均收入的关系。结果建国初期蛔虫、钩虫感染率最高分别达到92.9%和74.7%,2007年已分别降至23.42%和7.89%,呈稳定下降态势。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了1180人,其中病例(感染者)425人,对照755人。蛔虫、钩虫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感染与生吃蔬菜、赤脚下地劳动、年人均收入密切相关。结论人群钩虫、蛔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发生改变,对促进土源性寄生虫的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护理干预对门诊洗胃患者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肖鹏妹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946-1947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门诊洗胃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将200例门诊洗胃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实验组患者洗胃前进行护理干预,并将该组患者洗胃前1d和洗胃前20minSDS、SAS、HR、SBp值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DS、SAS、HR、SBP值情况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对门诊洗胃患者洗胃前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同时可减少洗胃并发症的发生,使洗胃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9.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在开胸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2年 4月~ 2 0 0 2年 8月 ,我们为6 0例患者在开胸术后实施了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治疗 ,作为预防术后胸痛的方法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临床资料及方法 :本组男 4 5例 ,女 15例 ;年龄 34~ 77岁 ,平均 5 7岁 ;手术方式包括食管癌切除弓下、弓上或经胸颈部吻合术 ,贲门癌根治术 ,肺叶切除 ,纵隔肿瘤切除等。所有患者术前各脏器功能基本正常 ,无手术禁忌证。本组患者均于开胸术后关胸前 ,分别将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腔引流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 ,置于冷冻探头上 ,在 - 30℃~ - 5 0℃下进行冷冻约 90…  相似文献   
30.
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应用。方法 采用以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臀部、窝及股内、外侧创面共 11例 12个创面 ,皮瓣最大面积 8 3cm× 16 6cm ,最小面积 4 0cm× 7 8cm。结果  11例 12个创面中 ,9个创面皮瓣完全成活 ,创面一期愈合 ,3个因静脉回流障碍 ,皮瓣远端出现皮肤坏死 ,但皮下成活 ,经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 ,随访 8~ 19个月不等 ,皮瓣质地、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这一皮瓣的动脉血供可靠 ,不牺牲主干血管 ,解剖恒定 ,充分利用“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系统” ,皮瓣蒂部保留“彗星尾”状皮肤组织是转移后皮瓣成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