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我院淋病(GU)和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及其病原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分析1998~2007年我院皮肤性病科性病门诊初诊患者的个人资料及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GU患者共1198例,男女比例为34:1,平均发病年龄(32.94±10.42)岁,1999年和2000年为发病高峰,2001年后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107,P=0.056)。NGU共1187例,男女比例为4.57:1,平均发病年龄为(32.00±8.75)岁,以2002年和2003年为发病高峰,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Z=-2.5318,P=0.0113)。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GU及NGU中仍然以男性患者居多,其中以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居多。近年来,NGU的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2.
0.5%鬼臼毒素酊治疗复发性尿道内尖锐湿疣76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尿道内尖锐湿疣在临床是一种难治的性病。创伤性方法常有复发率高或容易导致尿道狭窄等缺点 ,腐蚀性药物又有较强的刺激性。外用药物中 ,以鬼臼树酯类为常用 ,它是通过抑制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致细胞死亡而起作用的 ,但其浓度高 ,刺激性强 ,且大量吸收后可以引起全身不良反应。鬼臼毒素是鬼臼树酯的纯化物 ,在目前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湿疣药物。但进口产品价格昂贵 ,我们自 1 994年开始用国产0 5%鬼臼毒素酊治疗了 76例复发性尿道尖锐湿疣 ,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激光或电灼后复发的尿道内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43.
TSGF、CA242、CA19-9、VEGF联检在胰腺癌诊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89例胰腺癌患者血清联检TSGF、CA242、CA19—9、VEGF四种肿瘤标志物,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45.
年轻人都爱穿T恤。大部分人穿起来很休闲,而有的人就像是天生为T恤而生。什么样的风格都能通过T恤来体现.比如说马伊俐。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最近7年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统计2000年12-月-2007年5月间门急诊就诊的水痘患者资料,用卡方检验、趋势检验分析了发病年龄的变化,用圆分析法分析了每年的发病集中日期.结果 共统计了1363例患者,男女平均比例为1.36:1;水痘的发病年龄仍集中在2~10岁,但在各年问的构成比并不相同(P<0.01),且是逐年降低(P<0.01);≥18岁患者的构成比在各年间也是不同的(P<0.01),呈逐年增加(P<0.01);发病的季节仍为冬春季节,集中日期为每年的2、3月份.结论 黄埔地区的水痘仍是以2~10岁的患者较多,但其构成比逐年下降,而≥18岁的成年人发病逐年增加,水痘多发生于冬春季,尤其是春天.  相似文献   
47.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娜  尹清风  罗迪贤  熊燕 《中南药学》2007,5(5):402-41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为阐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罗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药理作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饲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 mg.kg-1)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检测肝脏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线粒体膜电位、肝ATP含量等指标以评价线粒体功能;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mRNA水平及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XⅠ)与核基因-βactin的拷贝数之比来反映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并检测解偶联蛋白2(UCP2)的基因转录、NO含量及NOS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抗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以探讨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结果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明显降低,表明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正常大鼠相比,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ATP生成减少并伴有肝脏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提示线粒体功能损害;此外,肝脏UCP2转录上调,同时伴肝MDA含量增加,SOD及NOS活性降低,NO含量减少。罗格列酮治疗8周后,不仅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的损害,而且增加肝脏线粒体生物合成。进一步研究揭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UCP2 mRNA水平,上调PGC-1α转录表达,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结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pH值对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在体外抗解脲脲支原体(Uu)MIC的影响。方法用微量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5株临床Uu对3种药物在pH值6.0、6.5、7.0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36、48、60 h时的MIC并统计分析。结果60 h的MIC与48 h相同,pH值〉6.5时,Uu对加替沙星100.0%敏感;司帕沙星耐药率较高;在不同pH值时,培养时间由24 h延长到36 h及48 h,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分别可增加1-32、1-8及1-16倍(各组P〈0.05),耐药率也逐渐升高;pH值由6.0升高到6.5及7.0时,在不同培养时间,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均可降低1-8倍(各组P〈0.05),耐药率均逐渐降低;而左氧氟沙星的MIC50、MIC90及耐药率均升高。结论体外实验中,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随培养基pH值升高而降低;左氧氟沙星的MIC随培养时间延长及pH值升高而升高;加替沙星有良好的抗Uu活性;培养48 h可以作为测定MIC的终点时间。  相似文献   
49.
你是否陷入一种名叫“瘦身心理嗜食症”之中而不能自拔?既不可控制地为瘦努力,更不可控制地为吃疯狂,正如瘦身过程中遭遇一场无法预计危险的狂吃龙卷风。[编者按]  相似文献   
50.
迄今为止男性尿道内尖锐湿疣(CA)仍是临床难治的性病之一。自1999年7月-2002年9月,我们用鬼臼树酯的纯化物鬼臼毒素所配制的药物疣根治和疣敌分别治疗了35例和38例男性复发性尿道内尖锐湿疣,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